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月24日,中国与俄罗斯相互承认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东盟10个国家不久前也整体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此前,承认中国拥有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只有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吉尔吉斯斯坦、泰国、南非等9个国家。而美国和欧洲仍认为中国在这方面不及格。所谓“市场经济地位”,实际上只是反倾销调查领域的专业性问题,与一国是否实行“市场经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美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属于国家完全垄断经济,控制全部商品价格,因此,出口产品的价格不真实,进口国在反倾销调查中很难按其市场价格来计算倾销幅度,需要寻找第三国的数据…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5,(1):62-62
据2004年底在京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介绍,截至2004年12月24日.已有包括俄罗斯、巴西等发展中大国在内的36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这说明我国解决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反对歧视的正当要求已获得不少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6,(1):54-54
1.2005年11月日,以色列正式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以色列工贸部经济专家解释说,以色列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意味着将来一旦出现产品倾销问题,以色列将完全信息由中国方面提供的证据,用于产品倾销案的调查。  相似文献   

4.
去年以来,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成为国人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与外国政府谈判,使其承认中国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当然非常重要。但是,我们更应该反省我们是否已经建立了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本文认为,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没有发达的市民社会就不会有成熟的市场经济。所以,要彻底解决我国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需尽快型塑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5.
陈晓丹  孙磊 《前沿》2005,(8):20-23
目前已经有37个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解决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因为美国和欧盟要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市场经济地位标准的模糊性、中国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和俄罗斯仅仅取得虚名的事实说明中国难以在短期内轻易解决此问题。另外,由于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影响的有限性,因此在争取过程中要警惕对方要价过高,避免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6.
有效竞争     
<正> 2004年9月5日,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又增加了东盟10国,这是对中国推进改革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又一次认可,是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又一个进步。而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没有垄断或者“寡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原有一些垄断行业,必将逐步实现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加快推进垄断行业的反垄断改革是我国深化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在全国电力吃紧的大背景中,今年惟有山东省供电充足,究竟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7.
观点网络     
《创造》2004,(10):50-51
解决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需要调整思路荣民在2004年9月2日《南方周末》撰文认为,所谓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marketeconomystatus)”,实际上只是作为贸易救济措施之一的反倾销调查领域的专业性问题,与一国是否实行“市场经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即使是引发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的导火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也从未确认中国的经济运行体制系“非市场经济”。实际上,“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十分有限,2003年中国遭到反倾销调查的出口商品金额仅占当年出口总额的0.51%。因此,解决“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没有获得欧美承认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一方面是因为欧美的歧视性态度,但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政府对市场经济运行的不正当干预仍大量存在。政府职能向法治化方向的转变已刻不容缓。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彻底解决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必须要依法治国,建立一个法治、透明、有限、责任的政府。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我国政府和领导人频繁就“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与有关国家进行谈判和磋商。其中斗争之激烈,过程之艰难,不亚于“入世”谈判。为什么我国要费这么大劲儿争取“入市”呢?这一切都缘于我国在世界贸易方面遭遇到一些国家的不公平竞争。世贸组织是为市场经济国家和经济体设计的多边贸易框架。但对于什么是市场经济,目前国际上并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加上我国在“入世”谈判过程中,确实接受了这样的条款:世贸组织的其他成员在中国“入世”后15年内,可以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个条款是我国政府从“入世”的大局出发,做…  相似文献   

10.
《半月谈》2004,(23):7-88
一东航包头飞上海的客机坠毁,55人罹难;乌克兰大选引发政治危机;伊朗核危机暂告平患;温家宝访问老挝并出席东盟会议东盟10成员国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安理会扩大两方案否决权仍限于五大常任国。  相似文献   

11.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素帕猜日前表示,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中国很好地遵守了WTO的规则,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催化剂“.他敦促中国继续加强与WTO成员国的谈判,以期得到更多国家对其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地位、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三个概念有着紧密联系,中国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现代市场经济,应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美欧市场经济地位标准体现的是古典市场经济的特征,实质是政治标准。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激发我们进一步建设中国市场经济,广泛开展市场经济理论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宋敏 《人民论坛》2010,(7):174-175
多年来,被视作"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国一直游离于国际反补贴调查之外。然而,这种状况到2004年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自此,中国的出口企业时刻面临着被提起反补贴调查的风险。中国政府应坚持不懈地与美欧等进行战略谈判,使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维护正当的国家权益。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被视作"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国一直游离于国际反补贴调查之外。然而,这种状况到2004年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自此,中国的出口企业时刻面临着被提起反补贴调查的风险。中国政府应坚持不懈地与美欧等进行战略谈判,使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维护正当的国家权益。  相似文献   

15.
火热的夏天,隆重的盛会。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主办,《今日中国》杂志社等协办的中美新市场经济(北京)论坛,于2005年6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旨在推动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动世界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推动国家的富裕和社会和谐。这次论坛聚两国部分经济学界领袖、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代表于一堂,围绕着“新市场经济与国富之路”的主题,展开了“克服国富的障碍——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新市场经济与产业全球化”、“新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等议题,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行业作案例分析,着重探讨了中国市场经济前景和宏观政策取向,探索中国和国际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11日中午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新市场经济与国富之路”的圆桌讨论会上,中美经济学家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激烈的辩论,堪称本次论坛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5,(1):60-61
2004年6月.美国商务部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举行听证会。中美就解决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迈出了第一步。欧盟也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进行了初步评估。但还是拒绝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以特殊身份(非市场经济国家)入世的,这给我国的经济及政治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要解决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除了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外,更为重要的是做好我们自己的功课:一方面履行入世承诺,纵深推进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改善外贸环境,有效规避贸易纠纷。  相似文献   

18.
国际     
日本应赔偿韩国二战受害者/牙买加政府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化经济地位/印度洋海啸改变马六甲海峡深度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蒋介石的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问题并未因此完全解决;国民党只愿有条件地明确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并做出了诸多有悖于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事实行动;中共为争取自身的合法地位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06年底,按国际惯例、受世界范围承认的主权国家共有193个。其中,有169个国家与大陆有外交关系,有23个国家与台湾有所谓的"邦交关系",有1个国家——不丹,既与大陆无外交关系,也和台湾无"邦交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