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各地对强制隔离戒毒检察监督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但实践中不同程度存在检察监督缺位、监督滞后、监督范围不明和监督保障机制不足等问题。对此,应在科学界定强制隔离戒毒检察监督边界的基础上,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的双赢多赢共赢理念、以“我管”促“都管”的融入式社会治理理念和问题导向下的法治思维与强基理念。在具体操作层面,应通过制定强制隔离戒毒检察监督工作规定,明确监督范围、监督启动程序、监督方式等内容;完善强制隔离戒毒检察监督工作机制;构建检察监督人员保障机制、被监督对象权利救济机制等,以更好地发挥强制隔离戒毒检察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禁毒工作自开展以来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随着劳教制度的废除,我国的戒毒工作理念已从单纯的行政处罚措施逐步转化为以治疗矫正为主导,戒毒方式也已从最开始的强制戒毒逐步发展为涵盖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完整的戒毒体系。然而,我国目前的强制隔离戒毒制度仍然包含昔日的处罚心态,而这种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本文试分析我国强制隔离戒毒体制的完善方法,以便更好地协调当前我国戒毒的模式,使禁毒、戒毒工作走上更加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了强制隔离戒毒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决定,但是对执行机关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这就使在执行上产生了分歧,成为一时讨论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公安机关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不足和戒毒劳教所执行优势的基础上,探讨得出强制隔离戒毒由戒毒劳教所执行比较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了强制隔离戒毒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决定,但是对执行机关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这就使在执行上产生了分歧,成为一时讨论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公安机关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不足和戒毒劳教所执行优势的基础上,探讨得出强制隔离戒毒由戒毒劳教所执行比较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了强制隔离戒毒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决定,但是对执行机关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这就使在执行上产生了分歧,成为一时讨论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公安机关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不足和戒毒劳教所执行优势的基础上,探讨得出强制隔离戒毒由戒毒劳教所执行比较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禁毒法》,对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法共7章71条,其中在第4章“戒毒措施”中,根据戒毒工作的实际需要,规定了五种戒毒措施,分别是: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政府戒毒康复以及医疗机构自愿戒毒。相比于原来的有关戒毒工作的法规,本法在戒毒措施的规定上做出了三方面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7.
《禁毒法》和《戒毒条例》颁布后,戒毒模式呈现出戒毒措施多样化、戒毒程序严格化、戒毒过程一体化、戒毒力量专业化、戒毒救助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戒毒模式的转变和体系的整合后,戒毒不再是一种强制性行政处罚,而是一种单纯的社会矫治和治疗方法。强制隔离戒毒制度在我国戒毒体系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是其他戒毒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是对吸毒行为进行教育惩戒和治疗挽救的融合体,一方面要求执行主体的法制强制性,另一方面又要求执行主体的救助人性化。  相似文献   

8.
徐颖 《犯罪研究》2012,(4):40-46
2008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颁布生效后,我国形成了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全新戒毒体系,从法理精神和司法体制改革方向上来说不愧为一大进步,更加有利于对执法权主体的监督,但由于这种监督多半是作用于实施决定权的主体,且当前强制隔离戒毒执行工作执法监督方面的立法缺失和配套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强制隔离戒毒执行工作的方法模式尚处于初级阶段,实际运作中,对强制隔离戒毒执行主体的执法监督存在着从立法层面到实施层面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2008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禁毒法》,以强制隔离戒毒取代了劳教戒毒,并对我国的戒毒模式进行了功能重构、体制重构和法律重构,建立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为主要内容的戒毒工作流程。《禁毒法》的理性在于对吸毒行为和吸毒人员有了更全面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从降低复吸的实际出发,用人文关怀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李征  牟鑫 《人民检察》2020,(24):45-48
强制隔离戒毒属于行政强制措施,因其强制性与侵益性,对被强制对象的权利易产生较大影响。为避免权力滥用,应强化立法保障,建立长期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在当前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的背景下建立强制隔离戒毒检察监督制度,应切合检察机关职责的分类整合方向,匹配监督工作的特定需求,归口行政检察部门统一履职,由场所监督向执法全过程监督转变,以实践探索推动整体立法。  相似文献   

11.
杨鸿雁 《行政与法》2014,(10):59-64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空间存在着负面事件频发,法律引导和保障作用不强,现行管理体制存在明显弊端,管理技术落后等问题.本文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十六字方针,加强管理理念的人本化创新,加强法律制度的完善化创新,加强网络管理体制、机制的深度化创新和网络管理制度的广度化创新以及信息技术的高端化创新.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集树立正确理念、完善法制保障、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支撑四位一体的网络治理体系,以确保我国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2.
比例原则不仅是行政法的"皇冠原则",而且是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该原则要求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应当注意管理手段与管理目的之间的适当性、必要性和相称性,不能欲治反乱,不能为了某一管理目标而付出极端高昂之成本,不能给人民加诸过重之负担。今天的比例原则已经为全球宪政主义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话语",惟有在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中尊重和落实该原则,公民权利才能得到有效保护,社会管理才能有条不紊,国家才能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金艳荣 《行政与法》2013,(11):45-48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深度等多维度地影响着社会政治生态环境,一方面,新媒体以便捷、高效、即时、互动等方式推动着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网络舆情在给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冲击的同时,也对政府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政府要充分认识新媒体并利用新媒体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4.
有限政府视域下的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传毅 《行政与法》2012,(12):31-35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全能政府的角色定位受到了挑战,有限政府便提到了议事日程。有限政府要求政府在某些领域应当让位于市场,让位于社会,让位于公民个人。从政治理论上讲,有限政府源于主权在民的民主政治原则。在有限政府视域下,社会管理创新成为时代命题。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难点在基层。基层政府是连接中央、省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或纽带。加强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实行管理的责任制,需要明确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需要增强基层政府管理的权限,需要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可 《行政与法》2013,(12):49-54
提 要:从协商民主视域创新社会管理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与发展趋势.因此,充分认识协商民主视域下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价值,对协商民主视域下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问题作出分析,进一步明确协商民主对社会管理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探讨协商民主视域下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突破与实践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朝霞  林晶晶 《法学杂志》2012,33(6):130-136
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的背景下,改革现有社会管理模式、创造新的社会管理模式,难点在于革除现有的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社会管理模式的若干积弊,遏制权力运行不受法律制约的现象;重点在于加强和完善法律监督的力度,尤其是加强和完善检察机关的检察监督职责。在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既要认识到法律监督的重要保障作用,也要认识到法律监督作为社会管理有机组成部分的重要地位,从外部保障和内部效用两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法律监督工作,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7.
刘霞 《行政与法》2012,(3):41-44
近几年来,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发生频繁,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如何确保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已成为政府创新社会管理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民生问题。本文从社会管理创新角度客观分析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是全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支撑,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以及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以深化改革为契机、以促进和谐为目的,具体而言,体制创新是关键,机制创新是重点,法治化是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掌握农村社会管理领域的实际情况,才能解决农村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管理创新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也存在诸多缺陷.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创新,就应当加强中央对社会管理创新的统筹和指导,合理发挥地方国家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责,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张鸣  冯佳斌 《法学杂志》2012,33(10):134-138
当前我国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介入了若干突发公共事件。检察机关介入此类事件具有多方面的主体优势,表现出对突发公共事件较强的适应性。然而面对实际难题和法律困境,检察机关必须在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机制更新上提出对策建议。增强司法与政治之间互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已成为检察机关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