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加坡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从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岛国变成世界上最有活力的贸易与金融中心之一,成为太平洋上的“钻石岛”。新加坡政府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是发展循环经济、遵循“3R”原则。总结新加坡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对推动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暮秋时节,由20多位领导与专家组成的专题调研组来到了铜都——铜陵,共同参加由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的“循环经济中国行——铜陵专题调研暨研讨会”。多年以前,面临诸多发展困惑的铜陵着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最终成功实现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并探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铜陵经验”。目前我国现存100多座资源型城市,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些城市几乎都面临着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普遍性难题,而铜陵成功转型的经验无疑对这些城市的下一步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在中央大力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势…  相似文献   

3.
虽不是资源所在地,却发展起了一个锰铝产业园;传统的产糖区“老大”,如今循环经济走在行业之先;分散的特色资源加工业,硬是“集中”成了规模……  相似文献   

4.
政策信息     
我国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中共中央政治局去年底在部署2005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大力节约能源和重要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这是中国首次把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这意味着,中国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力争走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湖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这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一次机遇。湖北省应抓住机遇,扬长避短,结合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而在中部崛起中发挥引擎作用。本文结合循环经济这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湖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背景,提出了湖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凌云县逻楼镇积极推广、发展“六小”循环经济,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在最早实施“六小”循环经济的逻楼镇歌顶村可以看到,昔日光秃的山坡已经披上了绿装,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果树林立,环境优雅,卫生清洁。逻楼镇有沼气池2550座,每年产生大量沼气渣。2003年初,镇里在歌顶村实施了小养殖场+小沼气+小果园+小桑园+小菜园+小粮食生产基地的“六小”循环经济模式,利用小养殖场的废料(粪便)来进行沼气池发酵产沼气,沼气可以供煮饭和照明;沼气池废水用来种果、种桑、种菜,废渣可用  相似文献   

7.
张志越 《今日浙江》2006,(15):15-16
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十一五”规划重大举措之一。它近年来已在各地各个行业广泛开展,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发展循环经济的热潮。但如何正确认识和发展循环经济,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误区。误区之一:“循环”与“经济”分离这要强调的是发展循环经济,不能只“循环”不“经济”。节约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所在,一切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方法,甚至政策法律都必须始终贯彻节约的理念。为“循环”而“循环”的做法是最不经济的做法。实践中,大多把延长或拓宽生产链,形成本系统、本地区的自我封闭当作循环经济典型加以推广,甚…  相似文献   

8.
刘波  古亦忠 《当代广西》2006,(22):46-47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循环经济是我国“十一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国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工作、重点环节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本刊这期《经济看台》栏目选编3篇有关循环经济的文章,希望能给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婕 《新东方》2005,(7):13-15
早在国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以来,国内一些地区就开始着手建立节约型的循环经济,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这里摘引几例——一、贵阳的工业“生态链”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的省会贵阳,在2002年成为中国第一座循环经济生态试点城市,制定了配套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地方性法规,为建设循环经济提供了制度和法制保障。贵阳选择金阳小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住宅小区和消费行业等5  相似文献   

10.
福田区作为深圳中心区,具有观念创新、产业优化、率先发展、政策配套等四个方面的优势,完全有可能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全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让循环经济成为福田科学发展的新动力。产业结构向循环经济调整。为确保产业结构向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真转真变,福田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商业和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搭建“1 3”经济架构,努力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新型都市产业,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更加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新格局。用循环经济的概…  相似文献   

11.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宁夏回族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编制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推动发展转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宁海县把生态立县理念贯穿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始终,在全市建成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努力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在具体实践中,宁海县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缓解资源紧缺、减轻环境压力的根本出路,积极构建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出台《宁海县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意见》,以宁海县列入省循环经济发展10个试点县为契机,实施循环经济“2133”工程:打造2个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10大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培育3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3类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相似文献   

13.
《北京时报》理论周刊发表徐嵩龄、钱薏红的文章说,循环经济在我国方兴未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于解决环境问题、落实可持续的发展观,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有一种对循环经济概念泛化和任意夸大其作用的倾向。这不利于我国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悖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其中最典型的是这样一种提法:即武断地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最终实现“全新的封闭式的零排放的资源利用方式”,它“可解决一切环境问题”。这种看法不科学,是一种走极端的看法。其不当之处有三:一是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在资源、生产与消费、废弃物排放三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14.
今天,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和山西省吕梁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论坛”,众多领导、专家、企业家集聚一堂,研讨我国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发展战略,我相信这次论坛必将产生丰硕的成果。首先,我谨代表科技部,向本届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下面,我就发展循环经济和加强环境保护问题谈几点看法供参考。一、我国生态与环境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改善生态环境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全国七大水系符合三类以上水质标准的不到40%,约2/3的城市大气质量劣于二级空…  相似文献   

15.
色布格 《前沿》2006,(2):187-189
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股新的经济潮流和趋势.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具有客观必然性,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本文就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和内涵、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思路对策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发展循环经济是党中央把握发展趋势、遵循发展规律,面向新世纪、新阶段而提出的重大战略。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十分重视,5月26日,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专门听取了省发改委、省经贸委关于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汇报。这次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地召开全省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就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深入推进“八八战略”实施和“平安浙江”建设,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形成合力,大…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是高级形态的区域经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时候,我们往往强调的是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对发展区域循环经济重视不够。本文试图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生态学及循环经济理论,阐明循环经济的区域性和区域经济的可循环性,进而说明区域循环经济是有机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区域经济的高级形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重视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此外,对循环经济的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的三分法提出了质疑,探讨了按地域空间划分企业、园区、区域和区际循环空间的“四重划分法”标准。  相似文献   

18.
珍惜自然界提供的有限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对人类自身行为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是建立在过度消耗资源基础上的。透过资源消耗大、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现象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对既往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挑战。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节约资源、解决资源环境矛盾的战略选择,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共生共荣“双赢”目标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6月20-22日,由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领导小组和海西州委、州政府主办,省发改委、省经委、省科技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局、省统计局协办,格尔木市委、市政府承办的“2007中国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推介会暨盐湖城旅游文化艺术节”在格尔木市成功举办。节会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农工民主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中共乌海市委、乌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于2005年10月21日至10月2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是继2004年12月在北京市举办的“全国首届生态健康论坛”后的又一次融交流、研讨、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性、前沿性、持续性的学术活动。大会主题为“生态健康与循环经济”,其中心议题是“工业生态健康与循环经济、农业生态健康与循环经济、生态卫生与城乡可持续发展”。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