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灯下读报,两则消息让我久久沉思。一则是北京著名景点北海公园近日遭严重污染,水面上部分鱼、鸭死亡,原因已查明,污染来自上游什刹海。另一则是如不大力整治,长江水即便输到京津也是废水,原因也已弄清,是上游江苏段水质受污染所致。整治自然的污染须抓源头,精神文明的建设也须从源头抓起。 近期,随着一些大案要案的频频曝光,传媒上“底线”一词颇为流行,多见的有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等等。笔者质疑,在加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新形势下,倡导守住“底线”社会效果好不好?只讲“底线”,法律的、道德的防线能不能守得住? 所谓“…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生活领域,所谓底线,就是指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都必须坚持的最低的最基本的界限、标准、原则、要求、规定等等。古今中外,一部部荣辱成败的历史反复证明,无论是小到一个集团或个人,还是大到一个政权和政党,其由盛到衰的根本原因,都是由量变到质变,风气养成,到头来底线失守,无法扭转,无法补救,自取灭亡。当前,人民群众最痛恨的腐败,从根本上讲都是践踏了底线,身败名裂,自食其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底线就是生死线。作为执政党的领导干部,要时刻具有底线意识,坚守政治底线、思想道德底线、法纪底线、政绩底线、生活底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守不住底线,先进性、纯洁性便无从谈起。一、坚守政治底线。作为执政党的领导干部,讲政治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坚守的底线。一个不讲政治的领导干部,必然会在信念上动摇根基,在行动上迷失方向,个人会摔跟头,党和人民的事业最终也会受损害。新形势下,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果我们思想上不清醒,工作中不注意,是很容易搞散的。怎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多而不散?关键是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考虑问题,对各种社会现象要善于分析鉴别,说话办事一定要考虑政治因素、政治影响、政治后果。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在某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上必须有自己明确的态度,在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上必须有坚定的立场。要努力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无小事,特别是要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的组织原则上,要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原则。“四个服从”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大政方针和法律制度以及重要的工作部署必须统一,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在大局下行动。二、坚守思想道德底线。这主要是世界观的底线,重点要解决“为谁活着、用什么武装”这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科学思维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在依法治国和改革攻坚战中的具体运用。领导干部底线思维的"底线"主要应包括客观规律底线、社会道德底线、勤政廉洁底线、谨记党规党纪底线和法律法规底线。  相似文献   

4.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底线道德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德 《理论导刊》2002,(12):24-26
道德是人们善的社会行为,底线道德是人们善的最低层次。“不损人”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底线道德。考察底线道德应坚持“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守望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底线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笔者认为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底线应该包括这些内容 :讲诚信 ,遵纪守法 ,尊崇科学 ,理性 ,信奉现代文明及礼仪 ,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起码的要求是 ,对法律和学校及社会的“禁止”规范不逾越不冒犯 ,不破坏。本文所论的二十个道德方面的言行举止表明 ,少数大学生正徘徊于道德底线 ,处于临界状态 ,有些行为已突破道德底线。我们该为改变此现状做些什么 ?本文试图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6.
在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面前,能否牢牢筑起思想和道德的防线,自觉做到拒腐防变,是新形势下每一名共产党员面临的现实考验。面对这种考验,是消极退守还是积极应战,也反映出党员践行先进性标准的高低。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在部分党员干部中似乎越来越多地流露出一种“底线心态”,他们常常把“守住思想和道德的底线”作为拒腐防变的行为理念。何为“底线”?顾名思义,就是“最后的界线”。因此,也可以说是事物由量变转化为质变的“临界线”。站在这样一种“临界线”上来固守思想和道德的防线,且不说拒腐防变能有多少胜算,至少,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怕是难以体现。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人际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两到三成信任陌生人。”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发布之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联系当前组织工作,笔者认为学习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9.
张军才 《民主》2014,(3):57-58
<正>"底线"是人生必须遵循的原则之线、正义之线、良知之线、规范之线。"底线"之基,先说原则之线。做人是有原则的,原则是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是做某件事或解决某个问题或在某个领域里不能离开的禁止性规定。做人的原则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对待学习、生活、工作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原则,也就是说有个做人做事的底线,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哪些事应该努力去做好,哪些事可以做,而哪些事是绝对不能做的。做人不能没有原则。没有了做人的原则,也就没有了衡量对  相似文献   

10.
坚决克服我国社会生活中近几年来出现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固然有违禁者对于禁令的藐视和触犯,有执法者对于禁令的玩忽和亵渎,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但这不是问题的主导方面。孔子说,“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唐代的魏征也说过:“善治国者,不尤斯民而罪诸己,无责诸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底线思维"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并将其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主要改革领域当中: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经济改革底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底线,防止走向"老路""邪路";始终坚持文化改革的道德底线和信仰底线,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始终坚持社会改革的价值底线和生活底线,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主线。对进一步深化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群众中产生的诸多思想问题中,有些既不是“觉悟问题”或“认识问题”,也不是由于实际困难造成的思想波动,而是出于对社会生活中种种不合理、不正常现象的不满。应该说这些思想问题的出现有其合理性,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当然也会产生消极的社会影响,因此可称之为“中性思想问题”。产生中性思想问题的原因复杂,归纳起来有政策失误、领导者素质差、改革滞后(分配不公与平均主义同在、用人上论资排辈与任人唯亲并存等等)、社会风气不好(腐败、行业不正之风、治安不好)等若干方面。这些思想问题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沉淀性,即由于社会…  相似文献   

13.
经济人的谋利行为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之一,但经济人的谋利行为应以不损害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前提。损人利己和舍己为人只是道德层次关系中的两极,分析的道德层次关系有七层:损人损己、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利己不损人,利己利人、利人不利己、舍己为人。其中利己不损人是经济人应遵守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4.
“底线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直强调运用“底线思维”治国理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主动预测各种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并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科学的研判,在此基础上找到发生风险的底线,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和对策,积极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严守底线,防止最坏情况的出现,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基本的价值就是底线价值。相对于全球伦理视野中的底线伦理,底线价值是底线伦理的内在依据,底线伦理则是底线价值的外化和规则化。共在正是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遵循的底线价值。风险社会的到来使得当今人类持守共在的底线价值变得极端重要和十分紧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化解人类"存在之忧"必须遵循共在这一底线价值,而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正是基于这一底线价值的伟大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底线价值具有公共性、反思性、共情性和约束性。践行共在的底线价值,就意味着一种自律或自我限制,教育引导和法律约束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物质财富在高歌猛进,但社会道德底线却一再失落:社会道德底线频频被突破,已经构成对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个严峻挑战。那么究竟道德底线频频被突破的原因何在?我们以为,至少有这样三个方面的原因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改革的任务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政治结构的全面转型。影响转型成本的因素包括地理环境、天然资源、人口数量、技术水平、国际形势等,但最重要的因素则是制度变革路径的选择和风险控制。需要坚守的四个底线对于改革的后果,是否有不能或暂时不能突破的底线?自然是有的。改革不夭折、国家不分裂、社会不对抗、政权可持续,应该是改革主导者愿意接受的底线。在这些底线之上,才谈得上改革取得何种成绩。  相似文献   

18.
1、不公正将鼓励人们不进行“生产性努力”而进行“分配性努力”,由此妨碍经济效率。著名制度经济学家诺斯曾区别了到底哪种制度能促进经济增长,哪种制度会妨碍经济增长。在此他使用了“生产性努力”与“分配性努力”两个概念。他认为,人们认为社会不公平,其实是觉得他们每增加一分投入到生产中去(即“生产性努力”),并没有多得到一点相应的回报;相反,有些人只把精力放在企图从社会已有的生产成果中分得更多的份额(即“分配性努力”)却真的能得逞。这个时候,更多的人将不愿再将自己的努力放在生产性上,转而也放在分配上,经济增长就将陷入停…  相似文献   

19.
这里说的“三面红旗”,是指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高举“三面红旗”的时代已过去50多年了。回头看,它都是一个盲目冒进的问题。总路线是在经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上的盲目冒进;大跃进是表现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盲目冒进;人民公社则是反应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方面的盲目冒进。  相似文献   

20.
《理论视野》2013,(11):86-87
《中国科学报》2013年11月14日刊登尤小立的文章指出,众所周知,“国考热”高烧不退是社会发育不全,市场化程度不高,改革力度不够的反映。在当下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学应届毕业生热衷于“国考”确有多一个渠道、多一种选择的无奈和考虑。但任何的选择一旦成为手段,特别是出现所谓“不经历国考,人生不完整”的戏谑性追求之后,它的负面作用就会被放大、凸显,进而影响到大学的选择、走向和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