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曾接触过许多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然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具有那样广泛的兴趣、渊博的知识和充沛精力的他.也许,正是这诸多的特长,才铸就了他良好的综合素养,并给他所从事的工作平添了几分魅力. 他叫朱长葆,现任上海航空公司的党委副书记. 独具风采的形象认识他,竟是在绿茵场上. 那天,为了写一篇关于上海航空公司的报道,我驱车前往上航采访.一到上航,便不断听人提及"朱长葆"的名字,  相似文献   

2.
资中筠 《各界》2008,(12):75-76
我的印象,廖公大多数时候都是嘻嘻哈哈,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找点题目开玩笑.下级向他汇报工作.他也常常没正经话,而且常给人起绰号,不叫名字.例如有一位姓梁的男同事,他就学着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腔调,叫他"粱兄",从不叫名字.开会时他似乎在笔记本上记录,实际是在画人物漫画,不论中国人、外国人,几笔勾勒,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3.
墓碑上只写姚文元妻子的名字 最近,我在上海郊区寻访了姚文元的墓. 它坐落于普通墓群之中,墓碑上并没有署姚文元的名字,只写着他的妻子金英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正我叫康斯特,大家都喜欢叫我"小康",由于"小康"本是中国人所追求的一种生活,我便很喜欢这个亲切的昵称。我来自赞比亚,今年22岁。现在就读于沈阳师范大学学习国际金融专业,是一名二年级的本科生。今年是我在中国的第三年,我来沈阳已经经历了第二个寒来暑往了。我去过北京、天津、上海、苏州、大连、鞍山、丹东、本溪、盘锦等很多城市,我喜欢经济发达的北京和上海,也喜欢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但是给我最深的印象还是辽宁省的这几个城市。这里虽然经济没有北  相似文献   

5.
汤礼春 《侨园》2014,(9):37-37
我曾在上海和广州各生活过几年。入乡随俗,在上海我老婆称我为先生,我则称她太太;而到了广州,老婆则叫我老公,我也改口叫她老婆了。一声老公、老婆,一声先生、太太,反映出广州人和上海人在文化上的特征和性格上的差异。上海人会认为喊丈夫妻子为老公老婆太粗俗,是下里巴人的表现;而广州人则认为喊先生太太太文雅酸气。  相似文献   

6.
美国人Mark H·Levine,中国名字叫李马克,今年39岁,1989年6月来到中国上海,在闵行开发区中美合资的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他说——  相似文献   

7.
程啸 《党政论坛》2014,(20):20-20
巴菲特是美国著名的投资家,有"股神"之美誉。其实他更为人们所称赞的是慈善事业,尤其是为比尔·盖茨投入超乎人们想象的大笔资金,成为慈善界的典范。有一次,巴菲特前往中国宣传慈善理念,其间专门接受了著名主持人杨澜的采访。杨澜向他提问道:"我前面看新闻,您刚刚为比尔·盖茨经营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捐赠了百亿美元,我当时就想,您为什么不像比尔·盖茨一样也创办一家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呢?这样岂不是更会让您声名远播?再说,要是以后人们忘记了您的名字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1941年12月7日,正在听音乐会的尼米兹被紧急叫到一部电话旁,电话是罗斯福总统打来的。总统在电话中语气沉重而严肃地对他说:"我们的珍珠港被日本人轰炸,我们的太平洋舰队命悬一线,我已决定任命你为太平洋舰队司令,我相信,你能挽救它。"在珍珠港,清点后的损失报告交到了尼米兹手中,令他不忍卒读。  相似文献   

9.
周军 《侨园》2014,(11):18-20
在台湾名导侯孝贤眼中,他是"咬住历史不松口的大牛头犬";在熟悉他的大陆学者眼中,他是"文化界的福尔摩斯";而他也这样描述自己:"为了掌握历史细节,我的写作过程就像特务一样,只是目的、动机有所不同。"他,就是台湾知名作家蓝博洲。在台湾,很多人熟悉和喜欢蓝博洲,或许,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侯孝贤导演对他的推崇。他是侯导眼中的"先驱"。早年,他发表在《人间》杂志的《美好的世纪——寻找战士郭琇琮大夫的足迹》和《幌马车之歌》赢得了侯导的这一美誉。  相似文献   

10.
我父亲方先觉是个纯粹的军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不懂政治。他这个人很豪爽,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因此得罪不少人。人家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方大炮”,就因为他敢讲话,不顾后果。  相似文献   

11.
蔚县邂逅     
王宝文 《侨园》2014,(10):22-22
单位有一张家口籍的同事,说他的家乡蔚县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但那里为何将"蔚"字,读作"蔚"(yù)就不知道了。我是一个喜欢较真的人,为弄懂这个字的由来,不仅查了《现代汉语词典》,还专程到蔚县做了探访。到达蔚县正是中午,阴沉的天空下起了雨。我向一中年人问路时,不自觉地又把这个地名读错了。他给我指明了方向,还主动告诉我:蔚,一字多音,一般读wei,可我们当地人就将这地名读作yù。它为蔚州县、蔚汾县和蔚汾河、蔚茹河的专用字。我谢过刚要走,他又说道:"正好我没事儿,陪你走走吧!"我有些惊,慌地望着他。  相似文献   

12.
我上高中时,一位老校长姓赵,一位副校长姓李,他们上课或晚自习时,经常到各班上走走看看。学生都叫得出他们的姓名,他们也能叫得出大部分学生的名字。两位老校长虽早已故去,但至今他们的音容  相似文献   

13.
庄子曾假托孔子说了这样一件事: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渊对孔子说:我曾经渡过一个名字叫觞深的深渊,看见摆渡的人,划船技术太高明了,简直是"操舟若神",如有神助一般。我就很羡慕地问他:操舟可以学吗?他回答说:可以。但是他又透露了一个秘密,如果你要是会  相似文献   

14.
王宝文 《侨园》2014,(6):39-39
我曾有过抄书的经历,而生涯中的这—幕,却是从父亲为我伏案抄书开女的……那是在"文革"时期,刚转业到地方基层单位工作的父亲,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靠边站了。由于受父亲的株连,我这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也遭到人们的欺辱和冷落,同学们不跟我们这类人交往,更为可气的是学校不发给我书本。这使父亲很伤感,只好在他下放的地方,向农家学生借来课本,晚上回到家,不顾蚊蝇叮咬,在昏暗的灯光下为我抄写书本,白天还给人家,晚上再借来抄。经过几个晚上的鏖战,我终于有了书本,虽不像同学们的那样规整,但我很喜欢。  相似文献   

15.
林怀民 《党政论坛》2014,(24):22-22
年轻的时候读过一本书,叫《悉达多》,另一个名字叫《流浪者之歌》,作者是德国文学家赫尔曼·黑塞。悉达多是佛陀的名字,但这本书讲的不是佛陀的故事,它讲一个婆罗门的年轻人,养尊处优,长大后他出家了,学了所有的法门,但他觉得学这么多法门没有用。于是,他离开了他的师父,回到城市里。  相似文献   

16.
陈小艳 《学理论》2010,(13):155-156
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分析《土生子》中男主人公别格参与的三次死亡事件,证明三次死亡事件展示了别格从"本我"到"自我"再回到"本我"的转化;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徘徊。外部环境影响到了他的心理活动,种族主义最终导致其无法完成到"超我"的转变,而是被扭曲心智,彻底回归到了"本我"——人性全然丧失,唯有兽性依存。  相似文献   

17.
李新生 《侨园》2014,(12):39-39
"您好,我是叫您阿姨还是叫您大姐?"邢燕子比我大一旬,那天我向她问话很冒昧。"叫我大姐吧,这样称呼亲切。"邢燕子微笑着回答我。我是以社团内刊小编身份,参加天津南仓中学校园内举办的劳动模范协会、天津滨海新区研讨会与在津新疆学子迎古尔邦节联欢会时见到邢大姐的。邢大姐身穿散落粉白小花的浅蓝色中式上衣,深蓝色裤子,非常朴实。  相似文献   

18.
屠雨迅 《民主》2008,(5):45-45
近年来,人们时常从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个中文名字叫“曹操”的老外。这个洋曹操是个美国青年,本名乔纳森。他喜欢冒险,不愿像同龄人那样在美国过优裕闲适的生活,十多年前几乎身无分文地来中国寻梦。中国的外语教育制度引发的英语热,给这个美国青年创造了极好的就业机会。他在北京一所学校教英语,是货真价实的“外教”,相信收入水平不薄。不仅如此,他还如愿以偿地娶了一位清纯可人的北京姑娘。  相似文献   

19.
于丹 《党政论坛》2011,(14):52-52
庄子曾假托孔子说了这样一件事: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渊对孔子说:我曾经渡过一个名字叫觞深的深渊,看见摆渡的人,划船技术太高明了,简直是“操舟若神”,如有神助一般。我就很羡慕地问他:操舟可以学吗?他回答说:可以。但是他又透露了一个秘密,如果你要是会游泳的话,  相似文献   

20.
《团结》2010,(4):46-49
我是江西武宁人,所以名字里面有一个"赣"。父亲李烈钧,青年时留学日本学习军事,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在孙中山的感召下,1905年加入刚刚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投入到民主革命的洪流之中。其后,父亲参与了辛亥九江起义,任九江军政府总参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