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成琳 《公民导刊》2008,(11):35-37
10年前,重庆主城到最远的郊县,要2天;5年前,建设“8小时重庆”。从主城开车到任何区县,在8小时之内。现在,这个数字悄然变化,“4小时重庆”开始跃入眼帘。穿行崇山峻岭之间,隧道、桥梁相连,1000多公里的高速路,让巴渝天险变通途。  相似文献   

2.
江北位于重庆主城核心区,南临长江、嘉陵江,江岸线长达103公里.占据着重庆最宝贵的“黄金段”。、这样的地位,在重庆新一轮大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凸显。国务院3号文件对重庆的13个黄金定位中,7个与江北密切相关而全市重大战略布局中,涉及到江北区的就有江北嘴CBD、保税港区和两江新区三件大事。  相似文献   

3.
黄正兴 《重庆行政》2010,12(2):I0004-I0005
重庆市垫江县位于重庆市域中北部和川渝东部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紧邻“一小时经济圈”,县城距重庆主城120公里。境内东部边缘有精华山和黄草山,西部边缘有明月山,山势走向近似平行,地势自东北西南向倾斜,三山之间槽地宽阔,以丘陵平坝地貌为主。全县南北长60.4公里,东西宽36.3公里,总面积1518_37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4.
陈登明 《重庆行政》2011,(2):I0016-I0017
巴南区位于重庆主城南部,属主城九区之一,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层。是重庆南部新兴工业大区、都市宜居区和重庆特色专业市场群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5.
建设重庆西部新城,使主城重心西移,是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重庆西部新城环绕重庆主城西部,位于中梁山、缙云山两山之间,其中心区位于沙坪坝区曾家、虎溪、陈家桥、西永等镇的开阔地区。“十一五”期间,一座崭新的西部新城将拔地而起,到那  相似文献   

6.
随着"外环"的开通,重庆全面拉开了建设10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的架势,正以"比肩京津沪"的气魄阔步前进.大渡口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全域位于"外环"以内、"两山两江"之间,拥有主城核心区最多的土地存量和34公里长江水岸.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重钢环保搬迁,为大渡口城市建设实现破茧化蝶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区将以之为新的起点,奋起直追,赶超一流,使城市建设后来居上,把大渡口打造成为重庆主城"文化、生态、宜居、宜业"的核心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河流 《重庆行政》2011,(5):57-58
2007年,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花落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缩小城乡、区域、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是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道难题。笔者以江津区为例,积极探寻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实践。作为重庆市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江津区地处重庆西南长江之滨,距重庆主城42公里,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西部新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九龙坡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九龙坡区东部地区乃至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空间有限,迫切需要向西部地区拓展。重庆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市“十一五”规划总体思路已将西部地区纳入主城城市拓展规划范围,为西部新城建设提供了基本前提;成渝高速路、白彭公路、华福大道的建成,重庆主城外环高速公路、马家沟水库、铜罐驿长江提水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西部新城建设创  相似文献   

9.
方佳军 《重庆行政》2011,13(1):29-30
随着"外环"的开通,重庆全面拉开了建设10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的架势,正以"比肩京津沪"的气魄阔步前进。大渡口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全域位于"外环"以内、"两山两江"之间,拥有主城核心区最多的土地存量和34公里长江水岸。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重钢环保搬迁,为大渡口城市建设实现破茧化蝶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人民政府文件渝府发[2009]96号为加大我市十一五二氧化硫总量减排工作力度,进一步改善主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推进宜居重庆和健康重庆建设,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主城蓝天行动实施方案(2008—2012年)的通知》(渝府[2007]224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距重庆主城40余公里,辖12个地缘社区、2个厂属社区、4个村,常住人口约30万,是江津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商贸、交通和信息中心。从1993年起,几江街道连续名列重庆市"50强乡镇(街)"行列,  相似文献   

12.
沙坪坝区位于重庆两江半岛西侧,是主城核心区之一,是国务院批准的重庆科教文化中心,幅员面积3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95322人,其中妇女396746人,18岁以下的103671人。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0月25日,根据录音整理)重庆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正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候。这些年,重庆在314总体部署指引和国发[2009]3号文件推动下,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即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全市经济增速仍保持在15%左右,今年1—9月增长17.1%。这种长周期的平稳快速增长,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也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齐心、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未来重庆加快发展进程中,很重要的就是缩小城乡差距、缩小民族地区与主城、重庆其他地区的差距。对照314总体部署,重庆要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尽管很难,但看得见、摸得着、干得成。因为沿海地区的发展就靠城镇化、工业化,遵循这个规律,今后5年重庆有条件成为1000平方公里、集聚1000万人口的内陆最大中心城市。相应地,五个重庆有望全面实现,高速公路里程将增加到3000公里,铁路里程也增加到3000公里,居民住房等中心城市的各方面  相似文献   

14.
按照相关条件,中国现有以资源开采为主的资源型城市近200个,随着资源勘探的深入,该类城市会越来越多.为了支撑中国经济的发展,该类城市的资源开采的力度越来越大,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重庆市万盛区即是其典型之一. 万盛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距重庆主城79公里(距二环54公里),处于0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边缘上.作为重庆市重要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基地,为保障重庆市能源供应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是典型的因矿设区的资源型城市.  相似文献   

15.
长寿襟长江而临重庆主城,史称“膏腴之地,米鱼之乡”,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自然资源富集,勤劳朴实的长寿人民,用辛劳和智慧创造了长寿辉煌的历史文明,夯实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更加激活了这方土地,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已成为重庆规划建设中的一座地区性中等城市,也是中国中西部的一座化工城。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寿县设立重庆市长寿区,又把长寿推到了新的起跑线上。长寿建区,构筑了长寿经济起飞的新平台。把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了重庆主城,使长寿独特的天然气化工优势、区位口岸优势。承接都市经济和  相似文献   

16.
面对“十一五”发展的崭新征程,我们分析新形势,寻求新机遇,确立新思路:立足璧山县情,依托重庆主城,发挥近郊优势,努力把璧山建设成为繁荣、文明、和谐的重庆大都市的近郊城市。一、发挥近郊优势,推进三个转型,努力把璧山建设成为重庆大都市的近郊城市推进城市建设由卫星城市向近郊城市转型。璧山,是距离重庆主城最近的县。1996年以来,璧山按照建设渝西卫星城市的定位,依托母城,服务母城,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1月,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构建"一区两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由"两江四岸"核心区、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组成。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将进一步增强核心城市承载能力,完善重要节点服务功能,与成都大都市区一体联动,比翼双飞,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发挥国家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加快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高品质生活宜居区。一、消费圈层划分:重庆主城都市区的出行通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重庆市沙坪坝区区委、区政府坚持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努力探索以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一、曾家都市现代农业园区的优势与特色(一)区位优势园区地处沙坪坝区西南隅,毗邻重庆大学城,距离重庆主城仅25公里。东与陈家桥街道毗邻,南与九龙坡区金凤镇为邻,西与璧山县璧城街道、狮子街道接壤,北与虎溪街道相连。有着交通便利、自然风貌独特、消费群体集中、产业支撑良好和党建引领强劲的五大优势。  相似文献   

19.
《重庆行政》2007,(6):109-111
渝北地处重庆主城之北,是重庆主城实施"北移东下"战略的主阵地。多年来,我区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按照"抓机制、重特色、树品牌"的思路,扎实推进双拥各项工作,营造了军爱民、军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良好社会氛围。自1997年以来,已连续四次被重庆市委、市政府、重庆警备区命名为市级"双拥模范城"。我区新近又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重庆连续被国内知名机构评为优秀旅游城市,来渝旅游人数持续保持国内旅游发展前三的领先地位,但由于都市文旅产品不足,使拥有巴渝文化、移民文化、开埠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工业文化、三线建设文化等各类丰富文化资源的重庆主城都市区旅游出现游客多、消费少的现象,影响了主城都市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