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行政论坛》2022,(3):105-112
国内外研究揭示了市场与技术对垃圾分类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市场与技术为维度可将垃圾分类模式划分为“传统型”“市场主导型”“技术主导型”“市场与技术共同发展型”等四种类型。H市的四个典型案例反映了市场与技术的不同组合是如何形塑四类垃圾分类模式的。新近的实践表明,构建在“互联网+”等市场机制与新兴技术上的新模式有着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可持续性。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高科技应用于垃圾分类领域,同时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导向下垃圾分类的市场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
李松 《瞭望》2020,(19):5-5
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5月1日起正式实施,北京更严格、更科学的垃圾分类时代正式开启。在毫不放松疫情防控同时抓垃圾分类,一段时间内将是北京社会管理的鲜明举措。对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进行的专项突击检查表明,这项工作有很多值得肯定之处,但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包括公众精准投放率还有待提高,胡同里的垃圾桶没有分类贴标,有些餐饮店存在混投混放、分类不仔细等情况。这说明垃圾分类各个环节措施还须不断细化。  相似文献   

3.
《行政论坛》2019,(4):116-12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破解"垃圾围城"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在政府—市场—社会关系的理论基础上,对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相关材料的整理过程中发现,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采取的是政府主导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即引导型模式、强制型模式、自发型模式和混合型模式等四类模式。政府主导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症结是:政府超负荷承担垃圾分类工作,忽视对社会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培育,缺乏对市场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支持。研究表明只有将政府、市场和社会纳入垃圾分类工作的宏观体系中才能实现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即完善多元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相关制度、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统筹推进垃圾分类各个环节协调发展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上航新村、警备区第二干休所、程桥二村三个社区垃圾分类的创新模式可归类为机制引领型治理模式、军民融合多元共治型治理模式、楼骨干代表的"议事会引领"治理模式。通过对这些社区垃圾分类的现状分析,可以了解社区各主体在垃圾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制约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的瓶颈因素,探索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的有效路径,推动垃圾分类制度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的热点问题,虽然全国各地推广了多种多样的政策,然而实施效果参差不齐。居民行为的动机与效果是促成垃圾分类长效机制的关键,需要以认知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为基础,从个体行动者视角出发,探讨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动力来源。通过构建动力分析框架,提炼社区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关键动力以及人群间的动力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社区不同类型居民的行为动力,通过加强外部刺激并促进外部诱因向行为驱力转化,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解决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现实难题,从根本上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民主》2014,(11):31-31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从目前情况看,辽宁省在垃圾处理方面存在垃圾分类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经营模式不适用、缺乏运行资金、现行的垃圾填埋处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城市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背景下,不同社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效果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解释这一差异需要进一步分析.社会资本作为认识社区公共产品提供和集体行动形成的重要视角,与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之间的关系值得研究.基于上海市H街道三个不同类型社区的案例比较分析发现:以社会网络、信任和互惠规范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资本,能够较好地解释存在差异性的社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和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绩效.在实施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培育社会资本有力提升居民参与的意愿,推动居民的参与行为,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绩效.  相似文献   

8.
韦付萍  张攀峰 《学理论》2011,(17):77-78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是所有城市管理者集中各种资源要素关注并付诸努力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很多大中城市面临着"垃圾围城"的考验,我们应该充分借鉴他国经验,在建立严格、细致的垃圾分类回收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化的垃圾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再生银行”:变垃圾为积分 “再生银行”(Recycle Bank)是美国一家垃圾回收公司,它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让居民、商家、政府等利益相关方和企业身处同一个利益链条,实现共赢。从2003年回收美国费城的垃圾开始,“再生银行”的业务迅速扩张,促使美国21个州的城市垃圾回收率翻了一番,同时还把这项计划推广到了英国;而在每个实施该计划的城市,市民的参与率也从最初的个位数增长到目前的超过9096。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在政府和公民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治理主体的不同以及各个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和分类的复杂性,相应的部门对垃圾的治理还是分散的、碎片化的。这种垃圾治理方式使得政府很难以公众的需要为基础,向一体化和无缝隙的方向发展。整体性治理理论是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实践的最新成果,对改善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余钟芳 《学理论》2009,(5):124-124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也发生着变化,生活垃圾中废纸、金属、塑料、玻璃、特别是“白色垃圾”等成分比重上升。了解垃圾的构成变化对控制垃圾产生、资源的回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介绍了旅游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并对目前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垃圾分类政策对居民的节电行为有溢出效应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7,(5):105-112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旨在引导居民特定环保行为的某项政策往往还会影响他们在其他领域践行环保主义的程度,但是基于居民客观活动数据的研究却严重不足。基于杭州市两个相邻小区、121户家庭2014—2015年实际行为的研究显示,正在部分城市强力推行的垃圾分类政策确实对居民家庭节电行为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且因垃圾分类政策不同而表现迥异。这一结果不但证实了现实生活中溢出效应的存在,而且揭示了不同政策工具和目标行为的执行难度会触发不同类型和不同强度的溢出效应,从而进一步凸显了建构多领域综合治理机制以实现环境政策的范式创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深圳的生活垃圾问题日益严峻。据《2011深圳统计年鉴》,2010年深圳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达479万吨,占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3%。巨量的生活垃圾,不仅带来巨额的垃圾处理支出,更影响着环境质量。如何有效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成为深圳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德国拥有成熟的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与分类管理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在研究德国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深圳自身的特点,提出建立与完善深圳生活垃圾减量化与分类管理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垃圾分类,是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自2000年起,上海开始推进新一轮的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并连续7年将此项工作列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加以推进。上海将垃圾分类减量作为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5.
程家桥街道围绕创建上海市垃圾分类示范街道的目标,在实践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从制定目标、落实保障、广泛宣传、优化设施等入手,立足实际,破解大型居住区垃圾分类、无物业小区垃圾分类、无箱房小区垃圾分类、涉外小区垃圾分类、商务楼宇垃圾分类、沿街商户垃圾分类收集等难题,形成了定时、定点、定类、定人、定制度的垃圾分类"五定工作法"。  相似文献   

16.
徐建栋 《求知》2004,(4):43-44
城市垃圾处理是我国社会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200多个处于垃圾包围中。60亿吨垃圾堆占耕地5亿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80亿元人民币。垃圾管理也是世界所有国家都遇到的难题,有的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等8个城市作为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已经16年了。标有"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明显标志的分类垃圾桶,也像模像样地摆在了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可居民"一视同仁"地垃圾乱放和环卫工人"良莠不辨"地混装拉运,依然是城市管理中垃圾清理的生活常态。"垃圾分类"明明是一件变废为宝、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缘何叫好  相似文献   

18.
报载,京城第一家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宣武区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分选站,运行短短3个月,从垃圾中捡出馒头、面包、烙饼达35吨多,相当于240人一年的口粮。说实话,笔者对此吃惊又不吃惊。吃惊的是,一个垃圾站,短短时间,竟捡出了几十吨馒头,真是触目惊心。说不吃惊,是因为时下诸种浪费现象实在相当普遍:不少学校、企业、机关的食堂滑水缸里馒头成堆;饭店餐馆里大盘大盘的各种菜肴仅仅吃了几口便倒掉了—…·全国每天、每月、每年这样浪费掉的粮食不知有多少,实在令人痛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就说吃吧…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4)
当下,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日益严峻,数量大幅提升,垃圾成分日益复杂,而垃圾处理方式的停滞落后,公共服务提供的严重不足,催生了来势汹涌的垃圾围村现象。这一现象不仅影响村容村貌,更带来严重的危害。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成因,并从法律的视角,思考解决困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韩玉玲 《民主》2008,(11):45-46
环保治理是个世界性的话题.各个国家都在探索自己的治理方法,眼下就有一例:墨西哥阿梅卡梅卡市政府日前出台规定.自7月7日起该市居民必须将所有有机和无机垃圾分开丢弃,在公路上乱扔垃圾者将被处以相当于5天至20天最低工资的罚款,并有可能被罚坐牢36小时(《广西日报》2008年7月3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