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波澜壮阔的红军长征,书写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也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关于长征精神的内涵,中央已经有了权威而准确的概括。同时我们看到,长征精神既是宏观的,也是具象的。在红军长征期间和长征胜利80年来,以长征精神为根本,以长征中党和红军将士的艰苦斗争及几十年来长征后人的传承发扬为基础,形成了一系列"长征子精神"。它们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容,是长征精神在纵向上的延伸和横向上的拓展,并赋予长征精神以具体内涵和时代风  相似文献   

2.
正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战火纷飞、条件十分艰苦的长征途中,红军到处"张贴宣传品","大贴五色标语画报",在沿途山崖上、石桥大柱上、地主的宅子以及庙宇的墙壁上,留下了一幅幅颜色简单而又醒目的各类宣传画。这些宣传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长征岁月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讴歌红军长征的革命斗争长征中的宣传画,首先描绘了红  相似文献   

3.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以其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不仅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踏出了一条不灭的长路,而且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中也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印记。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难以忘却的历史情结,再次来到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宁化,寻访红军长征出发时的足迹,感受这段悲壮历史的回声。  相似文献   

4.
2006年以来,长征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关于长征基本问题,学者们通过实地考察、系统整理、跨学科研究等方法进行了一些新阐发;关于长征历程,宏观上的辩证分析和微观上的据理释疑等均颇为可观,各路红军以及相关重要军事行动的研究成绩斐然,呈现出全面开花的新局面;关于长征中的中国共产党与红军,学者们比较关注党的政治民主建设、长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会议尤其是"大遵义会议"等问题;关于长征精神,学者们在对长征精神基本内涵和现实价值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对遵义会议精神、黎平会议精神、六盘山精神等"长征子精神"也进行了探讨,实现了研究视阈的新拓展;关于长征文化,学者们围绕长征文化基本问题、长征文学艺术、长征红色资源等进行了广泛讨论,发出了构建长征学的倡议和组织长征路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推动了研究路径的新突破;关于长征人物,学者们在以长征女红军为代表的群体研究和以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为代表的个体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史实考证和人物评价等方面也取得了诸多新进步。长征研究要承前启后,还需要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聚焦的方向和更加专业的队伍。  相似文献   

5.
正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毛泽东作为长征的亲历者和指挥者,他在"马背上哼成"的几首关于长征的诗词,是长征历史的艺术再现,是长征精神的提炼升华。让我们以毛泽东在长征中的诗词为线索,沿着一代伟人大气磅礴、气宇轩昂的胸怀探索长征足迹,感悟长征精神,感受那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精神力量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6.
正关于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以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确如毛泽东所言,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长征是宣言书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图谋,保存了革命的精华,使全国人民对革命的前途和抗日运动的前途有了新的希望,促进了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长征以其体现出的不怕  相似文献   

7.
长征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铸就了我党、我军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伟大的长征精神和耀眼的长征文化是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重温长征历史可以让我们不断得到灵魂升华和精神洗礼。我们要守护好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传承好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长征途经各省区应该创新合作模式,保护和开发利用好长征资源,共同建设"长征文化带",打造长征文化名片。一是深入研究长征历史,揭示长征历史全貌,挖掘长征文化内涵。二是合理开发利用长征资源,用历史教育人、启示人。特别是要开发好长征红色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统一。三是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在长征历史研究、长征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的互联互通等方面真诚合作,交流互鉴,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8.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胜利完成最远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绝处逢生,震惊世界;70年后,长征仍然在感动着、震撼着千千万万的人们,向世人昭示着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真理。在中央隆重举行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深刻阐述了长征胜利在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所具有的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明确提出了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的新要求。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历史、现实和未来,是指导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沿着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关于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  相似文献   

10.
叶心瑜 《世纪桥》2005,(11):31-31
毛泽东慷慨赋诗颂长征 毛泽东于1935年刚到陕北不久,就 对红军长征的重要意义作了深刻的阐 述。他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 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 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 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 长征吗?”  相似文献   

11.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为了追求光明与理想而进行的长征,为我们留下了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伟大的长征精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制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号召全党要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巨大的精神力量宝库,长征精神是我们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源泉。正如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一长征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  相似文献   

12.
正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壮举,是20世纪的伟大传奇。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全面报道红军长征的著作,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80年来,不少外国学者怀着浓厚兴趣研究长征,出版了一系列专著。许多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论著也会浓墨重彩地描写长征。相关作者虽然立场有所不同,对中国革命和中共的态度也各有差异,但都对长征作出高度评价。充分肯定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  相似文献   

13.
老山界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一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我们选编了陆定一的《老山界》,就是为了和读者一起重温红色经典,缅怀难忘岁月,弘扬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4.
王琪 《广东党史》2016,(6):9-11
红军长征途中有两个重要的拐点,一是1935年2月召开的扎西会议,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新起点,一是1935年9月召开的榜罗镇会议,确定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这两个重要的拐点在红军长征途中以及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红军长征胜利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长征是我军历史上最长距离的一次行军。其中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历时1 年,途经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实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毛泽东同志指出:“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最早进行长征的是红六军团。 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肖克、王震同志的率领下,从湘赣根据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  相似文献   

17.
结束语     
正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  相似文献   

18.
红色桑植     
刘泽友 《新湘评论》2006,(10):37-38
题记:组织上安排我到桑植工作.让我感受了长征,走近了长征.仰望着长征  相似文献   

19.
张文源 《党员文摘》2021,(3):F0002-F0002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周恩来是长征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协助毛泽东指挥红军夺取了长征胜利,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据理力争,让毛泽东随军长征 长征,当时对于红军广大指战员来说,确实是没有多少精神准备。除了进行物资上组织上以及军事部署上的一些准备外,转移前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政治动员,甚至连中央政治局也没有讨论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