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中共上海党组织对民众的社会动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是一场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在这场战争中,如何对民众进行动员,发动全民抗战,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以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号召,对发动全民族的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共上海党组织在践行党的统战政策过程中,对民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动员,  相似文献   

2.
1932年的一二八抗战和1937年的八一三抗战,是两场颇多可比之处的战争.它们都是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战场都在淞沪地区,且均系双方兵力逐次增加、中国占有人数优势、日本占有技术装备优势的阵地战.然而,这两场战争的军事得失,却差距颇大。其中的原因何在,值得深入研究。(一)两次微沪抗战有着基本相同的国际环境,即被国民政府想象为有力盟友的英美等国,均无意制止日军进攻上海,甚至吝于给中国抗敌以道义上的支持。一二八抗战时,英美虽然对日军侵沪感到不安,却始终未采取足以使日本感到沉重压力的强硬姿态。八一三抗战时,英美的…  相似文献   

3.
继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发动侵华战争。在中国军队英勇抗击的同时,处在前沿的上海人民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掀起了空前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八一三抗战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速战速决”的战略部署,否定了“亡国论”者的悲观看法,尤其是对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在此建立了丰功伟绩。一、特点(一)高举抗日大旗,号召把抗战进行到底。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也投入了抗战,改变了九一八、一二八时期所推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派了几十万军队在…  相似文献   

4.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起点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站在抗战最前线的东北人民不屈不挠地同日本侵略者奋战6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又开始了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经历了14年反法西斯战争。本文拟就“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战在全国抗战中的地位及其关系问题进行探讨。一、“九一八”事变使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840年鸦片战争中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纷纷侵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  相似文献   

5.
泽东关于中国抗战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作用的论述成国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交战双方动员兵力11000万人。这次战争是人类有史以来参战国最多,涉及地域最广,战争最残酷,带给人类灾难最重的一场战争。中国战场在这次战争中占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1937年12月25日,在上海一处码头上,两个不大引人注目的中年男子登上了一艘开往香港的英国客轮,他们就是潘汉年和夏衍。抗战爆发后,潘汉年肩负党交给的重任,前往香港领导当地地下党开展工作,为我军民抗战提供情报、物资等多方面的支援。1941年底,日军攻陷香港前夕,他回到上海。抗战胜利后,他再赴香港,继续在香港从事统战、情报工作,为党的抗战和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情报专家,神龙见尾不见首 抗战爆发初期,神州大地到处弥漫着硝烟烈火,笼罩着战争的阴  相似文献   

7.
江沛 《党史文汇》2005,(9):7-12
1937年 7月爆发的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全国抗战随即开始.这场中日两国倾尽国力的大战,波及到了中国东部、中部的绝大部分地域,近 4亿人口直接卷入了战火硝烟.这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战争打断了中国社会与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也使中国社会形态与结构发生了若干重大的不规则变化.  相似文献   

8.
上海自近代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都市之一。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及其影响下的上海进步文化力量,配合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利用文化自身的特点和魅力,依托上海浓郁而深厚的文化环境和设施,冲破来自各种反动势力的残酷镇压和阴谋破坏,开展了丰富多彩且行之有效的抗日活动,发挥了极其重要且难以替代的作用。一、进步文化力量的聚集、成熟,预示着革命文化运动将以文化军队的姿态,成为上海抗战中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军。进步文化运动能够在上海抗战中淋漓尽致地凸现文化独特的社会功用,首先得益于一支庞大而成熟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是上海城市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十年。在十年上海城市建设发展中 ,市建设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地推进上海的城市建设 ,为上海建设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而坚持改革创新 ,是上海加快城市建设发展的一条主要经验。(一 )九十年代初 ,城市布局不合理和基础设施老化 ,使上海显得不堪重负。在上海发展变化的关键时刻 ,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下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 ,并且邓小平同志对上海提出了“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和希望上海“一…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上海发生了一二八和八一三两次大规模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两次淞沪抗战在全国抗日战争中占怎样的地位?对中国抗战以至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什么样的作用?史学界已有不少论述,本文再提一些粗浅意见、一二八松沪抗战揭开了中国二十世纪大规模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序幕,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由于这次抗战的结局是既不能够打胜地没有打败,不胜不败,基本恢复战前原状,因此,这次湘沪之战的战略地位被看轻了.对日本发动侵沪战争,或认为是服务并服从于东北事变,是侵略东北的策略手段,一个插曲;或认为是日海军与…  相似文献   

11.
抗战期间,中日两国分别在中国的西南大后方和关内投资兴办了一批工矿企业用以支持战争。由于两国不同的背景,因而投资又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在淞沪地区先后举行了一二八抗战和八一三抗战。这两次轰轰烈烈的抗日之役,英勇悲壮,震惊中外,影响深远。在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二八与八一三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又各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历史联系,然而知不是历史的重演,两者在历史上的地位与诈用不可同日而语.(一)一二八抗战和八一三抗战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都是长达15年之久的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同一战争历史过程中,在同一地区先后发生的两个重大战役和民众抗日救亡运动。所不同的是;一二八发生…  相似文献   

13.
山东抗日武装力量的光辉战绩朱其风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山东3800万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抗战期间,山东的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战争中锻练成长,抗日武装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  相似文献   

14.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新兴木刻运动蓬勃兴旺,风行中华、蔚为大观,进入了中国木刻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1946年,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在上海举办“抗战八年木刻展览”,展现了抗战新兴木刻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5.
为隆重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回望和总结思考六十年来上海城市发展与转型的轨迹,展示上海党史系统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成果,9月22日下午,上海市党史系统纪念建国60周年暨“上海城市的发展与转型”研讨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厅举行。市委党史研究室全体人员和全市各区县委办党史部门代表及《上海城市的发展与转型》一书论文作者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16.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战时壁报工作服务团成立并创办发行《壁报》,以其快捷、高效的发行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上海人民尤其是下层民众,宣传抗日救亡精神,颂扬上海军民的英勇杀敌事迹。《壁报》突出全民抗战、全面抗战、抗战到底的指导思想,宣传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凸显了中共在抗战初期试图引领舆论走向的政治觉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共的影响力和声望。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宣传思想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是半殖民地大国20世纪30年代40年代举行的解放战争的特殊形态。”①用日本历史学家的话说,中国的抗日战争则是“政治和军事搅在一起的战争。”②笔者认为,就中国的抗战能力形成而言,其中政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因为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过程中,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武器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之所以能够战胜强敌日本军国主义,除了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最终没有向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外,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领导的宣传思想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这问题…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大搏杀,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人类一半以上的人口卷入其中。在战争进行的那几年间,炮火硝烟遍及欧亚非大陆以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水域。死于战乱的人口多达5000万,物资损失难以估量。 然而,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当我们审视历史、环顾现实的时候,是否可以说,战争造成的消极影响均已被时间荡涤尽了呢?人类是否已从那次浩劫中汲取了足够的教训,从而使世界再无硝烟了呢?答案并不令人乐观。  相似文献   

19.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战时壁报工作服务团成立并创办发行《壁报》,以其快捷、高效的发行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上海人民尤其是下层民众,宣传抗日救亡精神,颂扬上海军民的英勇杀敌事迹。《壁报》突出全民抗战、全面抗战、抗战到底的指导思想,宣传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凸显了中共在抗战初期试图引领舆论走向的政治觉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共的影响力和声望。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上海市委根据国家“向科学进军”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战略,结合上海城市特点和经济现状,确定了上海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即上海工业向高、精、尖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