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着力培养健全的道德意识当我们在意识层面看待道德问题时,其内在构成上表现出复杂的态势,即知、情、意、信的升华过程。这是个体道德的生成过程,也是社会道德教育的基本过程。在这个序列中,每一个认识阶段的完成都是一次认识上的飞跃,一次否定之否定。而每一个进步都包含了道德主体执著的认识追求和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参与和发挥。即创造性的道德思维的积极作用。通过思维,  相似文献   

2.
一部人类政治上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政治民主化渐进和发展的历史。人类政治文明及人类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进程经历了一个辩证的否定之否定之过程。其"肯定"阶段为原始社会后期的氏族和部落制度,"否定"阶段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而"否定之否定"阶段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民主化是迄今人类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最高形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不同性质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否定之否定理论,揭示了人类历史上所有制实现形式“公有———私有———公有”、“统一———分离———统—”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相似文献   

4.
一般预防理论之精髓--规诫有其自身的价值;特殊预防论对一般预防论的否定;现代综合预防论对一般预防规诫力量的否定之否定.旨在重新认识一般预防的规诫力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现代西方经济学者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否定归结为从外部否定和从内部否定两个类型,分析了边际生产力理论、价值转形问题、“价值概念多余论”、有固定资本时价值量的计算、联合产品价值量的计算等五个主要观点,证明现代西方经济学者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否定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无论在英语中还是汉语中否定都是人们日常交际中用于表达意思、表明态度或做出判断时常用的表达手段和陈述方式。但英汉两种语言在否定意义的表达上是有所差别的。本文拟就英汉否定句的异同、英语各种否定句的译法等问题进行论述和探讨,旨在引起人们对汉译英语否定句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理解不仅存在着文本视域的单一性缺陷,而且在内容的解读上也一致把对立统一辩证法看成是该理论的核心,从而遮蔽了列宁理论的历史原貌。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无疑是一个可以从多种角度加以理解、内涵丰富多彩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1914-1917年相关著作中,从否定之否定辩证法的大逻辑出发,对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的核心内容做出全新解读。  相似文献   

8.
《人民论坛》2012,(4):76-77
叶小文,1950年生,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著有《宗教七日谈》、《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多视角看社会问题》、《望海楼札记》等书。其论文《社会学否定之否定的进程及其内在矛盾》于198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青年优秀论文奖"。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辩证否定的客观过程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优秀理论品格。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否定的科学精神是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环节。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必须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否定精神 ,反对教条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0.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内在矛盾的作用下,事物的发展总是由肯定阶段走向否定阶段。一般来说,事物发展的总过程要经历两次否定,即由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这表明,否定之否定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事物的发展周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拥军 《思想战线》2004,30(2):62-66
现代艺术是个混杂的概念,它本身反对被归纳和定义。现代艺术是在传统发生断裂、经典模式失去典范效应、共有的理想和目标丧失后,作为艺术的后来者以否定为武器而渴望进入经典艺术殿堂的努力。现代艺术创作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诉诸理性的沉思而非直觉的领悟,更需要理论的解释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生态思维的概念、特征和西部地区自然人文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提出生态思维应成为西部旅游开发的主体思维模式,并从效益权衡、开发评估、绿色GDP、绿色技术、生态管理、文化保护和生态教育等方面,对生态思维在西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法律的自治性、司法与民主的纠葛以及精英主义思想,造就了法律人思维与大众思维的不同。其差异主要体现于思维焦点、思维背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但当前学界夸大了两者的区别,使得其失真。这些差异并不当然意味着两者的不可共存。事实上,在法治社会里,它们在诸多方面是相互联系和融通的。就中国当下情形而言,须还原法律思维与大众思维的本相,并在尊重两者区别的基础上,以法律程序来沟通彼此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表象是指头脑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映象。写作思维过程有赖于表象的参与,表象是思维活动的基础。写作思维中形象思维的过程,正是不断对形象信念所传递的客观事物的表象进行加工,集中概括,分析组合,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因为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所以,积累生活表象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要途径,要提高写作者感知和积累表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高校“两课”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宁 《桂海论丛》2003,19(1):66-67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与思维方式,也给高校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文章从分析互联网社会的特点出发,阐述其对高校"两课"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聚焦中日间关于台湾问题的“1972年承诺”,对中日两国围绕台湾问题存在分歧的症结及解决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日本一直不肯直接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并经常在这个问题上制造摩擦(如邀请台湾政治敏感人物访日),除了因为他们有些人无意认真遵守《开罗宣言》的规定之外,还因为他们不得不受美国台湾政策的影响以及他们固有的对台湾的战略思考所致。中日间关于台湾地位问题的“1972年承诺”就是鉴于日方这种法律、政治和战略考量,在中美日三国合作的背景下妥协的产物。笔者认为,随着中美日“三角关系”的趋于形成和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建立,必将为中日间关于台湾问题的合理解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黄新跃 《桂海论丛》2004,20(5):56-58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现实的制度平台为基础,当前加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研究,应避免陷入人的本性、人的本质等一系列抽象的理性思辨中,而应以现实的制度平台作为理论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高福进 《思想战线》2001,27(5):111-115
日月神话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主要包括日月(神)的诞生、日月(神)性别关系、日蚀与月蚀的神话形成三大系统.日月(神)诞生的传说寓意着人定胜天、自然崇拜、自我牺牲的精神内涵,体现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日月(神)性别关系的神话寓意远古时期内婚制下的进步与改革,反映着人类的信仰和世俗;日蚀与月蚀的神话形成寓意人类的朴素与直观的思维方式及发展变化,反映着不同地域及其民族性格及文明的传承.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解读了生态巨匠威廉·里斯的生态城市思想:生态城市的本质在于最大限度地减轻区域的生态负担,实现途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运营”。文章同时阐释了这一生态城市思想对我国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西方人文科学的经典著作及其核心观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关部分有所提及,并给予了适度点评,涉及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文艺学和语言学等。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的思想精髓和思维方法,尤其是蕴涵其中的人文素养,而不是满足于记住他们只言片语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