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亚太地区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地区已经举世瞩目,人们对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对策及作用也给予极大的关注。但是,过去人们在议论“亚洲太平洋”地区时是只限于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东盟和中国,研究的对象也大多集中于这些国家。但是属于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国家之一的越南,从八十年代后半期开始已经积极地参与到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产业分工中去了。它为此所作的努力之一便是从1986年底开始在国内大力地进行经济改  相似文献   

2.
亚洲金融危机已过了三年半的时间,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里不准备就全部的事件进行介绍,只是对一些重要的问题进行论述。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地区的国家对于市场的机能、一体化的真正含义和资本的真正面目产生了重大怀疑,并且对市场的基本职能、开放型经济社会体制以及对他们国家经济高度成长的必要性产生了疑问:并开始探索在亚洲建立一种新的金融机制,以防止金融危机再燃;创建亚洲货币基金的设想,正是这种新金融机制的一种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近20多年来,亚洲国家和地区根据内部外部的不同情况,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措施和亚洲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上取得巨大的成功,并已成为牵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近年来,勇于求变迎新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对其经济进行了结构性和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亚洲的“经济奇迹”,不仅结束了西方国家长期支配亚洲的局面,而且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西方国家开始纷纷调整其发展战略,加强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4.
全球经济失衡越来越表现为美国同亚洲贸易的不平衡。按原产地规定统计,亚洲是对美国贸易盈余最多的地区。但是,由于美国拥有的跨国公司多并且核心竞争力强,美国仍是经济全球化受益最多的国家,亚洲仍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要警惕美国转嫁金融危机的风险和危害。  相似文献   

5.
亚洲的中进国家和地区、东盟等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初见恢复。从1981年下半年开始,这些国家一直苦于经济增长率下降和出口贸易衰退,但根据1983年4—5月份当地报纸的报导,从今年(指1983年——译者)第一季度的经济指标(暂定数字)的内容和国外订货的动向看,经济回升的形势已相当明显。要等到能从这些国家政府系统的官方统计和报告书上看到这种经济恢复的确实数  相似文献   

6.
亚洲开发银行(ADB)于2009年3月31日发表了“亚洲发展展望2009”。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趋于严重,对亚洲各国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值(2009年及2010年)也进一步向下做了调整。关于不发达国家缅甸,由于该国政府的经济统计一直都不完整,不仅无法预计2009—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而且2008年的实际数值或预测值都不可用。但是,该报告书对各国的经济现状进行了概述。因有关缅甸经济的最新信息难以收集,该概述内容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这里拟简要地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的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70、80年代的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伴随着工业化的实现,韩国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本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但是这些不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有许多方面不适应或者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相似文献   

8.
按经济增长率这项指标比较,亚洲经济可谓大起大落。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在1960—73年期间高达9.2%;在1973—89年期间为3.6%;1990—2000年为1.75%。经历“失去的10年”后,2001年日本经济陷入衰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1999—2000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劲回升,  相似文献   

9.
李长久 《亚非纵横》2012,(1):9-15,59,61
世界经济重心回归亚洲,亚洲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贸易和投资市场。虽然世界权力中心仍在西方,但是,亚洲存在广阔的商机和巨大的盈利空间,因此,亚洲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舞台,亚洲国家要高度警惕外来大国的挑拨和利用,妥善解决国家间的分歧或争端,发扬亚洲精神,实现共同复兴。  相似文献   

10.
序言 一直取得顺利经济增长的亚洲经济开始出现了阴影。工资水平上涨、国际经常收支逆差额增大、外资投资减退,等不良的经济发展趋势开始明显化,亚洲经济减速的危机趋势逐步增强。 亚洲经济在90年代上半期仍然持续了高速经济增长,但近年来它的经济增长开始减速。亚洲  相似文献   

11.
欧洲是亚洲外资的重要来源地之一。截至1993年,欧盟在亚洲的直接投资额达到298.45亿美元,占亚洲吸引外资总额的12.9%①。近年来,欧洲在亚洲投资的地区偏好和产业结构都在发生变化。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变幻的经济背景下,欧洲在亚洲直接投资出现一些新的特点,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一、当前欧洲在亚洲直接投资特点1.欧洲在亚洲直接投资所占份额小,投资规模有限欧盟、美国和日本是亚洲国家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最大来源地。到1993年,三地对亚洲的直接投资存量为2309亿美元,占亚洲吸引外国…  相似文献   

12.
过去10年间,东亚经历灾难性的亚洲金融危机和之后的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加深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经济格局都产生了迥异而深远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东南亚国家和除中国外的东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股票价格和资产价格下跌,许多国家多年的经济繁荣毁于一旦,不仅破坏了东亚乃至全球的金融体系,而且对世界经济增长以及贸易流量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东盟国家是亚太地区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继亚洲“四小”之后,从8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迅速发展,被认为是亚洲经济发展的新“四小龙”。然而,近年来东盟国家经济出现衰退迹象,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降至近10年来的最低点,并于1997年7月爆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东盟国家经济为什么会在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后步入深重的经济危机?本文试图从经济模式方面作些探讨。一、东盟国家经济模式的特点东盟国家的经济模式是在战后各国摆脱外国殖民统治,在加速本国经济发展步伐,赶超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亚洲转轨制国家指亚洲一些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主要有中国、越南、老挝、缅甸等。这些国家采取了与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的激进式改革不同的渐进式的改革的模式,即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一、亚洲转轨制国家与前苏联及东欧国家比较前苏联及东欧国家激进式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放开物价、紧缩财政、实行全面的非国有化(私有化)三项齐头并进,带动其他各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全面滚动发展。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转轨制国家的改革则首先由比较容易的农业改革着手,在经济比较宽裕时进行价格改革,最后进…  相似文献   

15.
自1997年7月发端的亚洲金融危机,始于泰国,继而席卷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再蔓延到新加坡、韩国、台湾和香港,至今仍是余波未平。这次金融动荡中身为发源地和重灾区的东南亚国家,损失不可不谓重大,经济成长也受到相当的伤害,并连带影响到亚洲其他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面对金融危机的考验和冲击,亚洲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能否重新恢复其经济活力,日后的经济发展前景将会怎样,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东亚模式的再调整有助于亚洲经济再现活力东亚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东亚模式,支撑了东亚近20年的经…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及其影响兰州大学张旭东80年代以来,亚洲经济飞速发展,其中东南亚国家年平均增长率都在6%以上,创造了经济奇迹。世界各国经济人士都看好亚洲,以至于认为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正当人们处于无限憧憬之中时,今年7月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7.
二次大战以来澳大利亚与亚洲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次大战以来澳大利亚与亚洲关系的演变徐州师范学院张秋生二次大战以来,一直认为属于西方并面向西方的澳大利亚,开始与亚洲国家建立关系,并逐步确立了"面向亚洲"的政策。笔者拟就产生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原因与发展轨迹作一概要论述。一、二战与澳大利亚对亚洲认识的转...  相似文献   

18.
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走势现在国际机构和专家们众说不一。有的说,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走出谷底,现正缓慢复苏。有的说,亚洲金融危机尚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也有的说,亚洲金融危机即将到达谷底,开始走上经济复苏之路。我个人认为,尽管亚洲金融危机已出现若干趋稳的迹象,但要走出危机尚需时日,经济复苏将是十分艰难和缓慢的。98年东亚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的经济平均增长率将下降3.5%。受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国家(印尼、泰国、韩国、马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80年代亚太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亚洲的发展便逐渐吸引了全球的视线,ZI世纪也被认为是“亚洲的世纪”或“亚洲太平洋时代”,而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华人经济在内的中国经济和海外华人经济又被认为是亚洲经济成长的动力。其中,华人(华裔)企业集团的发展及其经营活动尤其引人注目,甚至“令全世界的产业界‘惊叹”’”。在这样的背景下,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探讨亚洲企业集团、华人企业集团发展和经营问题的论著也多起来了。90年代以来,陆续有研究亚洲、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专著问世,还有一些介绍华人企业家成功…  相似文献   

20.
余振  吴小灵 《东北亚论坛》2023,(6):80-94+126
随着中美关系进入全面战略竞争阶段,产业链重构成为广泛讨论的重要问题。亚洲区域产业链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亚洲国家对中美贸易依赖关系演变的直接表现。通过构建一个考虑大国竞争的相互依赖理论框架,从经济利益和安全角度出发,第三国对大国贸易依赖的演变存在不变、转移和创造三种效应。分别计算亚洲国家对中美贸易份额指数并检验二者相关关系可以发现,亚洲国家对中国贸易依赖上升且对美国贸易依赖下降,表现出明显的贸易依赖转移效应。其中,韩国、卡塔尔、约旦和日本是贸易依赖转移程度最大的国家,纺织服装与服饰是贸易依赖转移程度最大的行业。这一发现拓展了大国竞争视角下第三国对大国贸易依赖演变的学理认识,对中国推动亚洲区域一体化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