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马克思“劳动”批判真实语境的误读是西方学者逃离社会批判理论唯物主义路径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体系中,“劳动”批判是在历史辩证法的现实逻辑中得到整体定位的:第一,劳动是在实践哲学视角中凸现的感性活动,劳动概念的形成与实践概念的提升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第二,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关系是马克思“劳动”批判的主体性依据,劳动确切地讲是社会批判理论现实、历史的载体;第三,劳动活动历史超越性的实质是工具理性的现实消解,而不是非劳动美学设定。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辩证地把握了社会历史进步的客观尺度和主体尺度,形成了新的社会辩证法思想,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它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始终,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社会主义外部条件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和祖国统一论等方面,对于深刻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学作为一门系统研究主体“感性之学”的学科形态,其获得自身的场域伦理和知识体系是一项重要的现代性事件,从维柯的“诗性思维”理论到鲍姆嘉通对美学学科的界定,都体现出主体感性能力对美学合法性存在价值的承担。与此同时,主体对“空间”的诗性审美能力是先验存在的,并成为主体感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美学、感性和空间三者便相互融合,生发出崭新的“空间美学”话语。在前现代时期,主体对空间审美的朴素认知构成空间美学的理论萌芽;现代美学的“感性革命”清晰地凸显出主体与空间之间的诗性伦理,比如海德格尔的“空间栖居”和梅洛 庞蒂的“视知觉空间”便进一步延展空间美学的理论脉络;现代文学的空间审美实践和话语流变再次推动空间美学的场域自律,并最终形成既关注主体生存,又充满文化批判的现代美学形态。空间美学将持续给未来美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知识学资源和价值承担。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首先是革命的辩证法,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其次是总体的辩证法,包含将社会看作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的具体总体观,以及把社会关系置入历史进程的历史总体观。  相似文献   

5.
阿尔都塞从黑格尔的辩证法中看到其"过程性"的基本特征,并用以作为建构自己"无主体"的社会结构观的理论依据.阿尔都塞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解是片面的,他没有看到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主义方面,以及其中蕴含着的深刻的主体性思想和人道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党的建设是直接关系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重大时代课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客观需要、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内在要求、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题中之义分别构成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现实逻辑、实践逻辑与价值逻辑。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基于总体性辩证法和阶级意识理论提出了自己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启发我们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本质内涵在于实现党员作为“感性个体”上升到“组织存在”,在于实现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在更高水平相统一,在于为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统一提供组织保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意识步骤。进而言之,卢卡奇的组织理论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策略思考,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员个体与党组织的辩证统一、组织问题与策略问题的辩证统一、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的辩证统一、党的建设与党的任务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逻辑层面:一是对贯穿全部人类社会历史过程的一般基础即物质生产的确定,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客体向度;二是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类主体出发,探寻在不同社会历史发展时期中的主导因素,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向度。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既科学地说明了人类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导地位,又坚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物质生产的基础和客观必然性,是历史地肯定人类主体作用的历史辩证法与坚持从现实物质生产出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完整统一。  相似文献   

8.
围绕辩证法,一些西方学者常常得出恩格斯和马克思对立的观点。反驳这种错误观点有一条重要路径:恩格斯的辩证法并非局限于自然领域,而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式融入社会—历史当中。具体而言,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辩证法奠基于现实经验的基础之上;二是准确阐释了马克思辩证法作为唯一正确的思想发展形式;三是进一步完善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与对象的统一理论。这些贡献表明:一方面,在现实基础、基本形式、实践旨趣方面,恩格斯辩证法和马克思辩证法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恩格斯对黑格尔辩证法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够准确把握它与马克思辩证法的区别。这将有助于澄清对恩格斯辩证法的曲解和误解,也是对“矮化”恩格斯辩证法、制造恩格斯和马克思关于辩证法的思想对立的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第一个在广博和自觉的方式上说明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态。所有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黑格尔都阐明过。问题是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的规律是作为思维的规律硬加在自然界和历史上面而不是从它们当中抽引出来的。马克思的贡献在于他从黑格尔的唯心论中挽救了辩证法,使其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成为科学的理论形式,并运用于历史领域。马克思在他的许多重要著作中尤其对对立统一规律作了精辟、深刻的论述,因此可以说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学说是与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但“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创立”(《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33页)的恩格斯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阐述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解,认为马克思辩证法是革命的辩证法,而不是恩格斯所谓的"自然辩证法"。卢卡奇认为:首先,马克思的辩证法是总体性的认识方式,不是恩格斯的以三大规律为核心的"科学"总结;其次,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主体—客体辩证法,而恩格斯在这点上根本没有涉及;最后,马克思辩证法的落脚点应该是革命实践,恩格斯的理解仍然处在旧唯物主义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