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宇海 《青年研究》2005,(10):26-33
街头务工的进城农民是进城农民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本文通过以福州市为例的实证调查,对这一群体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描述,进而对进城农民选择街头务工这种谋生方式的原因展开分析,并对转型过程中中国城市里农民的生存和就业问题做些许探讨.  相似文献   

2.
让流动人口子女也有学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日前称,国家当前关于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相互配合,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和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的工作机制,使这些孩子接受义务教育能够“进得来,读得起,学得好”。  相似文献   

3.
薛志林 《党政论坛》2009,(13):54-55
从如东及整个南通地区过去几年的实际来看,农民收入一直高于全国,而城乡收入差距小于全国,这与效益农业发展较快、农民非农就业率高、农民外出经商务工较多、农民土地流转等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4.
朱波 《瞭望》2004,(37)
据专家测算,按照我国农业目前的发展水平,农村有50%的劳动力和人口需要转移。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长期过程,政府能创造的就业岗位毕竟有限。最主要的是减少进入其他行业的障碍,减少农民进城务工的成本,放弃歧视性的做法,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方便。同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5.
农民占当前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是留在乡村务农还是外出务工属于农民的理性选择行为,而农民对务农或务工的行为选择服从于个人效益最大化原则。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务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进城务工农民的心理状态以及最终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否适应这种社会转型,是否适应这种历史变迁,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对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因而,关注进城务工农民的心理适应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帮助进城务工农民渡过心理适应困难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迁 《瞭望》2004,(41)
日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次讲话中指出,要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工作,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二是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三是继续抓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管理、培训和服务工作,四是进一步解决好群众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五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六是加强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江苏离乡进城务工的农民总数约663万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1月至春节期间,总共返乡307.58万人。根据省劳动保障部门的资料,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协助,到3月底,返乡农民工分为三个主要群体:继续回城就业,占83%;  相似文献   

9.
村夫 《瞭望》1984,(21)
农民务工经商和农民进城评店办厂,在有些地方发展很快,本期刊登的河北省蠡县和任  相似文献   

10.
新农合存在的焦点问题及其完善——基于广东连平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合目前存在的焦点问题在于缺乏制度保障,存在不公平性,参合农民报销方式手续繁琐、报销不及时,定点医疗机构服务不规范,外出务工农民的参合存在较大问题,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等.建议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法制化水平;全面加强基金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对基层医疗资源的投入;消除医疗服务机构的趋利行为;为参合农民提供最方便及时的报销方式;妥善解决外出务工农民的参合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进城农民的就业资本缺失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民长期积贫积弱、职业技术教育机制不健全、城市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缺少政府政策的保护等原因,致使进城农民的就业经济资本、就业文化资本、就业社会资本和就业权利资本的缺失,进城农民的就业困难,就业权益受到侵害,难以通过城市就业实现社会阶层的变化。为此,必须增强进城农民的就业资本,拓宽他们在城市的就业渠道,加快进城农民城市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叶明柱 《民主》2011,(2):53-53
据《人民日报》报道,江西省赣州市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民150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16.8%。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多,仅在赣州市中心城区务工的就有约30万人。  相似文献   

13.
蒋颖 《求知》2007,(5):37-38
一、乡镇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发展乡镇企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天津是大城市、小农村,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发展农村经济要解决“人往哪里去,钱往哪里来”两大问题。而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正好找到了一条好的路子。其一,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主渠道。乡镇企业的发展,成为吸纳农民就业的主要选择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一半以上在乡镇企业务工经商,在乡镇企业发达的镇和村,农业富余劳动力已经全部得到了安排。乡镇企业年发放以工资为主的劳动报酬将近240亿元,150多万乡镇企业职工和从业人员人年均工资性收入将近1.4万元。  相似文献   

14.
报载,春节过后,在大批农民工外出务工之时,山东许多务工农民却选择各类学校作为他们“打工”的第一站。农民工们风趣地称之为“进城之前先‘进修’”。在此,笔者不禁为山东农民工的作法叫好。  相似文献   

15.
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今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写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种场合郑重强调要重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并将之视为我国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已列入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并被全社会所关注。温家宝总理替农民工追讨工资的亲民行为,也产生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6.
10年前来哈尔滨务工的农民曹国富,曾尝受讨要工钱无果、被歧视和欺负等太多的辛酸。自从被选举为三姓摊区农民工工会副主席后,他在继续务工的同时想方设法为农民工讨公道、谋利益,被评为哈尔滨市劳模,提拔为荣市街道办事处工会联合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17.
在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背景下,随着农民流动性的增强,农民的社交关系网络、信任关系和行为规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国农民的社会资本正由内生型社会资本逐步嬗变为建构型社会资本。这一嬗变过程,培养和激发了农民的自主性、权利意识和公共利益关怀,有助于农民公民身份的塑构。  相似文献   

18.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各地要清理、取消不合理的限制和乱收费,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提供方便,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管理和引导。”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新一年工作要点,提出“要继续关注城市贫困人群和社会弱势群体”。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就是城市的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制度、政策方面的问题,也有观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户农民的打工遭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初开始沿海各地企业纷纷惊呼“民工荒”,江西、安徽等一些农村劳动力富余的中部省份的工业园也叫“招工难”。是什么让急切务工讨个好生活的农民工敢“炒”企业老板的“鱿鱼”?鄱阳县一位外出务工农民的遭遇或许能够给出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外来务工农民数量与日俱增,用工企业如何善待外来务工农民,维护这个群体的合法权益,积极有效引导他们转变思维行为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光和热,真正与企业、与社会融为一体,是建设和谐社会、发展长青企业的"大课题"。我们中铁四局二公司近些年发展很快,每年完成营业额近100亿元,在建工程项目60多个,年平均使用劳务人员2万人左右,农民工已经成为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