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与天涯     
马德 《乡音》2013,(7):49+44
1到洛阳旅游。游览龙门石窟,她哭了。游览一河之隔的白园,她哭了。游览白马寺,她哭了。吃洛阳的水席,她哭了。原因是,那一年,他去洛阳出差。到了龙门石窟,他短信给她,为她讲龙门石窟。到了白园,他短信给她,为她讲白园。到了白马寺,他短信给她,为她讲白马寺。吃水席,他也短信给她,为她讲水席如何好吃。短信密而勤,读得她喜而乐。那一年,他和她正很深很深地相爱。  相似文献   

2.
茶是植物,是救人命的植物,她亲和,她无私,她活着只为奉献;她更像中华民族的品格,她不张扬,她内炼、隽永;她美,美得含蓄,酷似东方人的气质。没有哪种植物像茶那样——你先把她摘下,然后,你揉她,捻她,把她放在火上炒,然后,你喝她时,还要在滚水里冲泡。但是,你看,杯中,她又复活了,依然是那么美,依然是那么玉立婷婷地呈现在你的面前。  相似文献   

3.
刘娥 《云南人大》2008,(3):37-37
她是一位女企业家。她是一位市人大代表。她的成功,是从零开始,她背后的艰辛和努力,让每一位她身边的人都感动不已。当我们采访她的时候,她说公司的辉煌离不开社会,她回报社会是应该的……她就是临沧市第一届人大代表、云南永德茶叶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高秀芝。  相似文献   

4.
不等爱情     
爱上一个人,常常这样说,我等你,五年,十年,五十年,好不好?似乎很坚贞,又有点无可奈何的哀怜。认识一个女孩,为了一个男人等了五年。从她认识他,从她爱上他,她一直都在等,等他爱上她。五年来,她不理任何异性的追求或者淡如水的友谊。她守身如玉,清清白白。她28岁了。他知道她所做的一切,他知道她等他,只是他不爱她。他先后有了几个女朋友,过去式,现在进行式,将来式,都不曾考虑她,她都知道。她一个人内伤。她还是等。她希望云开日出之时,就像歌里唱的:万丈阳光照耀你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感动于她的执着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5.
她是一位下岗女工。她说她是家庭主妇,买菜、洗菜是她天天要做的“功课”,她相信自己能做好。如今,她已闯出一条再就业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6.
张萌  吴涛 《前沿》2014,(11):239-240
题记:书中说“女人是与男人不同性别的人,并且有她自己特有的声音、她的气氛、她的磁场、她的呼吸、她的味道……她能把这一切都留在她触摸过的地方,触摸过的东西上面。即使她不在场,这个地方,这些东西,都附着有她的魔力,将你紧紧地包围住。她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无微不至。”  相似文献   

7.
我曾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是毕淑敏的请为你的夸奖道歉》,文中谈到北欧一个教授要求中国学者向她女儿道歉的事情。教授认为中国学者的夸奖伤害了她的女儿:“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而且,你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可以随意抚摸她的身体而不经她的同意。”中国学者对教授女儿的夸奖和喜爱,反而惹得教授…  相似文献   

8.
赵菊花是广东团的代表。她的工作单位在法律监督机关,她是广东省江门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分管侦查监督工作。她的身份使她对监督非常关注,对人大监督也是这样。记者采访她时,她就近年来我国的人大监督工作谈了她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她在异乡出生,她在故乡成长;她有写不尽的城南旧事,她有说不完的浓酽乡愁:她的名字叫“英子”,她说一口京腔,她在彼岸成就了一段圆满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她是一个让人感动的人,因为她很真诚;她是一个让人钦佩的人,因为她很成功;她是一个让人愿意与之合作的人,因为她很诚信;她是一个让人愿意追随的人,因为她极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1.
激情毁灭     
汪翠静在医院里昏迷了四天四夜,她恍恍惚惚觉得自己已经死了,去追随她爱过的现在依然爱着的刘若尘去了,可她却一直没有追到他…… 她睁开眼睛看到的是白色的墙壁、白色的窗帘、白色的床单、白色的被罩,还有穿白色大褂的医生,她知道她是在医院里。她疑惑地想,为什么会在医院里呢?紧接着,她又看到了两名头戴国徽的警察,她蓦然想起她已经把刘若尘给杀掉了,她知道她现在是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住进医院的。 那不堪回首的往昔,那令她终生遗憾的生活片段又顽强地涌上她的脑际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2.
正她讨厌母亲,甚至恨她。恨她对自己的冷漠。印象中,母亲从来没有给她一个笑脸,更别说陪她玩耍。她羡慕别的孩子,总有母亲陪着踢毽子,陪着捉迷藏,可是对于她,那永远是一个奢望。同样是她的孩子,母亲对姐姐却偏爱有加。母亲给姐姐买了许多好看的衣服,四季都有。她呢?只是冬天的一件新袄子。较之姐姐慢慢一箱子的好东西,她忍住眼泪,努力往回流。默默地告诉自己不在乎,可仇恨的种子却像水草一样疯狂滋长。于是,她拒绝叫她一声"妈"。  相似文献   

13.
地球婆     
第一次见面.我对她有些不恭。当我知道了她的身份和她家的经济情况,地主婆三个字从我嘴里脱口而出。她不懂中文,我叫她地主婆.反正她也听不懂。其实她听懂了也没什么。她家里有农场,有大面积的土地.养有成群的牛、羊、鸡.她又是家庭主妇,  相似文献   

14.
44年前,她把青春交给了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她把自己十七八岁的花季留在了上甘岭上。她曾拥有过鲜花和掌声,她的名字至今仍镌记在上甘岭战役的史册中。 44年后的今天,她和普通人一样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她只拿着每月400多元的退休金。 可她却说:她青春无悔,人生无悔。  相似文献   

15.
韦延才 《当代广西》2009,(20):56-56
兴安,是一个很值得去走走看看的地方。 去兴安看什么?看她的美丽,看她的古朴,看她的现代,看她的神韵,看她的静谧,看她的雄奇与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16.
席慕蓉本色     
内蒙古是她的故乡。木润席连帛,是她的蒙古名字。一谈起故乡,她仍泪眼蒙蒙。她不在乎别人称她是诗人,还是画家。她感到庆幸的是,自己对理想与梦想的坚持,一如既往。  相似文献   

17.
丁香乐 《今日广西》2007,(14):12-14
她是一位年轻的军嫂,婚后四个月查出身患血癌。 虽然病魔缠身,但她说她很幸福。 她提出:别治了,钱拿去孝敬老人。 她请求丈夫,她死后别送她回江西老家,要与婆婆合葬,留在丈夫生活的城市……  相似文献   

18.
亲情挡不住     
●一位年近六旬的农村妇女,平淡地向公安人员叙说她砸死自己亲生儿子的过程。 ●她的乡亲们自发到看守所去看望她,并上书法院要求对她从轻发落。 ●她的儿子恶贯满盈,但惩罚他的是法律,而不应是她,尽管她是他的母亲。  相似文献   

19.
叶芳 《台声》1998,(11)
自幼十分崇拜科学家的杨慧珠,在她大学毕业、留学归来,已身为博士、大学教授的今天,却一再不敢妄称自己为“科学家”O尽管她已在动力工程理论及科研领域里做出了许多为同行称道的业绩,但她仍坦诚地对记者说:“作科学家太辛苦了。”她自称只不过是教工程的老师,是只懂某一领域的“专”家,她不愿让她的朋友称呼她“杨教授”,“‘老师’就可以了”。她更希望大家直呼她的名字“杨慧珠”。虽然与杨教授接触较多,但我仍然感到,她有着太多不为一般人、包括她的朋友们所知道的东西,例如她的专业,她的研究所,她从台湾到美国的留学,她…  相似文献   

20.
"她的眼力特别强,一下子就能看到问题的症结。""我在她身上懂得了人民警察的付出和奉献,她的坚韧和利落是我内心的一把标杆。""见她的第一眼起,我就认定她能正确地引导我。她全身心投入到热爱的特警事业,是我们的榜样。""她是我们成长的镜子,我总是看看她,整理一下自己,再看看她,再整理一下自己。"同事眼中的这个"她"是谁?她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特警八支队九大队大队长赵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