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这一生动而富有概括力的称谓,已成为对邓小平在新时期贡献的通行表述。关于“总设计师”这一提法的来龙去脉,曾有人作过梳理,也提及海外、国外媒体有过类似的提法,但没有具体的叙述,本文试作一些考辨。  相似文献   

2.
论邓小平价值观的人民性刘重阳,许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价值观的主体问题,也是价值体系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即谁是价值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以谁的利益和要求作为价值标准的问题。纵观邓小平伟大的一生,“一切为了人民,人民利益至上”,是自始至终贯穿于邓小平...  相似文献   

3.
一个正确的“大政策”的提出1978年12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对东部和中西部互助互利。协调发展,先富带动后富,走共同富裕之路的构想概括得更全面、更准确,他设想在二十世纪末人均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时,就突出地提出和解决发达与不发达地区之间、贫富之间的差别问题。应该强调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考虑到国内各个不同地区的特点”,东部地区具有加快经济发展和先富裕起来的优势,国际投资也向该地…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中也蕴涵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创造精神和科学态度。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创造精神和科学态度,这是我们继承邓小平遗志、坚持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进的一个重要问题。“‘走自己的退路”:探索社会主义好设规律的根本立足点规律是指特定事物自身固有的内在联系,标志着该事物发展的大趋势。规律既是抽象的,同时又具体地存在于特定的事物和对象中。…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李秀芳冯林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之深刻内涵具体体现在邓小平对以下几个关系问题的处理上。(一)“一国”与“两制”的关系。“一国”是指在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这个大前提下实现国家与民族的统一;中国的领...  相似文献   

6.
细节识人     
人性是多面的,复杂的,易变的。笑脸可能暗藏奸诈,握手可能潜伏杀机,朋友常会背叛,手足也会反目。让人感慨良多,唏嘘不已:知人知面不知心!芸芸众生,困于学识,限于经历,囿于眼界,让我们读不懂、看不明、猜不透。但“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真正的大家,可以通过细节明察秋毫,入木三分,则了然于胸。这是一种大智慧,大境界。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的成功开创者,邓小平在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中,使古老的东方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令西方人震惊和仰视。邓小平从战争中走来,在和平时期行过,穿过世纪风云变迁,为中国和中华民族创造了不朽的丰功伟绩,也在属于他的时代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智慧财富。求真务实的哲学智慧哲学是智慧学。邓小平的哲学智慧,是治国理政的大智慧,体现着经世致用的大境界。邓小平晚年曾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对于部的管理和监督要加强。要把管理和监督干部的经常工作好好地建立起来,把干部的鉴定制度恢复起来,这样做极有好处。对干部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抓就容易解决。”这段话高度概括了干部监督宏观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邓小平同志关于干部监督管理的论述内涵深刻,要求具体,是实践经验的总结,要求我们:要在“经常性、制度化”上做文章,干部监督管理工作要常抓不懈,要贯穿于干部工作的全过程,促进工作的经常化;同时干部监督管理工作要从抓规范人手,推进工作的制度化。也就是说,干部监…  相似文献   

9.
“一国两制”方针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完美结合秦益珍“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战略决策和根本方针,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新中国的三代主要领导人都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邓小平为...  相似文献   

10.
“干部年轻化”问题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早在二十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过这个问题。1979年7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现在摆在老同志面前的任务,就是要有意识地选拔年轻人。”“我们的人才是有的,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92、193页)1981年7月2日,在省、部、自治区党委书记座谈会上,邓小平同志又说:“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这个问题太大了……现在,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是十分迫切了,再过三五年,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要来一次灾难。”(《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84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  相似文献   

11.
深圳特区农村城市化,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具体实践,是深圳特区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特区农村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转变的客观要求。在短期内实现城市化,这是中国改革的伟大创举G但是,转变后的“农村”怎样加快发展步伐,是深圳特区顺利完成“第二次创业”,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课题。(-)深圳特区农村城市化后,依据邓小平同志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力争国民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2.
学习·超越·战胜─—邓小平对待资本主义的科学态度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李爱华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教导人们:“对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思想,当然也要采取科学的态度。”(《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98)当代世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制度并...  相似文献   

13.
一、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拉开了当代中国解放思想的序幕 1.复出前多次发表谈话,对“两个凡是”表示异议。据《邓小平年谱1975—1997》记载: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同王震、邓力群谈话,系统地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其中包括这样几个主要论点:第一,“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邓小平在新时期中,深入提出和成功解决了我党进行思想教育的指导方针、路线、政策、任务等问题。邓小平既继承了我党思想教育的优良传统,又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现代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新时期思想教育开拓出全新境界。一、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时期思想教育中的极端重要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教育理论的精髓,它是我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也是使我党思想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自1976年粉碎“四人帮”…  相似文献   

15.
吴从环 《党政论坛》2002,(10):37-38
“西部大开发”被称为中国改 革开放从“第一个大局”向 “第二个大局”迈进的历史转折点,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江泽民总书记1999年的“西安讲话”也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的上下篇。中国现代化的困难之点,不是在东部,而是在西部。中国现代化的全面实现,最终也有赖于西部地区的发展。选择“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讲到“西部大开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产业结构的地区性转移、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拉动中国内需、为中国经济寻求新的增长点,等等。毋庸置疑,这些经济上的反应确实是“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16.
试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权力监督思想徐能毅正确认识和处理权力监督问题是关系到防止权力滥用,彻底消除腐败现象的重大政治问题。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的基本观点,全面总结了我国建国几十年来权力运用的具体实践,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进行权力监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庸思想与"一国两制"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一平 《理论探索》2006,3(3):25-27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孔子对世界万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处理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方法。“中庸”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养料。正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脉渊源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是解决现实政治难题的大思路。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对中国现实的国情和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邓小平对这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邓小平思考问题的立足点,也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我们的社会主义还不够格邓小平总结“文化大革命”时说,“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中国的停滞和落后,“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考虑的第一条就是要…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格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八十年代末他又明确提出:“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要“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47、330页)邓小平时刻关注着国家利益,以国家利益为三高准则制定中国的国际战略,国家利益原则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一)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这是因为:第一,国…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2,(2):62-64
《历史决议》历经一年零三个月终于面世 1980年8月21日和23日,邓小平接受了以“提问尖锐,言辞泼辣,善于触及敏感问题”著称的意大利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采访。因为这次采访的主题是如何科学地评价毛泽东、维护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所以连邓小平本人也说是一次“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