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改变着各国经济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而社会历史形态的变化也冲击着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促进政府管理观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3,(14):37-37
伟大表现为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我经常跟王石出去玩,爬山。大家都会很关注,一会儿爬这个峰,一会儿到北极点。他爬山大约只用了5年多时间,把七大洲最高峰都爬完了,加上南极点北极点,“7+2”。对于当时已经四十七八、而今56岁的人,做到这样很不简单。  相似文献   

3.
团结是班子的生命,是领导班子建设的永恒主题。对于新组建的领导班子来说,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团结稳固班子的形成不是一帆风顺的。一般来说,领导班子的团结往往会经历“磨合期”、“考验期”、“摩擦期”、“成熟期”等。如何努力争取顺利度过  相似文献   

4.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叛逃的“九一三”事件,震惊中外。作为我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除载着林彪的256三又戟飞机坠毁在蒙古外,还有一架3685直升机被迫降在北京怀柔地区,已经有大量文章披露256三叉戟飞机坠毁的真相,但3685直升机是如何被“偷”走的?北京沙河机场的那一夜发生了什么?直升机迫降现场又发生了怎样惊心动魄的一幕?40年过去了,历史的真相逐渐被岁月的烟尘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时隔事件40年,笔者采访了当时多位当事人,从他们的视角回顾了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5.
孙雅彬 《各界》2013,(1):3-3
北宋初年,宰相赵普曾派人到秦陇地区抢购木材。虽然该地区林木密集,巨树繁茂,是出产木材的好地方,但按照当时的木材管理政策,严禁私自买卖,无论官民违者一律重罚。那些年,为了木材丢掉脑袋的例子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特大地震暨巨灾应对全国研讨会入选文章来自社会各界,专家们深入研讨了"救灾与重建、创新与发展"的路径与模式.以参会论文、报告的研究范式与主要观点为例来进行解析,一方面可以为以往的应急管理研究框架提供一些经验性证据,同时通过汇总提炼,归纳出优秀应急管理研究的共性,发掘新的理论模式与研究方向,最后努力为我国应急管理跨域治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来源于不断的创新与变革。本文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探讨了美国企业创新的“成功之道”,它具体表现为推崇变革与创新的企业价值观、尊重员工个人、重视教育与培训、开放式参与管理以及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等方面。美国企业的“创新之道”对我国企业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易星同 《理论导刊》2020,(8):100-105,120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与城镇人口的显著增长,社区治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凸显,当代中国社区既不是共同体亦非行政单元,而是遵循其历史发展脉络形成的复合体。社区城市管理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方面应予以高度重视,社区城市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很大程度上与对社区复合体的认识缺失和功能受限有关,特别是由社区城市管理的服务功能受阻与管理逻辑缺失以及社区城市管理的社会功能受阻与生活逻辑缺失造成的困境。从当代中国社区复合体特质入手,应当在社区城市管理中紧紧依靠强化党的建设、扎实改革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社区社会功能纾解困境,满足社区复合体发展的要求,实现社区城市管理的善政。  相似文献   

9.
于水  杨杨 《理论探索》2020,(2):68-75
棘手公共问题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治理难题,具有高价值冲突、非结构化和不确定性特征。伴随着大量棘手公共问题的出现,传统社会治理模式普遍陷入治理效果不彰的境遇,出现价值观念难以整合、治理流程运行不畅和治理方案无法明确的治理困境。基于对棘手公共问题特征的把握和当前治理困境的反思,公共价值管理以创造公共价值为战略目标,通过构建战略三角模型的行动框架,将使命维度的定义公共价值、政治维度的支持与合法性以及运营维度的运作能力三个环节嵌入公共价值创造过程,可以有效耦合棘手公共问题的治理需求。加强对棘手公共问题的治理,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谋求价值共识、优化授权环境以及完善运作能力的行动策略,可为提升棘手公共问题的可治理性提供方法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孙安平 《求知》2011,(5):16-18
2008年,中央作出连续5年共选聘20万名大学生“村官”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也强调,大力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这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拓宽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来源都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的途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面临一些难题亟待破解。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强盛之道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课题,可以从多维视角进行研究.从政府视角看,美国的强盛与其自始就重视政府的改革建设有密不可分的逻辑相关性.从邦联到联邦、罗斯福新政、里根革命,无不显示美国人对政府这一文明之关键性因素的重视.在美国,正是社会危机导致政府变革,而政府变革促成经济社会的浴火重生.因此,透过美国强盛的案例,我们应该看到政府不应固守任何政治教条与治理范式,而应与时俱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自身结构与理念进行调适性改造,如此,方能克服社会的结构性危机,再创发展新辉煌.  相似文献   

12.
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西方国家政府改革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颇具影响的公共行政理论派别。由于受管理主义传统的影响,新公共管理存在着许多值得反思与批判的缺陷:如“公共性”的阙失、对市场机制的崇拜、“顾客”隐喻的不当、人性假设的偏颇等。现代政府的正当性或合法性必须奠基于公平、正义、民主、责任的价值前提,不可陷入偏狭的牢笼。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10,(10):47-47
20世纪初,周家三兄弟成为当时的活跃人物,周建人的两个哥哥不仅成为新文化的领袖,而且还都曾入仕为官,鲁迅曾在北洋政府教育部里当过科长,周作人则在伪政权里做过教育委员会的长官,当然这是为人不齿的。只有周建人一直在从事编辑、教学工作,远离官场,他做的最大的官就是家乡小学校的校长。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25)
庄子的无奈缘于"忧生之思"。《至乐》篇曰:"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在庄子看来,忧患与生俱来,已成为生命的一种本己规定。在战祸绵延的战国时代,这种忧患是普遍存在的。作为有限的生命个体、置身于战祸纷繁、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之中的庄子,真切感受到了作为渺小存在物的自己的生存方式及其生存意义所带来的困惑。立足庄子的文本,试图探析庄子的生命观感以及其对生命逍遥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曹海军  梁赛 《理论探讨》2020,(3):149-157
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伴而生,2003年SARS疫情成为我国构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开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则成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又一重大契机。基层社区作为防控第一线,担负着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堡垒功用,探索建立健全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既因应治理重心下沉、预防关口前移的客观趋势,又能够更好地提升和激活社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现阶段,基层社区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存在工作行政化、意识僵直化、方式工具化、队伍非专业化以及动员机能弱化等现实困境,要在立足于整体性与差异性、紧迫性与渐进性、防控导向与民生导向等逻辑理路的基础上,将社区由应急管理的行政末梢转变为治理枢纽,以数字化技术为抓手,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势和协同治理思路为支撑,推动形成以精明管理精确识别精准发力精密防控精细服务为核心构成和着力点的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概括毛泽东管理思想,并从重视人的作用、重视福利保障、尊重人、打破等级制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沟通、对职工的培养、民主管理、企业文化、精神激励、宣传英雄人物十个方面比较了毛泽东管理思想与西方企业人本管理的相近之处。又从管理的目的、对人性的认识、思想方法、形成过程四个方面比较了两者的不同之处。最后认为毛泽东管理思想是适用于当代企业管理的真理,必须在坚持的同时结合新的形势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央权威是指中央权力在国家权力结构中所享有的独占性威望和最高强制力。中央权威的宪政之道是对国家法治战略之中央权力宪法安排的解读。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形态是我国宪法精神的集中表达,是央地权力共同的价值基础和信仰支撑;从政策治国向依法治国转变是宪法之依法治国战略的基本要求,它为中央权威提供了更具连续性和公正性的合法性基础;落实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最高监督权和加强中央司法权威的控制力,是宪法国家权力结构的内在需求,也是加强中央权威的根本宪政途径;宪法意义上的地方分权是地方权力对中央权威的一种回应性诉求,也是宪政权力纵向配置的一种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8.
这次到石嘴山来,听了他们的经验介绍,又实地考察了他们的做法,感觉石嘴山在社会管理、社会建设方面的工作还是先走了一步,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应该是先行了一步。  相似文献   

19.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退休干部员工管理是党中央的要求,应重点从构筑职责明确和责任到位的综合管理服务架构、创建多维度与多层次的管理服务体系、营造社会性与个性化相融合的管理服务平台、打造高素质及专业化的管理服务队伍四个方面,对退休干部员工管理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赵娜娜  马松红 《学理论》2015,(5):30-31,51
道家思想同基督教文明一样脱胎于社会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两种不同文明的核心象征"道"和"上帝"理所当然成为人们精神面临困境时的出路。从"寻根"中求"立命",面对两种文明交融的情境,把两种不同文明象征的"道"和"上帝"等同起来是一种误解。道之本质特性和上帝的本质特性的比较表现为:道之无名与上帝之有名;道之无为与上帝之有为;道之无形与上帝之有像;道之二元辩证性和上帝之一统性;道之"出世"与上帝之"入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