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 的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特别是近年 来,产品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已基本形成,生产能力普通过剩。目前,671种工业品都过剩,全国商品房过剩8783万平方米,农产品库存大大超过正常水平,至今年8月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已持续下降了23个月,还将继续下降。总之,我国经济在迅速发展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在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市场疲软的情况下,通过刺激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势在必行。 与其它西方发达国家比,中国经济摆脱当前的萧条,具有西方发达国家所不具有的强大的国内农…  相似文献   

2.
1998年以来,为了经济快速回升,中央政府采取了扩大基本建设投资以刺激国内需求的政策,1999年下半年又采取提高公务员工资来激话消费品市场的办法,应当肯定,这些做法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也应当承认,这些政策的效应来得慢,其力度非常有限。面对这种情况,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许多对策意见也引起了中央政府的关注。但由于一些认识太表象化,故总的对策仍未击中要害,对此,笔者谈些浅见,相信对调整政策有一定参考作用。第一,本轮启动经济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众所周知,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已经全面克服了几十的…  相似文献   

3.
《民主》2014,(11):24-25
<正>2012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在国际经济环境愈发复杂和低迷,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深化阶段的背景下,我国当前的需求与生产矛盾更为突出,产能过剩问题更具普遍性和复杂性。一方面,产能过剩问题具有普遍性。表现为产能过剩问题不仅在传统产业,而且在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也都存在。传统产业中钢铁、水泥、有色、平板玻璃、石化、家电等都存在产能过剩,2012年中国钢铁行业  相似文献   

4.
三年来,我国以刺激总需求为主要内容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受到了国内深层次结构矛盾的制约,国内需求难以启动。1999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形势好转,一个原因是由于亚洲经济恢复和美国经济持续走强,拉动了中国的外部需求。这就促使我们认真反思中国的内部需求问题:政府投资为什么不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支出不仅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必需的“燃料”,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力量。政府通过其投资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影响宏观经济走势,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在国民经济出现波动时,政府支出则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比如,1998年我国经济由短缺转为过剩,通货膨胀让位于通货紧缩,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滑。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扩张有效需求,积极引导社会投资,使我国经济逐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面临两大风险:一是部分特大城市地价房价上涨过快、房价过高;二是部分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大、供应过剩。这两大风险均与房地产的供给与需求错配有关。在一二线城市,地价房价的上涨与这些城市土地供给不足有关;在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高启与土地供应量过大有关。房地产供求失衡的结果就是部分城市一房难买,部分城市一房难卖,房价过高和供给过剩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双重危害。为了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亟需标本  相似文献   

7.
一、“过剩经济”及其特征过剩经济也称经济过剩,是近来经济学界提及比较频繁的一个名词。过剩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学概念最早出现在经典的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中。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以市场机制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市场经济的最大优势在于能直接面对市场,按照市场现实的、潜在的需求来配置资源。但市场经济也有其自身所无法克服的缺陷。如生产经营的无序性、盲目性、投机性、事后性、不稳定性、不均衡性等。这些都是诱发过剩经济的因素。其次是政府干预的软弱性、无力性。从本质看市场经济以崇尚自由化和张扬个性为特征,排斥政府…  相似文献   

8.
杨帆 《理论视野》2000,(2):32-34
三年来,我国以刺激总需求为主要内容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受到了国内深层次结构矛盾的制约,国内需求难以启动。1999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形势好转,一个原因是由于亚洲经济恢复和美国经济持续走强,拉动了中国的外部需求。这就促使我们认真反思中国的内部需求问题:政府投资为什么不能带动民间投资?广大城乡居民为什么不能开始消费升级?经济学家在凯恩斯主义之外,去供给学派寻找理论武器,其实,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远期消费转化为即期消费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至今,消费需求不足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一直把刺激消费,扩大需求,增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当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有关新闻、宣传机构以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向城乡居民灌输新的消费观念;银行连续降低存贷款利率,并向城乡居民个人储蓄开征利息税;某些金融机构不断推出购买汽车、住房等消费信贷方式;生产厂商更是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推销自身的产品,等等。为了刺激消费需求,解决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有关方面可谓是“多管齐下”,各种对策、方法、措施配套齐全。但是,收效并不显著,甚至有些消费品市场出现了…  相似文献   

10.
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了应对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全世界主要国家都实行扩张政策,实质上是扩张货币,加速债务增长(也叫加"杠杆"),以加大流动性来"创造"需求,遏制"自由落体式"的经济下滑。这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但如果不适可而止,必然导致供给方"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导致债务而不是有效需求大量增长,有效需求仍然不足,而不良债务特别是银行不良贷款却越积  相似文献   

11.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为了解决在经济相对低迷的阶段怎样实行宏观层次的反周期操作的问题。 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内容是,政府举借长期建设国债,通过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来扩大社会需求,刺激经济增长。自1998年首次增发1000亿元长期国债,截至2003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这些国债资金在使用中得到了银行贷款方面的配套和其他资金来源的配套,  相似文献   

12.
·下半年中国经济走势分析之一.1999年时间已经过半,如果保持经我国经济增长势头,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本刊从这一期开始陆刊登“下半年中国经济走势分析”一组文章。第一篇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兆木撰文,他提出,针对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种,下半年大刺激内需政策力度。通货紧缩的趋势仍在发展,预计会年下半年物价下降的势头还将继续。为了防止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下滑,需要适当加大刺激内需政策的力度。再增发一部分国债;并可以允许有条件的省市发行一部分地方专项建设债券…  相似文献   

13.
改革 2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彻底告别了短缺状态,并以结构偏差、制度刚性和各种体制磨擦致使多重矛盾交织并存为特征而步入了“过剩”经济。这种“过剩”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过剩,也不能简单地描述为买方市场,它是我国改革开放中积累的早熟果。这种过剩不仅面临着外向依存度很高的多层次、普遍过剩的国际经济环境,而且直接面临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面对低水平、多梯度差异的相对过剩,只有寻求和利用经济的多维空间,从深层次的产业结构调整切入,加大产业调控的力度,使经济结构在不断演进中优化、升…  相似文献   

14.
在供给相对过剩而消费需求不足的市场条件下,扩大消费需求无疑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也已成为国人的共识。于是,降价、降息、搭售、赠售、提高质量、改善服务等刺激消费的招数层出不穷。然而市场仍启而难动。症结何在?笔者以为,有效的选择应当是开拓农村市场。一...  相似文献   

15.
扩大内需无疑是当前推动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而扩大内需的着力点应放在刺激消费需求上。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将是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这部分需求中有很大一部分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作用,产业关联度很高。消费需求的增长将进一步促进供给总量的增长和供给结构的改善,在实现新的供求平衡的同时,带动经济更快地增长。为了刺激消费需求,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强人们的消费信心是启动和扩大消费的前提,这里有五个要素:一,要保证国家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大环境,使人们对经济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金融危机及之后的欧债危机打破了全球经济秩序的平衡,国际传统市场的萎缩让我国长期依赖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变得不可持续,全球经济需要再平衡。当中国的出口发动机在放缓的时候,我国经济结构必将面临大的调整。然而,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新型经济体在实行经济刺激政策后出现的通货膨胀以及部分产业的产能过剩也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在我国将"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明晰大型制造企业的国际化战略路径,避免潜在风险,变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集中暴露了国家在金融监管上的不足,从而再次将国家角色问题摆到了焦点。在世界各国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刺激下,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长久而言,国家的角色仍然是一个开放而未决的问题。这一场关于国家角色的讨论至少包含了这些新议题: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的挑战、国家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国家建构理论的强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 1998年以来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发行了 3600亿元国债。今后几年还要继续执行此项政策。这是否意味着在搞“凯恩斯主义”,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与凯恩斯主义有何区别,怎样尽可能避免宏观政策与制度创新之间的矛盾。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积极财政政策源于“凯恩斯主义”   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政府通过主动的财政预算,安排赤字,增加公共投资,带动民间投资,拉动需求,刺激消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由于这种政策对社会有效需求会产生拉动作用,其投资又会对整个国家经济…  相似文献   

19.
1999年我国宏观形势展望 据《中国证券报》1999年1月12日报道,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发表研究报告说,对1999年的经济形势作了展望。 历史 经济增长是不断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过程,改革和开放是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20年经济发展揭示,经济政策与居民最终消费结合最紧密的时候,是经济实现高速健康增长最快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房地产将进入较为低迷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存在内在调整的要求,房地产供给过剩的压力增大,潜伏着长期低迷和价格明显回落的风险。需求增长减速趋势明显。首先,全国销售面积平均增长率持续下降,已降至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2006年1~9月全部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2.5和12.2个百分点,而在2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