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理论》2015,(27)
《源氏物语》与《俄狄浦斯王》的主人公均出生高贵,且皆因"俄狄浦斯情结"而使人生充满悲剧。但由于文化内核的本质差异,前者的悲剧命运既无惊心动魄的叙事情节,更无尖锐剧烈的矛盾斗争,于"诸行无常"之中求"物哀"之风雅,显现一种静态的诗化悲剧性;而后者则饱含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充满阳刚之气,崇高严肃,追求的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行动悲剧美学。  相似文献   

2.
和建伟 《学理论》2009,(27):248-249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与中国史诗巨著《三国演义》结构非常复杂,表面看来,二者的时代背景,创作环境,审美特性等都相去甚远,但事实上,它们在情节结构的设置与主旨的处理上都表现出相似的观念。它们都对悲剧因素进行淡化,都有主旨之争。这种结构观的相似性启示我们思考史诗时代中印在哇活观念及思维方式上的相似之处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子迟 《党政论坛》2012,(12):40-41
1906年,当少年毛泽东识的字足够他看…些简单的故事书时,他便找来《三国演义》,一有空闲,他就去读。1912年,毛泽东考取长沙市湖南全省高等中学(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校长符定一认定毛泽东将来定成大器,必须好好栽培,当即拿出《资治通鉴》供毛泽东阅读。毛泽东自此以后经常阅读此书。与此同时,毛泽东还接触到了《三国志》。  相似文献   

4.
丁毅 《党政论坛》2013,(22):10-11
《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政治、军事智慧的长篇历史小说,毛泽东早年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时就喜读此书,三国故事从此“在毛泽东生命中扎下了根”。后来,毛泽东在一些论著、讲演、谈话中屡屡提及此书,可以看出他从中汲取到不少有益的养分。这部小说是否影响到他的诗词创作呢?  相似文献   

5.
“陈述百年,概括万事”的《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不仅文学成就卓然,而且是一座内蕴丰富的思想宝库。毛主席曾说过:“学谋略,读《三国》。”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角度看,《三国演义》同样能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6.
吴倩 《学理论》2008,(18):76-78
本文分析《静静的顿河》的两大特点。一个特点是《静静的顿河》的悲剧性,但并不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框架下所理解的乐观主义悲剧,而是主人公葛利高里在历史的进程中大起大伏的个人命运悲剧。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直觉主义。作者把感官功能作为真理的源泉,视为人物原生态的本性。  相似文献   

7.
东汉末年,天下分崩,各地军阀混战不休,到公元220年前后,逐渐形成了魏、蜀、吴、燕四分天下的格局。然而,无论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没有给予燕国应有的地位,仿佛这个国家根本就没有存在过。拨开历史的迷雾,  相似文献   

8.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蕴涵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其有价值的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管理者的道德品质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础;第二,战略决策能力是管理者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三,知人善任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必备条件;第四,善于激励是重要的管理艺术。现代管理者可以用发展的[光,对《三国]义》中的管理哲学思想进行有选择的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安娜·卡列尼娜》是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杰出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同时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女主人公安娜就是其中之一,她美丽、聪慧、内心丰富、充满生机。但正是这样内心真挚、善良坦诚的女性最终却走向了悲剧的结局。从安娜与周围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性格对比入手剖析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传统、舆论以及为之服务的法律条文、宗教教义等等无数座大山压在安娜的身上,最终导致了安娜一步步走向悲剧性的毁灭。安娜的悲剧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孙咏 《党政论坛》2020,(4):53-54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山之作,也是新时代提升共产党人看家本领的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也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试图从《理惑论》、《道喻论》两篇文献中关于"孝"的问题入手,探讨佛教所倡导的孝和儒家的孝有何异同。佛孝与儒孝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削发离家身体发肤问题、弃财绝色家族传承问题、在此基础上祭祀问题也可以归为孝的差异之处。但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传统儒道文化不断融合,在孝观念上不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完善自身理论,使冲突缓和矛盾淡化,最终佛孝文化也逐渐被世人接受。由此可以看出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必然要进行入乡随俗的自身变革。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8)
1937年毛泽东发表哲学著作《矛盾论》,对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关于矛盾的规律进行了深刻、系统论述。20年后的《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再次充分运用《矛盾论》中的辩证统一思想,从矛盾的普遍性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矛盾的特殊性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主要问题,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分析十大关系中的问题结构,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中寻找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矛盾转化的条件。《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一个初步和系统的思路。从此中国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桎梏,走上了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和吴强的《红日》是红色经典小说中描写解放战争的佳作,一经发表便引起文坛瞩目。此后,这两部作品先后被雷德祖、李人毅、汪观清等多位知名画家绘制成多种版本的连环画,扩大了原作的影响与传播。然遗憾的是,既往学界的研究鲜见对其连环画改编的探究,对其诗性特质的评析几近阙如。因此,论文试图从意象联想、动态构图、虚实相生三方面来讨论两部连环画中的诗性建构,以期拓展红色经典小说图像改编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一部《三国演义》,为什么能为世界所瞩目?我们认为,该书写尽了各种人才,尤其是那些谋臣策士。整个作品通篇放射着他们的智慧光芒。 然而,这些智慧之星不是零落散乱地漫布于野际的,而是环绕各自的政治中心,构成一个个智囊系统,并且按照共同的“轨迹”不停地旋转着。正是这些“轨迹”,才是  相似文献   

15.
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内容的恕道原则是孔子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儒家立身行事的重要准则.想道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求人们通过将心比心的方式来践行仁.孔子强调对恕道要终身行之.恕道不仅是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道德准则,对它的遵守应以不违仁为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盛超 《学理论》2010,(15):25-26
洛克在《政府论》中阐述了他的政治法律思想,描述了政府的起源、形式和目的。着重论述了洛克对国家及政府的政治权力规则的探讨,规定了国家和政府的合法性的根据是保护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并对政治权力作出了种种限制。笔者正是从《政府论》在论述政府的产生和运行的合法性中认识到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性,并由此也探讨一下我国政府合法性的现状以及如何加强合法性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刘蕾 《学理论》2014,(8):169-170
元杂剧《黄粱梦》取材于唐传奇《枕中记》,两者在故事情节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前者以喜剧作结,后者以悲剧作结。从《枕中记》到《黄粱梦》,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变化,吕洞宾的命运比卢生更为坎坷;高翠娥少了崔氏的贤良,多了一份女性意识的觉醒;作为道士的汉钟离,与吕翁相比形象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18.
谢灵  潘丽娜 《学理论》2010,(17):163-164
《儒林外史》体现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高度成就,其喜剧艺术主要表现为以美写丑的和以美写美的滑稽美;以惯性的突变,造成偶然性,形成了人与环境不协调的艺术美;用夸饰的手段,突出地表现的艺术形象的特性;用写实表现自相矛盾,达到讽刺性的审美功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繁丰,影响深远,《双城记》尤其值得玩味。《双城记》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形象再现了法国和巴黎两座城市尖锐的阶级对立与斗争冲突,通过对小说人物性格的塑造,揭示了人道主义视野下革命的合理性与复仇的疯狂性,小说提倡用宽恕的精神来化解这些矛盾和仇恨,感化和抚慰那些受伤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周韬  王柳 《学理论》2010,(12):147-149
在才华横溢的皇弟—光源氏的光环之下朱雀帝只是个配角,是个败者的形象。尽管政治上得益于摄关体制而高居天皇之位,但由于强者光源氏的存在,使其不论在爱情上,还是亲情上,都显示出一副败者的心理与形象。但晚年自我意识的最终觉醒,使其享受到了出家后的平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