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布鞋·母亲     
我的童年是一段美丽的回忆,布鞋点辍其间;我的人生是一首充满母爱的歌谣,永远唱响心间……母亲是做针线活的好手。童年看母亲做鞋,是我记忆里最鲜明的风景。夜深人静,一盏昏黄的油灯拉下母亲瘦长的身影。母亲坐一小方凳,弯腰弓背,左手紧握鞋身,右手不停顿地来回穿针引线。每当这时,我总是站在母亲身旁,问这问那。有时,母亲叫我去睡觉,我不愿意,母亲便会假装生气地说我是“小傻瓜”,又点点我的小鼻子。上了小学,母亲做的布鞋便伴我成长。母亲总是对我说:“咱不和人家比吃穿,咱只和人家比学习。”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我白天上学,放学了便一路…  相似文献   

2.
我童年时代,在日本铁蹄的蹂躏下生活过一段时光.而对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的岁月又是无法忘却的‘因而每到日本投降纪念日“八·一五“,总会在心中荡起历史的回光流影.特别是战后的日本,从未做过忏悔,更引发了我的愤愤之情.近日阅读《20世纪大全》史料‘日历牌告诉我21世纪的第一个“八·一五“又每近了,便引发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在公司的大楼旁有个小鞋匠,每天晚上路灯刚亮起,便会看到他的身影,但我从未找他修过一次鞋。上个礼拜天,有一双皮鞋开了胶,想随手扔掉,又感觉可惜,傍晚闲来无事,便提着鞋找到了那个修鞋匠。修鞋匠的生意并不是很好,破旧的修鞋机,在公路两侧急驰而过的车鸣声中,“喀哒、喀哒……”响个不停,老鞋匠低着头,借着昏黄的路灯认认真真忙着自己的活计……老鞋匠见我走来,显得很高兴,“老板,等一两分钟,等我把这双鞋补好,马上给你修……”他边说着随手递给我一个小板凳。“不急,不急……”我笑了笑,在小板凳上坐了下来。我趁老鞋匠忙活之机,随便和鞋…  相似文献   

4.
慈母手中线     
每每看见儿媳给孙子精心设计缝织毛衣,看见女儿耐心地教她的女儿做小人衣,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也常使我忆起小时候,母亲为我缝衣做鞋是多么细致,多么艰辛。 我的老家是“天府之国”的苎麻之乡,以特产夏布而闻名,母亲不仅檀长绩麻,而且能上机子织布。她从市上买回带叶的苎麻,泡在水里,用铁器去了皮,把麻纤维剖开,一根一根接续起来搓成细线,然后用经过  相似文献   

5.
因为我即将临产,母亲不得不从久居了几十年的老家辗转出来。大包小包的行李,搬家一样。卸了行李,竟取一把小板凳出来,说这是为未来的孩子做的,还说这是老家的规矩。只是如今做一个这样的小凳竟是难得很,木匠难找得很……由于身形的缘故,我难以坐下。只是把小凳拿在手中,认真地端详。突然间,竟想起了许多往事,想起了那个游走的小木匠……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眼泪     
陈文海 《中国保安》2006,(10):46-48
童年的记忆中,母亲是个极好强的人。她虽然不识字,但很识大体,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父亲一直缺少家庭的责任感,他那时是村里的会计,官不大,架子却不小。在家什么事不做,整天在外吃喝赌。是母亲一个人把家里家外料理得那么好。我小的时候,身体不太好。那时,村里的医疗水平很差,每次犯病,母亲总要背着我走上10几里路到乡里的医院去看病,父亲总以工作忙为借口,没有陪过我一次。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发高烧并不停地呕吐,而不巧的是那天母亲也卧病在床。可是体弱的母亲硬是挣扎着起来背上我向医院赶去。一路上,母亲走得好艰难。在村口,我们遇见了喝得…  相似文献   

7.
做街边小生意的,往往为了多赚点钱而推荐有需要的顾客买更贵的东西。谋生不易,小本生意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但总有一些店主,尽管做的也是小本生意,却能够让人感受到善良的温度……多年前一个夏天的傍晚,我下班回家正在做饭。这时门口响起了自行车铃声,就听到母亲喊我:“小新,快给我端一碗凉开水来。”我赶忙放下手中的活儿,迅速舀了一碗凉开水,送了过去。母亲刚把自行车停好,便抓.过我手中的碗,一口气把水喝了下去。喝完后,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再给我来一碗。”我诧异地看了她一眼,又去舀了一碗递给了母亲。喝完后,母亲又站着歇了一会儿,才吩咐我帮着把后车架上的东西卸下来。  相似文献   

8.
赵德庆 《创造》2007,(5):120-120
“您去过斯卡布罗集市吗/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代我向那儿的一位姑娘问好/她曾经是我的爱人/叫她替我做一件麻布衣裳/上面不用缝口,也不用针线/叫她替我找一块地/就在成水和大海之间……”  相似文献   

9.
虎子和大卫是我喂养的两条狗.在保安工作岗位上“征战“了五年,虎子和大卫便也陪伴了我五年.五年间,人与狗之间的情缘自然是常人所无法体会的,想当初,客户单位为了加强我们哨位的警戒力量,从养殖场花巨资买回了它们“兄弟俩“:毛茸茸的耳朵、灰蓝色的眼睛,时不时伸个懒腰,显出满身的疲惫和慵懒,那时,我只是把它们当作解除我生活烦恼的“玩物“去饲养,每天负责它们的吃喝拉撒,按照“食谱“定时定量地喂养它们,偶尔也当一回教官,用自制的教鞭指挥它们做各种动作,形态滑稽之极,可以说,那时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它们身上,我也享受到了由此而带来的快乐,有它们为我做伴,孤单、烦恼全让它们给撵跑了,我没有体会到传言中保安工作的枯燥、乏味,反而感觉很充实.……  相似文献   

10.
做一支蜡烛燃放光焰曹雪莲小时候,当教师的母亲教给我很多古诗,其中有一首李商隐的《无题》,诗的内容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清楚地记得,母亲在给我讲这首诗的时候,把诗人李商隐的儿女之情,比作她对教师职...  相似文献   

11.
母亲酿酒     
母亲心灵手巧,自不用说纺纱织布、挑花绣朵、纳底做鞋的女工活样样精通,在村里有点小名气,当厨掌灶的炒、煮、蒸、煎的烹调技术,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母亲还能酿  相似文献   

12.
少年往事     
不经意间,我发觉自己进入了少年。那是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有一个同学冲着我喊:“大奶头!”我觉得没面子,摸摸胸脯,确有胀鼓鼓隆起的感觉。童年就这么匆匆结束了。我小学毕业时是1960年的夏天,那是全国物资匮乏的年代。想到读初中,需要学杂费、课本作业本费,我向母亲提出,去卖糕点,勤工俭学。母亲  相似文献   

13.
新书架     
《乡音》2012,(7):40-40
《孩子你慢慢来》作者:龙应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15年前,龙应台以一位母亲的亲身经验写下《孩子你慢慢来》。她在书中说:"谁能告诉我做女性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  相似文献   

14.
《观察与思考》2007,(15):2-2
我自小爱舞刀弄枪,兴许是受了国产电影中解放军战斗英雄的影响。如果能找到一块木板,做一把“驳壳枪”,然后拿着它指挥“弟兄们”冲锋陷阵,奋勇“杀敌”,那是最开心的事了。有一回,我居然拆下了家中床上用来挂蚊帐的木架子,偷偷地捣鼓着做了一把剑。剑是握在手里了,也好好地英武了一把,但却惹恼了出差回家的父亲……  相似文献   

15.
苟香兰 《中国减灾》2013,(3X):57-57
<正>荠莱,一如故乡的丘陵,连绵起伏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杏花盛开的季节,乡下孩子的春天就真正开始了。天晴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每人一个竹篮子,一把小铲子,三五成群像鸟儿一样在田野里飞来飞去。闻着丘陵田野间青涩的味道,我们快乐地搜寻着清香的荠菜,一棵又一棵……春雨贵如油。丘陵高地上的荠菜,因为缺少雨水的滋润,又少又小。富贵哥是我们小伙伴中最大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春天能经常下雨。每逢荠菜挖不满篮子的时候,富贵哥就与我们唱起古老的童谣求雨,用童谣向苍天献上一片童真:老天爷,下大雨,蒸了包子往上举;老天爷,别晴天,煮了饺子往上端。能吃上香喷喷的肉包子和饺子,是我们童年最清晰、最具体、最热切的盼望。童年的故乡,家家都很穷,一年见不到一点油。为了防止锅里生锈,母亲每次做荠菜渣前,就用一块猪油皮擦锅,直到肉皮又黑又硬。因此,荠菜渣里总是带有锈味。勤劳能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迁入新居的前一晚,望着客厅的水晶吊灯、枝型壁灯、荧光棚圈灯、电视墙灯,南、北卧室的仿古吸顶灯,餐厅的餐吊,卫生间的浴霸和镜前灯……看着看着,我一时高兴,揿下全部开关,霎时灯火通明,满室生辉,兴奋的心情久久平静不下来,与此同时,往事也在记忆中纷至沓来。我的童年小镇没有电灯。"我曾打量小油灯,从祖屋炕沿到厨房灶台,一幅幅母亲与小油灯如影随形的剪影在墙壁上晃动得杂乱无章。小油灯抽身之处,许  相似文献   

17.
心中的油灯     
记忆的深处,最难忘童年时代在那盏煤油灯下度过的时光。每次,母亲总是坐在我身旁,纳着鞋底一言不发地陪伴我读书、写字。顽皮的我总喜欢偷空观察母亲,母亲那时眼睛好使,尽管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且离得较远,但母亲总能把鞋底上的针线排列得比我书写的文字还要整齐。有时候,我写着写着便进入了梦乡,醒来时却发现一字不识的母亲正盯着我写过的作业本,那神情比欣赏自己纳过的鞋底还要专注,柔和昏黄的灯光映着母亲慈祥的面容,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滋生,可惜那时我尚未学会汉字“感动”的写法。   真正领悟母亲博大的爱是…  相似文献   

18.
几十年来,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寒风猎猎,我最迟都会在腊月三十的下午坐车赶回老家。过年的气氛本应是欢乐的,物质贫乏的年代更应如此,有好东西吃嘛!但实际上不是,从童年的记忆直到现在,大年之夜的氛围都是沉默、凝重和压抑的。从除夕下午起,父亲默默地贴春联;母亲除了敬天地神明时喃喃自语地祷告外,也是忙里忙外动手不动口;孩子们尽管高兴,也被反复告诫不许乱讲话,否则晚上睡觉时会被用抹布擦嘴巴,把不吉利的意思擦去……欢乐的春节在莆田为什么如此悲怆——400年的历史疤痕!追溯童年情形,记忆中还是跳出了一段颇具荒诞色彩的历史真实:我母亲曾经转述过我姑奶奶讲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母亲,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母亲!”一曲彼岸游子的深情吟唱,震醒了我沉睡的梦幻噢,母亲?母亲!我离开你不是也很久了吗?半个世纪前那个漆黑的夜晚,我被拖出你温暖的怀抱,一艘败走的军舰占据了我的庭院回望母亲我只看见你褴褛的衣衫磷峋的双手。从此,我与母亲咫尺天涯……我像一片迷航的孤舟飘在没有码头的海角。再也听不见母亲喃喃的摇篮曲,看不到母亲慈祥的一双眼;再也听不见塞北朔风的呼啸,看不到江南胜火的红花;只看见落日夜夜沉入水中,只听见孤雁日日哀啼天边。从此,我与母亲杳无信音……我是一只断线的风筝,荡在不见归路的天涯。我…  相似文献   

20.
写封家书     
母亲托人来信说她很想我,天天等着我的信,信中问我:“怎么不给家里写信啦?是不是因为没有收到回信?妈妈不会写字你是知道的……”看信后,我心头不禁猛然一颤。是啊,又有半年多没给家里写信了,母亲怎能不挂念?我不能苛求母亲像当年父亲那样定期给我写信,而我心底深处却不能体谅母亲,以致母亲竟恳求那份本应属于她的亲情安慰。蓦地泪眼恍惚中,我似乎看到母亲瘦弱的身影定格在村头大树下,夕阳西坠,余辉弥漫,笼罩了那棵大树和母亲…… 还记得那年远离家乡到外地上高中,涉世未深、人生地疏,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