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家图书馆学科馆员和学科化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馆员制度在大学图书馆较为盛行,但对于定位为研究型图书馆的国家图书馆是否需要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目前尚未有人进行研究。本文结合实践探讨了在国家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和实行学科化服务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展学科化服务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应以学校的学科建设为导向。本文在对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专业数据库、设立学科馆员、加强院系合作等措施来保障学科信息资源建设,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应以学校的学科建设为导向。本文在对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专业数据库、设立学科馆员、加强院系合作等措施来保障学科信息资源建设,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立 《行政与法》2015,(2):81-84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图书馆积极加强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对高校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应看到,当前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仍有不足之处。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状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国内主要综合性大学法律图书馆在图书馆设施与行政、人员编制、业务、资源和服务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试图了解国内法律图书馆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关注法律图书馆事业发展,以期更好地为法学教育和法律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6.
学科史研究的价值在于更好地规划未来。在"两条线索、三个参数"这一新的学科史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对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进行分析后发现,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为我国行政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是我国行政法治发展的一个缩影。1953年,西南政法大学首开行政法课程,行政法学科萌芽。1982年,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在全国率先开始了中国行政法学的探索。此后,该学科不断涌现出出色的学术成果。学科成员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着行政法治的实践。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不仅在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开设行政法课程,同时也是最早探索中国行政法学的学科建设的院校之一。建设者在进行行政法教学与科研的同时,也积极践行着行政法治理想。  相似文献   

7.
张宏  孔雯 《政法学刊》2014,(2):125-128
公安院校在办学体制、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引发了图书馆用户及其需求的变化,出现了诸如类型多样、信息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信息需求专业化、精细化、泛在化等特点,为适应公安教育改革与用户需要,图书馆服务应建立"以用户为中心"服务型组织、建设公安特色资源库、深化视频资源开发、深入开展学科服务、开发用户自助、交互系统、提供泛在用户服务等,全面推进用户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后半期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将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推入了网络阶段 ,也改变了作为信息资源集散地的图书馆的传统面貌。使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都有了迅速发展 ,以致其社会功能、工作方式、服务手段、馆藏文献结构模式、业务分工与外部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如何适应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变革 ,是关系到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也是图书馆同仁需要重点思考、认真研究、不断探索的新课题。一、网络环境下现代图书馆的特点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基地、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资…  相似文献   

9.
特色馆藏是政法院校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和趋势。它有利于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缓解图书馆经费紧张所带来的矛盾,有利于图书馆馆藏结构的调整,适应了政法院校办学特色的需求。政法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及数字资源建设应围绕学校重点学科形成馆藏特色,建立专题特色馆藏数据库,并通过建立学科带头人、专家咨询机制等,形成有效机制,开展特色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开会时间:2009年5月27日-30日开会地点:中国北京中国政法大学交稿联系人: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张步勇电子邮箱:zfdxzby@vip.sohu.com buyongzh@cupl.edu.cn交稿时间:2009年3月10日之前尊敬的各图书馆、各大学及各位专业人士:兹定于2009年5月27日-30日,于北京召开名为"中美法律信息及图书馆研讨会"的国际会议,该会议由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国际法学图书馆协会、美国法学图书馆协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承办。会议规模约为150左右(中  相似文献   

11.
法治视域下的行政权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最新 《河北法学》2005,23(9):27-30
依法行政的前提之一是行政权主体的明晰。行政权主体的明晰将有助于服务政府的建构和法治社会的形成。然而,在我国公法研究中,学者对行政权主体问题缺乏必要的深入研究。从法治的角度来看行政权主体是一个多层次系统的概念,包括归属主体、配置主体、承载主体和行使主体四个层次。其中,人民是行政权的归属主体;立法机关是行政权的配置主体;行政主体是行政权的承载主体;行政人是行政权的行使主体。  相似文献   

12.
钟莉  范冬明 《政法学刊》2007,24(5):20-23
渎职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把握其本质特征的关键是界定行为人所从事的公务。渎职罪主体可分为纯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非纯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两类。行为人所从事公务的性质是认定渎职罪主体的核心要素,履行职责不因个人身份和单位性质的不同而改变主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刘衡  张成 《政法学刊》2008,25(5):126-128
警察提供公共安全服务似乎是一个不需证明的论题,然而随着社区警务、治安承包等多元主体提供公共安全服务的实践产生以后,关于公共安全服务主体的探讨就不能回避.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来,治安秩序不是纯粹的公益物品,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的力量也不能够单一由政府加以提供.  相似文献   

14.
何永军 《法学杂志》2012,33(1):58-63
质量法学是研究广义的质量法律制度、质量法律现象以及与质量法律相关诸问题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质量法学不但具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而且还具有自身独立的研究问题,故从学科划分的标准来看其完全能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目前创建质量法学的主客观条件已基本成就,创建质量法学正逢其时。质量法学必将是一门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学科,我们应加强其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姜莉 《河北法学》2007,25(8):122-125
商主体,作为概念,是我国商法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作为经济实体,是我国经济活动中主要的参与者和被管理对象.但是,在目前的商法学的权威教材中,不仅对商主体概念内涵的揭示是含混、相互矛盾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而且对商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也缺乏认真研究,从而导致理论学习和阐述上的混乱.虽然,统一的定义,在科学研究中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对科学研究没有益处,但应该承认这种认识上的混乱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商法学理论的发展和商法学理论对我国商事立法和经济管理活动的贡献程度.通过介绍、分析,比较我国商法学理论界对商主体、商人、企业和民事主体的概念的不同观点,并结合世界主要商法典的相关规定以及相关经济学理论,阐述了对商法学中商主体与相关主体之间的区分的认识,并最终归纳出商主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主体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制度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制度,从"二元主体"发展到"三元主体"是其基本的演进路径,但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由于受市场机制在国家治理中的影响程度不同,其范围及权利义务迥异。在我国这样市场机制发展不充分的国度,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主体制度是迫切而又棘手的课题。基本解决之道在于紧扣国家改革推进政策,紧密结合国情,科学界定主体的范围及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在此基础上采取完善立法、事业单位改革以及公众参与等多种措施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17.
于新循 《河北法学》2004,22(9):15-17
作为商主体 ,商人具有明显区别于一般民事主体和不具备独立资格的商人内部机构及商使用人的法律特征。关于商人法律特征的分析研究对于完善我国商法理论及立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人在历史中生成、活动、发展。集群主体、个人主体和类主体是人作为主体历史生成的三种形态,与之相应的教育也有工具性教育、个人主体教育和类主体教育三种形态。每种形态的教育在历史上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积极作用,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又都会被后一种形态所否定。  相似文献   

19.
私法中的“人格”范畴含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拴林 《法律科学》2008,26(4):51-58
在私法理论和制度中,“人格”范畴具有“主体资格”、“主体”、“主体特质”、“主体性要素”四种含义。其中,“主体资格”指特定的实体可以成为私法法律关系之主体的法定条件;“主体”指特定的实体获得主体资格后的法律状态;“主体特质”指特定的实体可以据之享有主体资格的其客观上所具备的属性;“主体性要素”则是人格权的客体,指自然入主体得以构成的且应得到尊重和保护的客观要素。这四种含义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为:“主体资格”是“主体”得以形成的法定条件,“主体资格”范畴也就是用来描述“(某种)实体”与“私法主体”之间的“转化关系”的概念;而“主体特质”和“主体性要素”都是指“主体”(或拥有主体资格的“实体”)在客观上所具有的属性,这两个范畴都属于描述某种“事物”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词体创作的题材类型多达30类,为两宋词体创作题材类型最多的作家.伴随其宦海浮沉,取材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仕宦期的主要题材为交游、祝颂、咏怀等,闲退期的主要题材为交游、隐逸、咏物等;可见仕宦期多取社会性较强的题材,而闲退期多取社会性较弱的题材.至于两期均居第一的交游题材,则表明豪放派词人投身社会人生的恒久热情与不懈努力.传统文化的浸润渗透,当代政治的激荡震刷,个人修养的组运熔铸,是影响辛词题材构成的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