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生于中国的美国外交官1909年8月3日,约翰·斯图尔特·谢伟思出生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11岁时他回到家乡加利福尼亚州就学,21岁从俄亥俄州的奥柏林学院毕业后,选择外交作为终身职业。1933年他通过美国国务院的录取考试,后又自费到了中国并任职于美国驻昆明领事馆。两年后,26岁的谢伟思被美国国务院正式任命为外交官,  相似文献   

2.
在乌审旗河南乡乡政府所在地,拥挤着二三十户从事饮食服务、百货经营以及缝纫、理发的个体户。其中,有一位靠开食堂起家、靠多种经营发财致富而闻名乡里乡外的经营能人──高彦台。 高彦台今年45岁,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家乡的土地不仅赋予了他一副宽厚的肩膀和勤劳的双手,更赋予了他超人的眼光和精打细算的智慧。 1983年,当他和村民们一样沉浸在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粮丰衣足的喜悦之中时,他琢磨到了经济发展的趋势,把眼光投向了个体经济,毅然在乡政府附近的中心地点买下了三大间房子,开起了食堂。为了搞活家庭经济,他对家庭劳力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读《新唐书·马周传》时,在马用于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写给唐太宗的一份奏折上写下了这样的评点:“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在这里,毛泽东指斥宋朝苏轼等人的文章为“纸上空谈”,而把马周的一篇奏折盛赞为贾谊写给汉文帝的《治安策》之后“第一奇文”。马周究竟写了些什么东西,值得一代伟人毛泽东如此推重呢?  相似文献   

4.
彭军 《世纪桥》2012,(13):25-26
波特作为二十世纪美国女作家,以细腻简练的文笔结合自身的生活背景,揭露社会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他》这部作品就淋漓尽致地描写了由于拮据贫困的生活环境给人们本身的那种孤傲的性格带来的心灵的如结和矛盾的主题。在有限的篇幅里运用精炼细腻的文字,运用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挖掘出一位母亲在困苦的生活条件下养育一个傻儿子的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追求外表虚荣和愧对傻儿子的内疚感。  相似文献   

5.
"千里走单骑"回援井冈山秋收起义部队由毛泽东率领进军井冈山时,经过三湾改编的工农革命军里只有两个营长,即第一营营长黄子吉,第三营营长张子清。秋收暴动之前,张子清就是第二方面军  相似文献   

6.
秋收起义部队由毛泽东率领进军井冈山时,经过三湾改编的工农革命军里只有两个营长,即第一营营长黄子吉,第三营营长张子清。秋收暴动之前,张子清就是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又称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第三营副营长。部队在三湾缩师为团,挑选团长时考虑了两个人:陈浩与张子清。  相似文献   

7.
谢浩 《党史博采》2022,(12):37-41
<正>《长征组歌》中有这样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唱词:“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毛泽东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他指挥过无数次战役战斗,留下了诸多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但他从不认为自己百战百胜,曾毫不隐讳地表示自己打过“败仗”。1956年9月10日,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就对与会者亲口坦陈了自己曾经打过的“败仗”:“比如打仗,高兴圩打了败仗,那是我指挥的;南雄打了败仗,是我指挥的;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挥的。”  相似文献   

8.
9.
1945年8月28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亲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谈判.为了向国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对内对外政策,毛泽东借机广交朋友,会见了一些国家驻中国的高级官员,还会见一些来访的外国朋友.在这些会见中,最有意思的一次是在红岩村会见三位美国的青年士兵.他们是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总部的霍华德·海曼、爱德华·贝尔和杰克埃德尔曼.他们一踏上中国大地就听说了“北方中国”的情况,现在得知毛泽东到了重庆,十分渴望见到他.  相似文献   

10.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会间休息,毛泽东笑盈盈地走向一位个子不高的年轻军人,老远就伸出了右手。那军人立即举起左手,端端正正敬了一个军礼——他的右臂是一条空袖管。“贺炳炎同志,你是独臂将军嘛,不用这样敬礼。从今往后免掉你这份礼吧!”毛泽东连忙用右手握住贺炳炎的左手,亲切地说。  相似文献   

11.
陈杰 《党课参考》2023,(24):105-110
<正>毛泽东一生结交过不少国际友人,美国作家和记者埃德加·斯诺就是其中之一。1936年,斯诺越过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北苏区,对红色区域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采访。在此期间,斯诺如愿见到了毛泽东,二人多次通宵促膝长谈。1939年,斯诺再次来到延安,对毛泽东进行了访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斯诺曾三次来华访问,每次都受到毛泽东接见。根据历次访问所搜集的一手材料,斯诺写成《红星照耀中国》《为亚洲而战》《大河彼岸》等著作,详细介绍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情况,其中多次提到毛泽东,称他为“历史上最大的人民救星”。因此,斯诺被赞誉为“最了解中国和毛泽东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12.
张有成是我的祖父,于1886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他从小就在我太公门下学木匠,后来人们因他在兄弟中排行老大,便称他为“张一木匠”。我祖父虽然读书不多,但由于他聪明好学,善于钻研木工活,所以他的木工手艺很精湛,远近闻名。我祖父和毛泽东都生在韶山冲,长在韶山冲。少年时候的毛泽东,个子长得比一般同龄的孩子都要高大,常爱和比他年龄大的孩子玩,成了“孩子王”。我祖父比毛泽东大七岁,便常是“孩子王”的“兵”,是一对十分相好的朋友。年幼时的毛泽东还救过我祖父一命。毛泽东从小对水就有股天生的爱好,他家门前…  相似文献   

13.
王震,毛泽东亲切地称他为“王胡子”。两人的交往和友谊,可以一直追溯到三十年代初期。一、赴苏留学,毛泽东不忍放行推心置腹,毛、王交谊非浅1931年,王震任湘赣独立一师政治部主任、政委时,组织上曾准备派他去苏联学习。最后报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说:“王震者,湘赣人也。”言下之意,湘赣的革命斗争正需要他。于是,王震留了下来,参  相似文献   

14.
1961年10月底,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青年女演员邢韵声接到一封来信.她一看信封上那道劲、稔熟的字体,就激动不已、幸福万分:是毛主席写来的.  相似文献   

15.
明钢 《党史纵横》2007,(8):50-52
自红军时期起,耿飚就是毛泽东麾下的一员功勋卓著的战将.在毛泽东的培养和多年战斗的历练下,耿飚迅速成长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后来更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批驻外大使.回首往事,特别是谈到毛泽东,耿飚的眼中总是充满了浓浓的情感.他曾经在文章中写道:虽然我和毛泽东同志的接触并不多,但是他的指示和教导,无时无刻不在指挥着我的工作和战斗;他的思想和言行,每时每刻都在鼓舞着我和战友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而奋斗.  相似文献   

16.
元钦 《党史文汇》2006,(9):11-13
"我正面对人群中的一位巨人" 1956年2月13日至21日,西哈努克亲王应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以毛泽东主席名义对他的邀请而首次访华.在短短九天里,毛泽东非常亲切地接见了他,并同他进行了三次长时间的单独谈话.  相似文献   

17.
张家康 《党史文汇》2003,(12):30-33
中美两国建交已经25年了。基辛格曾经充当过中美关系的特殊角色,是两国最高级会谈的先行官。他与毛泽东有过5次热情的会见,进行过长时间的真诚、无拘束的谈话。毛泽东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粗心大意的西方人1969年,理查德·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谋求访华,并与毛泽东会谈,以实现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1970年5月,美国政府悍然出兵入侵柬埔寨,20日,毛泽东发表《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声明。尼克松读过毛泽东的声明后,愁眉不展,以为刚见缝隙的中美关系的大门,又将重重封闭,自己为此所作的…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眼中的邓小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当代中国的伟大人物,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道路,领导人民缔造了新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领导人民开辟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几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回顾一下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及其前后的不同变化,是很有益处的。 一、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保护资本主义、团结资产阶级的政策 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由浅入深、由不全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20.
安澜 《党史天地》2006,(1):17-21
毛泽东当年的卫士封耀华,1997年从武警杭州警卫处党委书记岗位退休。现在,且听他讲述 1954年至1963年间在毛泽东主席身边的岁月——我祖籍浙江省绍兴,在杭州出生,在杭州长大。父亲是拉黄包车的。我们这个家在旧社会可苦呀。我只读了两年书,就在东街路的源泰丰炒货店学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