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死弟兄     
胡玥 《人民公安》2007,(13):45-45
俩贼断出他是便衣,贴上来一左一右把他给夹住了,其中的那一个一把刀子紧顶住他的肋处,一边架着他,一边恶狠狠地说:“跟我们走,少管闲事儿,警察怎么了!”  相似文献   

2.
跟警察挡横儿事出有因安静巡逻警察在街上盘查事儿,时不时地会有人出来挡横儿。一日,我们组正在街上盘查一名可疑的外地人,就有一个北京小伙子出来挡横儿,声称:“有本事查大案子去,干嘛跟一辆破自行车过不去?”民警对他说:“我们正在执行公务,请你别妨碍。”他竟...  相似文献   

3.
“拿钱后也许扫雪都不要我” 我刚超速10公里,就被警察拦住。出示证件,下车,酒精测试,在完成例行的一套程序后,他不无同情地说,我必须跟他走一趟。我立即小声地说:“1000欧元。就现在,然后我们各奔东西。”他脸色变了,吃惊地问:“1000欧元?”“对,没人知道,这相当于您一半的工资,不是吗?”  相似文献   

4.
信手杀人     
在人们所扮演的所有社会角色中,刑警边沿这样对我说,最令他肃然起敬的角色是医生。也就是说作为一名警察,他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最期待遇到的对手是医生。因为作案和破案说到底都是在跟人过不去,换言之也就是以人为对象的行为艺术。这就要求行为者对“人”字有较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惟其如此,才能使得整个案件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而在迄今为止我们知道的所有社会角色中,只有医生和警察由于职业关系,对这个“人”字的理解和把握最具专业水平。可以说,他们一生都在解构、剖析、诊察和论断着这个最简单又最复杂的汉字,对这个字…  相似文献   

5.
老编逸事     
老编那天正在改稿子,门突然被推开,进来一高一矮两个警察。高个子说,你就是老编?老编抬头一怔,说,我就是。高个子说,跟我们走一趟。老编腿有点软,他心想,我又没干坏事,警察找我干啥呢?老编的心就像一只小鹿嗵嗵跳。老编就在同事的注视下踏进警车,警车像箭一般“呜呜”跑了起来。老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坐警车,他怯怯地问,你们带我去哪里?矮个子说,当然去公安局。老编头上冒出一些汗,他开始回忆,一生中从没做过坏事,要说坏事就是他前段时间闹离婚,跟一位年轻的姑娘好上了,该不是老婆告我重婚罪吧?他开始坐立不安。高个子望着老编嘿嘿一笑说,…  相似文献   

6.
那时,我还不是一个警察,也从没想到过某一天要做一个警察,甚至潜意识里对警察有一种本能的拒绝。因为社会上耳闻目睹警察的不良现象已太多,对警察的印象也就始终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正像一位执著的孩子总是会说是别的小朋友欺负他,而他永远不会欺负别人一样。我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惟一的可能是远离警察。   大学毕业前夕,系里组织跟一个学校搞联欢,我参加了一个小品《警察与小偷》的演出,我扮演节目中的警察。为了演出效果的逼真,我们特意从学校保卫处借了一套没有警衔的制服。平生第一次穿上制服,一番嬉戏后,新…  相似文献   

7.
山之子     
一孙勇9岁的儿子孙昊见了生人腼腆得像个小姑娘,写作业有问题都是缠着妈妈给他讲,孙勇倒像个客人似的,他感慨地说:“我这儿子跟我不染(方言:不亲热)。”孙勇的妻子武玉霞说:“他老不在家,这孩子从小跟着我,风里来,雨里去,他的警察爸爸像个收不回来线的风筝,...  相似文献   

8.
李家同 《中国减灾》2011,(18):42-43
不说话的孩子第一次看到这个孩子的时候,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在大学念书,推了脚踏车正要上学,看到一位警察用绳子牵着一个小孩子在街上走。孩子大概不到十岁,没有穿上衣,又瘦又黑,双手被绑在身后,另外一条绳子将他五花大绑,绳子一端由警察拉住。30年前,汽车很少,警车也少,警察抓了犯人,常常只好在  相似文献   

9.
最不像警察的警察   户丑只说,如果谁要选一个最不像警察的警察,他有信心“光荣当选”。   户丑只的确不是在夸“海口”,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有三个“硬条件”:一是名字老土;二是成年累月的着装打扮跟警察根本就不沾边;三是一天到晚灰头土脸的净往人多的地方挤,一点儿都没个警察的样子。有一次,在公交车上,老户曾专门为自己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请车上的乘客猜猜他的职业。有人说他像个机关门卫,有人说他像个炸油条的,有个小伙子显然想夸他,说他“怎么看怎么像个退休的工人师傅”,一车人硬是没有一个人说他像警察…  相似文献   

10.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成了一名警察。穿上警服的时候,我高兴极了,在我心目中,警察是神圣的又是神秘的。 高中毕业的时候,我的心中有一个他,我们互相倾慕、爱恋着,不知不觉中时间已悄然过去了十年,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明白无误地对我说,他爱我。但他不能接受警察这个职业,希望我能调换工作。这让我很伤心,我无法与一个不能接受警察的人共同生活。 一个在心里预习了十年的故事刚刚开始,就突然结束了,就因为我是警察。从这天起,我想,我未来的丈夫必须是一个喜欢警察这个职业的人。  相似文献   

11.
苏艳芹:1966年9月16日生,北关分局灯塔路派出所片警她有头痛症、失眠。平日里就有吃药的习惯。这一次她吃了许多药,那些药足以将她的生命带走。她事后一直选择“吃药”这个字眼,她是一个很要强的女人,她不想承认这就是“自杀”。“吃药”事件发生在他离家出走之后。她和他都是警察。一个在派出所,一个在刑警队。她的家不在安阳,他的家也不在安阳,他是跟姑姑长大的。他们一同吃食堂,一同聊思乡的苦,且互相关爱,她觉得他这个人老实,体贴人,对她挺好的,听说以前他也谈了一个女警察,不知为什么分的手。她是一个单纯的人,…  相似文献   

12.
安妮 《今日广西》2010,(21):24-25
门口响起了钥匙在锁孔里转动的声音,先生回来了。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地一进门就喊:妞妞,妞妞,我回来了!他坐在沙发里发呆,我喊了他几声,他没有反应,我走过去一看,他神情黯然地委顿在沙发的一角,衣服上血迹斑斑。我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13.
李如刚出车祸遇难殉职了!1995年12月9日,噩耗传来,包头糖厂职工惊呆了,和李如刚熟识的、共过事的人惊呆了,企业界惊呆了,自治区领导、包头市领导也震惊了。难得的人才,豁出命干工作的全国劳模,怎么说走就走呢!包头糖厂职工无法接受这严酷的事实。十年风雨坎坷路,是好厂长和我们心贴心、肩并肩地闯过来的。如今,糖厂步入辉煌,新建的面粉厂也即将投产……他是去石家庄洽谈业务的,他不会不回来,他不能不回来!厂子离不开他,我们不能没有他。建一座工厂容易,我一个好厂长难啊!骨灰安放那天,冷风刺骨,寒云凝咽,2000多名干部…  相似文献   

14.
警察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使命。与这种职业和使命紧密相连的是一种荣耀。一个警察的生命和荣誉在他走进这支队伍后就与这个职业密不可分了。  相似文献   

15.
开心乐园     
他为什么笑被送到殓房的三具尸体,脸上都带笑容,于是警探找验尸官询问缘由。验尸官说:“这个老钟,是跟老婆亲热时心脏病突发死的,所以脸上带着笑。”“原来如此。另外两个呢?”“这个叫小丁,是给公共汽车撞死的。当时他刚知道中了彩票,根本没看见公共汽车开过来,所以含笑而终。”“那么,第三个人又是怎么回事?”“哦,这个可怜虫实在太迟钝了。他去爬树,被闪电连续击中。”“那他为什么笑?”“他当时以为有人为他拍照。”找警察三个刚刚逃出监狱的逃犯,躲在镇郊一农民家里,为了不让警察抓住,他们央求那农民出去看看附近有没…  相似文献   

16.
穷警察困惑走一回蒋峰荣于公安这行当,外差就象西北风,谁知啥时刮来呢?出一回差,就需到外面的世界走一回,这回和小张走得好困惑哟!一上火车,这种困惑就随之涌来。我们不走运,没有买上座票。而目当时身着便衣;又带点"土气",一个年轻人凑上前来:"哥们,每张再...  相似文献   

17.
2001年7月29日,哈尔滨火车站。上海至哈尔滨的列车徐徐停稳后,哈尔滨市香坊公安分局刑警大队侦查员刘冰,怀里抱着一个3岁的婴儿走了下来,紧随其后的,是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霍永刚、侦查员王佳。孩子的父亲王仓库接过了孩子,感动得满脸泪水,激动地说道:“谢谢,谢谢警察同志帮我找回了儿子!”就在他抱着孩子转身要走的一刹那,两名警察走了过来,对他高声喝道:“站住!王仓库,你涉嫌拐卖人口,触犯了刑律,我们要拘捕你!”王仓库一下子怔住了……为生子千里躲避今年34岁的王仓库,是河南省商丘县的一名农民,15年前,经人…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人,他的工作就是要为未来做打算。这个人在20多年前就曾经为我们画过一张通往未来的地图。今天,这张地图里很多事情已经变成了现实。他的名字跟《第三次浪潮》这本书联系在一起。他就是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走勒。很多人都形容他是一个把过去和未来联系在一起的人,他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把很多普通人看来毫无关系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9.
黑脸     
1一出门,天空飘着雪,冷飕飕的,邵明杰裹紧大衣,步入街道。他一边走着,一边有些纳闷,我生得又不黑,甚至还有点白净,咋落下个“黑脸”的绰号呢?就在刚才,邵明杰和辖区企业经理座谈治安状况,末了,经理笑着打趣道:“老弟,大家背地里叫你黑脸呢!”黑脸?为啥给我起这个雅号?望着茫然不解的邵明杰,经理笑而不答。邵明杰也没有再追问,就告辞离去。雪越下越大,雪花直往衣领内钻,可他浑然不觉。他在想:黑脸?是褒是贬?这是不是辖区百姓对自己的评价?邵明杰挺在乎这个,可以说干警察这行的都在乎。邵明杰心里思忖着,匆匆而行…  相似文献   

20.
第一步:玩转地铁“常回家看看”法规正式生效那天,我下班后照例先回爸妈家吃饭,饭桌上就聊到了这个话题。妈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想回家,是时间、精力真的不允许。”爸说:“这事强求不来。即使回来了,却相处得不愉快,那不是找不自在嘛。再说,人老了,就跟这个社会脱节了,谁愿意跟一个越来越无趣又古怪的老人在一起?”我说:“这事在咱家不用讨论。第一,无论如何,我都打算住在离你们不超过五站远的地方;第二,咱家一直其乐融融,没有代沟问题。”那顿饭,我们一家三口吃得很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