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频繁在内地城市偷窃作案的新疆籍流浪儿童已渐成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他们离开家庭,走出学校,被犯罪团伙控制流窜于各地偷盗为生,这样的流浪经历对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影响是巨大的,同时流浪儿童的行为扰乱了当地的社会治安与人民生活,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新疆的名誉。本文从新疆籍流浪儿童特征着手,分析这—群体产生的各种成因,并从国家、社区、学校、家庭四个角度谈预防策略的必要性与成效性。  相似文献   

2.
调查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城市流浪儿童逾百万人。他们浪迹街头、生活无着,基本权益受到侵害,极易产生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了解他们对自身流浪生活的感受、自我认识以及对未来的设想,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利、有的放矢开展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颇有裨益。本文提出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对家庭问题进行有效的社会干预,以及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应以“儿童为本”,满足其多种需求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左晶 《法制博览》2014,(2):214+213
近年来,新疆流浪儿童引起多方关注,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救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现有的救助体系主要存在三大困境:撤销父母监护资格的不作为,国家监护主体的不适格,真正履行监护职责的主体没有法律依据,而解决问题的根源就是监护制度,因此明确监护职责,完善监护法律依据,发展多元参与的救助途径才是解决新疆地区流浪儿童的合法长效之路。  相似文献   

4.
从国家对儿童的保护角度来看,人类历史上自上个世纪以来出现过两种比较完善的儿童福利制度模式,即福利国家模式和社会主义模式。尽管福利供给的实现手段不一样,但是这两种儿童福利制度模式都通过强大的国家力量为儿童编织了严密的社会安全网,基本上避免了儿童流浪问题的发生。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和原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转型,原有儿童福利制度被破坏,流浪儿童问题变得严重起来。除了福利国家和原来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以外,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如非洲、南亚、拉美等)还没有形成过完整的儿童福利制度,这些地区的流浪儿童问题相对要严重得多。  相似文献   

5.
关于流浪儿童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浪儿童问题己成为一个极其关注的社会问题。笔者在本文中阐述了流浪儿童目前的生存状况及其特征,并从社会、经济、家庭和学校教育因素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流浪儿童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从保护全体儿童利益出发就完善中国的儿童救护法律和建立相应儿童救护制度提出立法和执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流浪儿童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流浪儿童出现在石家庄的车站和街头,对社会治安构成了威胁。为维护流浪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保障社会长治久安,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在救助流浪儿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2年3月,在石家庄市综治委的领导下,民政、团委、司法等部门共同创建了石家庄市少年儿童保护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少保中心”),此后,平山、栾城、元氏等5个县也相继建立了少保中心。三年多来,市少保中心救助了483名流浪儿童,其中380名经多方查找回归了家庭;5个县的少保中心救助了1000多名流浪儿童和孤儿;没有成立少保中心的县,也以其它方式救助了5000多名孤儿和贫困儿童。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流浪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以作者在各地进行的实地走访、考察为基础,并借鉴有关文献资料,提出以下观点:流浪儿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针对流浪儿童所处的具体情境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案;从目前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的现状来看,由于只是在短期内对流浪儿童提供保护教育服务,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德育,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在短时期内对被教育者进行正确观点的灌输,以期对流浪儿童发生最有震撼力的影响;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从事流浪儿童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也接受过社会工作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絮语     
本期论文是我主持本专栏以来最切题的话题,讲的是未成年人为何容易越轨和如何防范越轨行为。中国犯罪学于80年代初的重新发轫,始于政府对青少年问题的关注。本刊也是应运而起的早产儿之一。说本刊是早产儿是因为刊物名称使用的概念太笼统,涵盖范围太大,和中国历来对"名"的较真有些不符。在汉语中,青年、少年、儿童是不同的概念。和国际接轨,未成年人是一个较新的、与法律联系较密切的概念。在做研究时,不可混淆这些概念。子日,名不正而言不顺。我们做研究的人常常对名词的使用,不如政府来的精确。在读陈曦和钟华这篇论文时,我才发现了自己的一个严重误读。几年前,鞠青告诉我,国家有研究“流动儿童”的项目。我想当然以为是“流浪儿童”,没有意识到国家已经为我们农民兄弟的后代又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类别。当时只觉得流浪儿童有,但人数不多,不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直到读到这篇文章,我才发现自己可笑的误读。  相似文献   

9.
"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是保护儿童人权的重要举措,突出体现了保护儿童最大利益、对儿童施以特殊照顾、尊重个人境遇与选择、保护与打击犯罪并举的儿童人权内涵。当然,专项行动也存在流浪儿童回归意愿不强烈、接送对接机制不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儿童流浪等问题,要从根本上保护流浪儿童人权,须严厉禁止儿童行乞、严格甄别分类治理,适时建立起常态化的国家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10.
流浪儿童现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面临的一道难题。学界关于流浪儿童的研究往往只关注其外部行为表现和负面现象,缺少对流浪儿童内在心理机制的研究及积极引导。流浪儿童往往会因为自身原因及社会家庭因素而出走,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是导致流浪儿童行为偏差的重要原因。而从关注流浪儿童心理健康、增强流浪儿童心理弹性的角度出发,能够帮助流浪儿童在不利的生长环境中减少偏差行为、产生克服逆境的自我力量。  相似文献   

11.
杨军 《南风窗》2011,(17):17-17
8月初,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来历不明儿童集中摸排行动,要求各地组织民警对本辖区实有人口中来历不明的儿童进行一次全面摸排,非亲生儿童等13类儿童被列为重点摸排对象。自从1980年公安部开始第一次打拐专项行动,到2009年是第五次,目前正在进行的是"进一步深化打拐专项行动"。但为什么拐卖儿童这种现象始终还有,像割韭菜一样,打它一茬,很快又长出来了?关键是根儿没割掉。  相似文献   

12.
石破 《南风窗》2011,(17):17
8月初,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来历不明儿童集中摸排行动,要求各地组织民警对本辖区实有人口中来历不明的儿童进行一次全面摸排,非亲生儿童等13类儿童被列为重点摸排对象。自从1980年公安部开始第一次打拐专项行动,到2009年是第五次,目前正在进行的是"进一步深化打拐专项行动"。但为什么拐卖儿童这种现象始终还有,像割韭菜一样,打它一茬,很快又长出来了?关键是根儿没割掉。  相似文献   

13.
流浪亚文化下的青少年偏差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浪亚文化是处在流浪生活中的儿童自然而然接受的一种非社会性甚至反社会性的亚文化,它将儿童从主流的社会价值体系中剥离出去。身处流浪亚文化的儿童,缺少学校和家长的指引,易习得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偏差行为。本研究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了流浪儿童偏差行为的出现频率,并通过个案研究,分析了流浪亚文化对于流浪儿童偏差行为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流浪儿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与农村间流动人口的增多,流浪儿童也呈增多之势,成为青少年保护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据国家民政部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15万人次的流浪儿童。从性别上看,男性占70%;女性占30%。从流出地看,来自农村的占83%,来自城镇的占17%。从受教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末,上海出现街头流浪儿童作案较多,市民反响较大等情况,市委市府有关领导明确指示:“工读学校、青少年保护组织要发挥作用”。按照市领导的有关指示,市教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嘉定区政府等共同出资1300余万元依托嘉定工读学校,构建了设计新颖,有现代气息,又符合流浪儿童、工读学生生活、学习活动特点的一流校舍,总面积达14000平方米,并配置了一流的设施。1998年初,上海嘉定区工读学校在完成本身职责任务的同时,挂出了“上海市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牌子,承担了流浪儿童中触犯刑法,但又不满16周岁的孩子的抚养、管理、教育工作。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共救助、收容抚养流浪儿童总数4738人,其中男生躬54人,女生384人。  相似文献   

16.
陈彧 《南风窗》2014,(22):74-75
<正>"我试着讲述自己写作的开端,但发现每次都不一样,于是我放弃了回溯源头的努力。我想,写作是生命的潜流,它浮出地表或枯竭,都是难以预料的。"自上世纪80年代起,诗人北岛就一直在外漂泊,这种"漂泊"有一种宿命在其中。他说,"我相信宿命,而不太相信必然性;宿命像诗歌本身,是一种天与人的互动和契合,必然性会让人想到所谓客观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当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发展概况 中国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在政策指导和具体工作方式上,从收容遣送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儿童福利事业部门,得益于国际儿童组织和慈善机构的参与和推进.救助保护中心是目前为流浪儿童提供及时援助的专门机构,宗旨是对流浪儿童进行最必要的生存权保护.在国务院[1995] 42号文件精神指导下,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已建起100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救助能力强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覆盖了全国大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  相似文献   

18.
燎原 《南风窗》2012,(26):87-89
"厌学→逃学→辍学→打工",这是当下农村学生辍学之前和之后的基本路径。而另一种路径,就像贵州毕节5个死在垃圾箱的儿童所揭示的,是"贫困→逃学→辍学→流浪……"大火终于被扑灭,弥漫的浓烟也消散。悲剧以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被描述:14人死亡。12月4日,汕头陈店镇一作坊里,因500元劳资纠纷引发的纵火案,夺走了14个人的生命。死者中,至少有6人未满16周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2岁。  相似文献   

19.
张墨宁 《南风窗》2013,(4):54-55
上访的通道为他们提供了追求公正的希望,但又让他们深陷于幻想。春节是中国人一年的温暖停靠。在某个瞬间中,这些"流浪"者也用他们的坚强,表现出和很多人一样的期待。北京永定门长途汽车站外,刚刚到达的人们一出站便不禁捂紧外套,缩进了领子里。寒风似乎让几近压在头顶的雾霾更加密实,已经好几天不见阳光了。裹着棉大衣的老人把载有几个保温瓶的三轮车停在了广场一侧,打开木塞,热气蒸腾。栏杆里伸出了一只只污浊且龟裂的手,端着杯子、大碗以及堆着一小撮调料和方便面的塑料饭盒,  相似文献   

20.
泽华 《法制博览》2009,(14):30-31
假如,我是说假如。 假如有那么一天,我突然选择了放弃,放弃现在已拥有的一切,然后像苦行僧一样到处流浪,在一种理想化的境界里生存,再不回到现实中来,就像十年前那次“丢人”的经历一样,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境地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