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琦 《党政论坛》2012,(7):39-40
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社会机会而被排除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之外,不能充分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从地域分布上看,弱势群体包括城市弱势群体和乡村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会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的重要因素,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在改善民生的过程中,我们应更加重视弱势群体的民生保障和民生改善,要以制度完善和创新保障和改善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科 《求知》2011,(3):4-6
弱势群体在历史上往往是提出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以进城农民工、城市下岗职工和社会失业人员为主的新生弱势群体存在的诸多问题,成为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切实提高新弱势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总体文化水平,切实提高新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组织化程度,拓宽新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渠道,规范新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方式,把新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纳入和谐有序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弱势群体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还制约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安宁。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概念、特点及其成因,提出了构建针对弱势群体的、以物质生活关怀、精神文化关怀和人文关怀为内容的社会关怀。  相似文献   

5.
城市弱势群体“体面劳动”相关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弱势群体的界定弱势群体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分配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平等,以及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群体,内部没有组织化,不具备群体意识。国际社会组织和国内社会各界对社会弱势群体有一个基  相似文献   

6.
陈镨 《学理论》2022,(12):78-81
城市空间不仅仅只是地理学上的几何体,更具有丰富的社会含义。从本质上讲,经济发展逻辑是城市空间形成和得以发展的内在逻辑,经济发展塑造城市空间,对城市空间中的各项要素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经济发展划分了城市空间,把每个独立的个体结合在了一起。社会阶层是经济发展在城市空间中的显著体现,群体在经济发展构成的城市空间中揭示着内在的城市关系。  相似文献   

7.
《求知》2006,(6):47-47
孔祥利、事冬梅撰文指出:中国正处于一个全方位的社会转型期,然而,作为社会转型期的另一产物,一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逐步形成,他们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劣势,有被边缘化的倾向。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极易诱发各种危机,滞阻转型的进程,加大改革与发展的成本。  相似文献   

8.
为了防止对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越界,必须注意三个问题:第一,必须由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来关注和保护社会弱势群体,而不能只由某些特殊的行业或人来承担;第二,关注和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必须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不能干扰和破坏市场运行秩序;第三,必须区分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权益与大众权益,不能打着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旗号去保护其大众权益,而置其他群体的合法权益于不顾。  相似文献   

9.
从"国家调整农民工政策"这一视角出发探讨社会政策的社会影响,在现代化和发展主义语境中以弱势群体能否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指针评估社会的政策体系,并把焦点放在过程上,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议题,尽管国家在农民工问题上不断做出持续的制度和政策调整,但国家调整农民工的社会政策并没有带来农民工的社会地位的提高,没有让农民工在城市中完成其身份的转变,农民工也没有实现城市适应、实现其与城市主流社会的融合,农民工在城市中陷入了一种新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0.
关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两会”上,从政府工作报告,到代表、委员的讨论中,“关注弱势群体”的呼声随处可闻。代表、委员们都说,关注弱势群体,全社会责无旁贷。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应采取有效措施,给他们以有效的援助。 一近年来,弱势群体已日渐成为国际通用的一个词汇,但对弱势群体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而明确的标准。可以肯定的是,它现在远远超出了人们比较熟悉的贫困群体的范围。那么,究竟目前我国有哪些弱势群体呢?首先从规模和弱势的程度来看应首推贫困群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贫困群体一般是指城市的三无人员(城市地区无…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11,(14):5-5
社会定位无论在经济收入,还是知识能力水平、社会经验阅历、个人综合素质方面,农民工相对一直滞留在农村的农民而言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农村中处于核心地位。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则处于边缘地位,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相比,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迈进,少数民族人员大量涌入城市,其城市社区生活的融入问题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以江门市蓬江区杜阮社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小型座谈会等方法,对该区域内的少数民族融入问题进行系统的田野调查,分析这一群体社区融入状况、影响其社区融入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社会分层视角介入城市居家养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梅华  刘宝成 《学理论》2010,(14):55-56
城市居家养老方式由于符合我国国情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养老方式,老年群体虽然整体上被认为是弱势群体,但就其内部而言,由于经济条件、健康状况、职业水平等的差异,存在着实际的分层,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因此,不同社会分层的老人对居家养老方式的要求也有差异,社会分层介入城市居家养老就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从而有助于居家养老方式更加具体细致地实施。  相似文献   

14.
江雪松 《理论探索》2006,(4):128-130
当前,我国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安定、加快经济发展的不容回避的问题。从犯罪社会学的视野来考察,弱势群体转化为黑恶势力具有特殊的机理。相对于犯罪形态与特点而言,某些引发、强化、推动弱势者犯罪的环境要素更值得我们思考,其主要涉及政治与法律、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创新社会弱势群体支持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弱势群体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存在,本文从经济利益、生活质量、主观承受能力及社会地位四个维度界定其范围,分析政府-国家体制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局限性,并对NGO在对社会弱势群体社会支持机制的制度创新上所独有的优越性提出一些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马益  李锐  孟聪 《学理论》2012,(19):70-71
社会权保障与经济发展具有内在的辩证关系,二者体现出一种相互制约且相互促进的互动逻辑。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社会权保障的相对疏漏,导致我国社会权短缺现象较为严重,由此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坚持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并以此为基础来完善我国的社会权保障体制,是实现中国语境下社会权保障与经济发展共荣共存的思路安排。  相似文献   

17.
建立弱势群体社会组织,对于保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未来政治发展和政治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各类弱势群体社会组织的障碍既有传统经济社会层面的,又有现实政策法律层面的。提高弱势群体组织化程度,必须为建立弱势群体社会组织提供政策法律支持,着力建设弱势群体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培育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团体。  相似文献   

18.
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政策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策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目标取向与政策制定模式,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改善、社会稳定的同时,对弱势群体的范围、程度产生一定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应以社会政策调整为有力措施,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与"互构"的社会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社会支持思想强调社会单向度地作用于弱势群体,缺乏相互建构的思想。“互构”的社会支持观强调意识自觉,强调弱势群体利用具体的社会行动,积极主动地建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社会支持。弱势群体建构社会支持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开发社会资本,使其潜在的社会支持显性化。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质量是社会质量提高的前提和基础,社会质量的好坏对经济发展质量也有反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质量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质量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