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由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促使民族主义思潮勃兴.这就出现了如何使阶级性与民族性相衔接的问题.解决这介问题的关键在于探求阶级性和民族性的均衡点、结合点,这种探求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2.
励东升 《传承》2009,(24):14-16
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由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促使民族主义思潮勃兴,这就出现了如何使阶级性与民族性相衔接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探求阶级性和民族性的均衡点、结合点,这种探求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性与民族性的矛盾 ,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以及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思考中 ,必须立足民族现实 ,放眼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4.
邹玉磊 《传承》2013,(3):64-65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对认识资本主义、理解全球化、推动社会发展、加强党的建设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泰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建党初期对革命斗争方式的早期探索,战略调整期对武装斗争与和平联盟的路线抉择,丛林革命期对农村武装革命的全面推进,衰落沉寂期与学生的矛盾以及泰共内部的分裂。未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时代化、缺乏基于调查研究的革命战略与斗争策略、忽视党内民主建设、党员队伍建设问题突出、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造成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泰共的兴衰历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第三世界国家毛主义运动的演进轨迹,对于我们更为全面地把握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认清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从历史的角度看 ,现实社会主义是带有浓厚封建性的“野蛮的资本主义”的产物 ,而不是发达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是一种替代资本主义用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人类文明发展道路。列宁晚年对俄国社会所处历史方位的观点长期未被人们所重视 ,至使整个社会主义事业付出了过于惨重的代价。我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中国社会历史方位重新思考的结果 ,它既有严密的学理性 ,又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智慧。经验表明 ,实事求是 ,勇于创新是现实社会主义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化思想,在新语境中以其先进性和科学性引领民族文化发生着角色转变:由民族的走向世界的,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在后疫情时代,宏观层面的文化政策、精神层面的文艺成果和物质层面的文化产品,所指向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发展,其理论脉络的走向为:一是在价值阐释上,重申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和现实价值,顺应文化全球化的思潮,构建文化层面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在精神层面上,通过民族文艺的内省,激活文化的民族性功能,进而向文化的世界性靠拢;三是在物质层面上,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民族文化的经济效益转化,以回应文化世界性的物质诉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认为社会主义运动应该是一个世界性的统一的模式,强调民族的差异和特色被认为是不妥当的。从共产国际对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指挥协调,到苏联模式的推行,以及苏联对社会主义阵营的主宰,都体现了这样的取向。然而,中国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把社会主义的民族属性凸显了出来。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程中,每一次理论的总结和提升,都十分清楚和审慎地将其定位在对中国问题的回答上。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了社会主义理论由世界性话语向民族性话语的转型,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定语非常清楚地规定了这一理论的场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并不想把这一理论作为"苏联模式"那样的教条推而广之。民族特色对社会主义理论来讲,追求的不是它的世界性和普适性,而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和科学性与特定的空间范围相匹配,主张各个国家的共产党,都应该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自己国家的实际相结合,创造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够真正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中国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确立了这一旗帜。事实证明,这是对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也是第一个强调民族特性的社会主义学说,这一理论形态阐释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表现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特色。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 ,可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是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依据来看 ,表现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历史依据与各民族社会主义的内在依据的有机统一 ;二是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内容来看 ,表现为各个国家和民族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自主发展与吸收借鉴整个世界、特别是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有机统一 ;三是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和地位来看 ,表现为社会主义发展使各民族获得真正独立解放的民族意义与终将使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世界意义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共产党围绕为什么实现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探索。它跟踪分析资本主义的新特征及各种危机;深入探讨社会主义的蓝图及过渡方式和步骤;强调从美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探索美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调整党建的思路与方法;积极参与国内选举政治;及时剖析、抨击极右翼政府的内外政策。这些新探索对于推动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对于世界各国共产党探索本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美共这些新探索的实际效果还需要接受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1.
论党的先进性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进性是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永葆党的先进性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 ,必须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为此 ,我们必须弄清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关系问题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会不会影响和削弱党的先进性问题 ,如何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问题  相似文献   

12.
85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重要保证。回顾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发展历程,总结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袁准  冷福榜 《湖湘论坛》2007,20(1):17-19
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代中国改革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其自身的旺盛生机与活力主要依赖于党的自身改革和完善.党的自身改革是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是推进党的自身改革的目的与条件.依照二者的辩证关系原理,积极推进党的自身改革,必须以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制度与机制为重点.  相似文献   

14.
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站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民族和殖民地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共产国际指示日本共产党筹建台湾共产党。1925年11月,在中共的推荐下,林木顺与谢雪红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为台共建党做准备。1927年10月,谢雪红、林木顺在莫斯科被共产国际执委片山潜召见,片山潜正式代表共产国际向他俩传达了筹建台湾共产党的决定。在共产国际、日共、中共指导和帮助下,1928年4月15日,台湾共产党在上海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5.
刘小云 《桂海论丛》2002,18(4):54-56
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 ,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核心理论问题。建国后 ,党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定性分析出现多次反复 ,文章拟探求其因果 ,以启迪后世  相似文献   

16.
马建之 《理论月刊》2006,(10):43-45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我国的执政党,而且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党的历史上,党的领导与执政时而趋同时而分离,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有联系也有区别,但二者始终存在统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进行中国社会的整合有自身的先进性优势,其社会整合模式的选择包括市场整合模式选择、法律整合模式选择、中间组织的整合模式选择、社区整合模式选择。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机制是一个链式结构,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发挥党委领导核心的地位、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社会组织协同的功能和公民广泛参与的共治作用,建构对社会整合的价值认同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获取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8.
越共通过革新和调整,不断深化对革新开放的性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政治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等问题的认识,推动了越南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与阶级的关系是民族理论研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从民族形成与阶级的产生、民族与阶级的联系与区别、阶层分化与民族问题等方面讨论民族与阶级的关系,为民族发展研究、民族问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新时期进一步提高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提高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关键.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它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统一.同时,我们必须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