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江 《世纪桥》2006,(8):1-1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孟德斯鸠的这句名言似乎从某种角度阐明了道德的作用。相对于法律刻板冷峻的刚性.道德的作用显得柔软而有渗透力.法律如同社会外围不可逾越的红线,而道德.则浸润在整个社会,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从内向外发散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法律制度对道德建设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法律制度具有道德效应。其表现为,一是为道德建设提供适宜的环境,二是对道德具有独特的规范作用,三是对道德建设具有导向作用,因此,从完善法律制度入手是加强道德建设的一个可行思路。一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对协调人类的各种关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中存有满足自己需要影响他人需要的要素和趋向,或者说有贪心的劣根性。贪欲就像火,不扼便会自焚;贪欲就像水,不扼就会自溺。这就需要以法律强制的手段来遏制人自身…  相似文献   

3.
简单地说德治就是依靠道德的治理,是与法治相辅相成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从法律的实施角度来看,德治作为法治的重要补充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德治的实施先决条件就是社会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公民具有较高的道德情操。这就赋予了道德教化以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文辉 《党史文苑》2006,(10):55-56
简单地说德治就是依靠道德的治理,是与法治相辅相成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从法律的实施角度来看,德治作为法治的重要补充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德治的实施先决条件就是社会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公民具有较高的道德情操.这就赋予了道德教化以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法治与德治在功能上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善治,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1]。这是我们党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理政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论断,也是基于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作出的科学决策,是推进国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5,(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而道德发挥着积极作用,所以,要加强道德建设这一基础性工程,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魏江峰 《世纪桥》2009,(7):100-100,102
法律与道德是现代社会时而冲突时而亲合的两大规范体系。如何深度理解法律与道德的作用,怎样将法律与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社会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入手,分析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融合的必然性,进一步提出德法并举、有序融合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今天,由于经济发展的高速和人们追求利益的高效,道德作为社会调控手段的作用逐渐减弱,若非强制有力的规制已难以完成对社会秩序的有效控制。而社会的发展并不应该摈弃道德的约束,但人们对道德规范的遵守越发需要法律作为后盾。法律对于道德的作用显示于其匡扶正义的目标和功效,法律规范吸收了公众道德作为其渊源和基本原则,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道德体系的发展,法律用它的铁肩担起了道义。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对法与道德关系的研究中,人们往往从国家强制属性的角度来看法律的力量,似乎这种力量是非常强大的,道德只是补充法律的不足,没有注意到道德对法的基础性作用。中国有句古语:“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法律或强制性力量的局限性。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综合的人文条件,其中,道德环境是一个重要条件。没有这一条件,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就不能实现,法治国家需要建立在坚实的道德基础之上。   道德对法的基础性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道德是调整人们行为的重要规范,人们对法律要求的反…  相似文献   

10.
一、加强德治也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措施之一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对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对惩治腐败,树立廉洁高效的政风,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但又各有其特点和功能。法律的执行,有赖于道德。司法人员缺乏道德,就会贪赃枉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法律就成一纸空文。法律的执行需群众支持。公民道德素质高,道德责任意识强,就会主动举报,监督犯罪行为;公民道德责任感不强,就会纵容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必须加强法治,依靠法律规范的权…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于“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论述中,对法治与德治关系问题作了精辟概括。这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也从治国的高度揭示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加强道德建设,把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 道德与法律本身具有内在的联系。从法律方面来说,法律以道德为精神基础,是道德的最基本体现。法律本身应当合乎道德。它反映社会的道德要求。法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刍议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和美 《理论学刊》2005,(11):85-86
法律教育是指社会上层建筑利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公民进行的行为规范及法制观念的教育。道德教育是指社会、组织或某个人,通过一定的影响力,激发个体道德心理需要,引导个体自觉协调人自身、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品行教育。法律和道德是现代社会时而冲突时而亲合的两大规范体系。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大治国方略提出的今天,如何深度理解法律与道德的作用,怎样将法律与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大学生教育,对于和谐社会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法律与道德及其相互关系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依据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具…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但不管法这张“天网”如何“恢恢”,总有漏网之鱼;不管法调整的范围有多广阔,总有鞭长莫及的地方。从这种角度来说,凡是法所不及的地方,皆是德治的用武之地,法治不可能完全取代德治,离开道德,不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难以健康发展,而且整个社会也难以稳定。所以,江泽民同志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法与道德的相互关系究竟如何呢?一、道德与法律的联系1.法律与社会基本道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法律与社会基本道德都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的意志…  相似文献   

14.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  相似文献   

15.
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法治精神所在,法治精神的缺失导致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困境。习俗与教化是培育法治精神的主要途径,法律教育对于培育法治精神更具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法律教育是跛足的,只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却忽视法治精神的培育,导致培养出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缺乏应有的法律道德和法治精神。因此,必须对中国法律教育进行深刻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使其成为培育法律人的法治精神的摇篮。  相似文献   

16.
正道德是法治的基石。法律只有以道德为支撑,才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而成为维系良治的良法。法律与道德,历来是建立公序良俗、和谐稳定社会的两个保障。法治与德治,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一个靠国家机器的强制和威严,一个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各自起着不可替代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其目的都是要达到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保障社会的健康和正常运行。从一定意义上说,依法治  相似文献   

17.
信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对信用的维护经历了由道德的自律到法律的他律和道德的自律的共同作用两个阶段;法律对信用的维护也经历了从民法债权的个人本位到现代信用法律制度的社会本位的转变.在构建中国的信用法律制度时,我们既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信用立法的既往经验,又要总结此次金融危机对于信用法律制度的最新启示;不仅要完善民商事法律中信用保护的一系列制度规范,更要制定专门的信用信息公开制度,完善信用行为的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上,存在着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两种基本调节力量。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实,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上,还存着第三种调节力量——道德调节。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在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都起作用的场合,在法律产生并执行的场合,道德调节不仅存在着,而且它的作用是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所代替不了的,也是法律所代替不了的。”市场经济中的道德调节对经济发展起着导向、保证、动力和协调四种作用。 首先,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学、特别是法哲学的一个重大问题。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在谈到这一问题时,形象地把它比喻为法哲学的好望角,是一个既不能回避又十分棘手的问题。而在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中,道德法律化又是大家争议的焦点,道德应否法律化?道德能否法律化?道德法律化的优势何在?应遵循一个什么样的合理限度?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问题。一、道德法律化的含义法律和道德作为社会规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社会习惯。它们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即通过解决和预防冲突的方式在一个社会内部形成秩序,提高效率。在价值层面上,法律和道德之…  相似文献   

20.
要解决社会行为“失范”现象,必须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这就要求在理论上弄清法律、道德与价值的关系,并在实践上,使法律、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选择协调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