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就是人的中介"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对象性关系.人的对象性关系之"为我"的意义,表征着对象性关系中的"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作为"人的最高本质",在于打破人的奴役关系而"解放成为人"或"人的解放".而人的解放,在于"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是否作为人的中介被人所占有.  相似文献   

2.
人是有意义的类存在物.人关于意义的创造与追问,生发出一种哲学图景,这种图景被称作"意义世界","意义世界"的创生始于人的超越本性.当代人意义缺失的根源在于"人的需要"的异化.类本质思想凸现了发展的"类主体"视角,呼唤"类主体"的出场,开始从"类主体"高度审视人的发展问题.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思想展示给我们的改造世界的哲学新视野.实现类主体和个体的拓展和整合,是建构意义世界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3.
张勇 《大连干部学刊》2007,23(10):34-36
行政执法所讲的"以人为本"的基点是具体的人.正确理解行政执法"以人为本"的理念,应从爱护人的生命、健康,关怀人的生活、家庭,尊重人的感情、权利,维护人的人格尊严等方面把握.行政执法实践必须纠正偏离"以人为本"理念的执法行为.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的学问是他的人生阅历,也是他的人格精神.世界是人的一世之界,人存在于世界当中,人和世界本无间隔.人是"天地之心""心只是一个灵明",人是世界的诠释者,"心"是意义的发现者.人生活于"人情事变"当中,"人情事变"即人的生活世界.在"人情事变"中人由"慎独"确证自己的存在,"心"是无执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性"是...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不是对民本论和人本主义的简单重复.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所讲的"人"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是全体人民群众.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以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终极目标,而不仅仅是把人视为工具和手段.这种发展观包含着发展、联系,人的本质属性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丰富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6.
"賨"人即"板楯蛮",亦即"渝州蛮",与"僚人"同源於"濮人"族系.成汉政权,实为流民中的賨人所建.<晋书>所载,李特"其先廪君之苗裔也"实为史误."引獠入蜀".确系一大历史事件,影响深远,以至史不绝书.但谓"蜀本无獠",是李寿"引獠入蜀"后蜀地方有"僚人"之说不确,且自群舸引入的僚人,不仅进入蜀地,而是广布於巴蜀大地之上.  相似文献   

7.
"第五代人"研究首先是一个前瞻性的课题.它的前瞻性在于:有学者认为,从代际理论的角度看,新中国的"第五代人"是否成形,甚至前四代人的划分是否科学、准确,还有待商榷.另外,改革开放后出生、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确实已经壮大.他们的未来即是中国的未来.认识与把握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即是认识与把握21世纪的中国.由此,也可以说"第五代人"研究是一个现实性的课题.前一阶段,不同领域关于"新人类"、"新新人类"、"70年代人"、"80年代人",以及"卡通一代"、"读图时代"、"韩寒现象"甚至"美女作家"的争论,已显现出问题的紧迫性,只是对"一代新人"的称谓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8.
以马尔库塞关于"单向度的人"的理论考察和分析"文革"前期"上山下乡"运动中知识青年所呈现出某种"单向度"的特征.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克服非和谐因素,消灭这种"单向度",把"单向度"的人转变为"多维度"的人,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尚红印 《桂海论丛》2004,20(6):54-5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相连.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检验标准又是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从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视角出发,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简约"概括为历史合力论,对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人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物,每个人都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有所贡献.历史合力论视域下的"以人为本"思想就是社会和个人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即"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它是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人的生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社会和个人都知道"谁"以人为本、以"什么人"为本、以人的"什么"为本、"本"是什么,每个人都实现了自身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的完美结合、历史剧作者与剧中人物的辩证统一.这一旨在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思想,犹如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热切地昭示人们:只有每个人都实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才能"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只有实现此种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每个人才能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推动社会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前进.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中,少年们正试图偷尝"伊甸园"中的禁果.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调查表明,上海市区中学生"早恋"现象在各类中学中占学生总数的2~5%左右,一般是高中比例高于初中.例如,静安区某中学高三毕业班共有40名学生,"早恋"者竟达22名,占全班总人数的52%.徐汇区某初级中学初二(3)班共有45人,男26人,女19人,"早恋"者达14人  相似文献   

12.
"修己安人":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兴 《前沿》2006,(8):195-197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必须遵循"修己安人"的准则.即通过自我反省,知过必改,慎言敏行,好学多思,慎择朋友的方法来"修己",求得自我的和谐,通过先富后教,尊重人格,自正其身,知人善任,因人制宜的方法来"安人"求得人与人的和谐.进而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之意蕴要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需要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一块基石,是考察分析全部历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原创形态"包含着三个理论支撑点一是人的需要由人的本性所决定,二是人的需要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三是以人的本性需要为最终价值尺度.只有深入发掘这三个理论支撑点的丰富内涵,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后天城市人",是指出生于乡村,后取得城镇户口、吃商品粮、工作在城市的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城市化的,但思想情感、行为方式,却残存有乡村印痕."后天城市人"是现行户藉管理的产物.从某种角度上看,是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差别的产物."后天城市人"的扩大或消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城市人和乡村人的区别,它将是三大差别的弱化及消亡的反映和归宿.但"后天城市人"毕竟是异化了的乡村人,积淀着和发展着城市人和乡村人的优点,也揉和着他们的缺点,对这一特殊人群的认识和解析,将有助于我们加强对其教育和调控.越过"独木桥"的胜利者"后天城市人"的来源大致有三条渠道:一是由农村考取大专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二是由农村招收的采矿工、林业工等;三是由农村当兵的复退军人.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爷"     
部分北京人有一个不大雅的称号:北京大爷. "大爷"本来是晚辈对长辈的尊称;但是,如果长者称年轻人为"大爷",那就分明露出贬意了.部分北京人之所以被呼为"大爷",显然属于后一类.有人将这种"大爷"气息总结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我以为相当准确.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北京人都有"大爷"味儿.北京人关心政治,憎恨腐败等等,都表现得很好;但是,相当一批老北京人那种大事干不来,小事(特别是脏活、累活等被认为影响身份的活)不愿干,看不起外地人甚至欺侮外地人等等毛病,却是不时可以让人遭遇到的.就像民谣中说的"上海人什么衣服都敢穿,广州人什么钱都敢赚,北京人什么话都敢说"那样,某种习气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特点,肯定有形成这一特点的深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6.
语言游戏是一种语言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人正是由于使用语言而成为人.人之所以被赞为"制作者",被誉为"理性者",被称为"游戏者",皆在于人为"语言者".维特根斯坦在强调实践的活动性的同时,突出了实践的语言性及语言的使用者.语言游戏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根本特征就在于践行,而生活形式就是语言游戏别无选择的基础.人在游戏中遵守规则,也在游戏中改变规则,人是创造性存在,"语言地"生活着,"社会地"生活着,人是"建构"的人."生活必须也作游戏来过"时,我们才能真正体味到人文精神的自由,获得生活的乐趣.当生活回归游戏时,人文精神将在游戏中回归家园.  相似文献   

17.
人性假设是规范行政自由裁量行为的前提.然而,"经济人"与"公共人"的线段式人性假设都过于极端,建基于此也就无法认识自由裁量行为的行使结果."利益人"作为一种新的人性假设范式,跳出了"性善"与"性恶"的窠白,言明了行政人员真实的利益取向.作为"利益人",公共行政人员的自由裁量行为既可能以权谋私.也可能是一心向公.由此,对其自由裁量行为的规范也必须从"利益人"的实然人性出发,通过彰显行政人员的道德自主性和完善制度规范两个维度,确保裁量行为的公益取向.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个体应是集现代"道德人"和现代"政治人"为一体的现代价值人."政治人"是最基本的政治主体单元和最活跃的政治活动单位,是政治发展的社会基础."道德人"是道德活动和道德关系的承担者,它是人的道德活动的人格化和道德主体的普遍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它们的统一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既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指导理论,也是我国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实质和核心.抗震灾难彰显了中国人的"以人为本"的精神,时代赋予了"以人为本"更多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危机管理与政治问责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动问责制:抗"非典"的转折点 政府应对"非典"危机的转折点是以4月20日开始追究官员责任为标志的.被免职的人员中,包括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和原北京市市长孟学农这样的省部级高官.随后,全国各地陆续行动起来,先后追究数百官员的责任.仅湖南一省被追究责任的官员已经达二百多人.在这些人当中,副科级以上干部有57人,处级干部5人.14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或行政记大过处分,12人受到党内或行政撤职处分,38人被就地免职,2人被开除公职,2人受到留党察看或行政开除留察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