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深入,公益事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公益事业中最具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志愿服务”这个名词随着奥运会、抗震救灾等事件,在各种媒体上高频率地出现。但是在志愿服务璀璨成绩背后,相应管理的落后却成为志愿服务稳定、健康、高速发展的瓶颈。高校青年志愿者是志愿者中最为庞大一个团体,也是一个特殊的团体。在校大学生和高校志愿者组织的特点要求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必须采用不同于一般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方式。此文通过对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商业化管理模式的探讨,试图为高校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校青年志愿工作对凝聚青年学生、推动共青团整体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需在共青团工作体系谋划和开展新时期青年志愿服务。本文指出应始终坚持着眼发展、着力建设的基本思路,在不断深入做实志愿活动的基础上,推动创新,实现共青团组织志愿事业新发展,将青年志愿精神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力量。  相似文献   

3.
魏承帅 《法制与社会》2010,(24):177-178
高校志愿者组织作为志愿服务的主要主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效用。为了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优质化、社会化、规范化,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本文基于志愿失灵视角,首先分析了高校志愿者组织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然后针对志愿者组织失灵的困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志愿服务的最大制度保障是立法,因此如何更好地规范志愿服务、促进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高校青年作为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队伍的中坚力量,如何用规范来做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管理的问题,已成为各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目前各高校各自独立制定了相关的志愿服务管理规范,管理规范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互相冲突的现象。为解决以上潜在的法律问题,应借鉴现有的相关法规,加强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志愿者服务理论实践的研究,不断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明确志愿服务的法律地位,引导、监督有关主体的志愿服务工作,使上海市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更加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共青团市民学校是共青团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尤其是大学生志愿者为社区服务,同时动员全体大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桥梁和纽带,是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阵地和平台。在志愿活动中,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且锻炼了实践工作能力,同时还能进一步弘扬和践行青年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精神。  相似文献   

6.
基层团支部作为高校党团工作的重要依托,是最基层的学生团组织,在基层团支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提高志愿服务活动在大学生之中的普及率,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有利于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在基层团支部开展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应当着眼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应当重视对大学生志愿者个体的关注,应当重视在大学...  相似文献   

7.
张春旺  严娅  彭棚 《法制与社会》2010,(30):191-192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高校青年志愿者开展志愿者服务,而当前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急需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发挥服务作用。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绩效管理为视角,运用社会调查法、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等三种方法,在开展绩效管理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绩效管理体系以及实施该体系时应注意的问题,为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质量,更好地开展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志愿服务从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起步、迅速发展。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模式深刻影响着志愿服务法治化道路。志愿服务立法经历了从社团规范走向法律规范;地方立法先行,未来将实现全国立法的自下而上的立法模式。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志愿服务地方立法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时至今日,已不能适应志愿服务的发展。社会呼吁志愿服务规范化、法治化。从志愿服务法治化的已有路径分析,在志愿服务立法新阶段应该坚持民主原则、突显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9.
谭利 《法制与经济》2009,(22):59-61
中国志愿服务从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起步、迅速发展。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模式深刻影响着志愿服务法治化道路。志愿服务立法经历了从社团规范走向法律规范;地方立法先行,未来将实现全国立法的自下而上的立法模式。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志愿服务地方立法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时至今日,已不能适应志愿服务的发展。社会呼吁志愿服务规范化、法治化。从志愿服务法治化的已有路径分析,在志愿服务立法新阶段应该坚持民主原则、突显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完善中国的应急志愿服务法律保障体系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于川  梁爽 《河北法学》2011,29(5):56-64
应急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志愿服务组织者在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中提供、开展的志愿服务。应急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特殊形态,由于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发展的不确定性、危害的严重性和公共性、时间的紧迫性以及采取特殊措施的必要性等特点,法律应当就应急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组织与管理机制、组织化与专业化保障以及应急志愿者面临的特殊风险及其权利与义务进行明确规定,通过法律保障发挥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应对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对应急志愿服务作出积极回应,加以法律调整。  相似文献   

11.
从效益角度看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和完善,人们对志愿者这一特殊群体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高校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着眼于如何才能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和效益.  相似文献   

12.
熊亮 《法制与社会》2012,(10):270-272
世界志愿服务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宗教慈善团体中,教徒凭借所信仰的宗教教义为需要者提供服务并希望借此达到灵魂的救赎.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美国把志愿服务纳入了本国的联邦体系,促进了志愿服务的跨越式发展,并逐渐完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志愿服务也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志愿服务起步晚,体系不健全,社会认知度较低等原因一直举步维艰,特别是尚未完成全国性统一的志愿服务立法,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障.本文拟运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中关两国的志愿者服务立法进行初步分析,以此为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清 《政府法制》2012,(19):23-23
志愿服务需要所有有能力者积极参与,当然也包括公务员。但需要指出的是,既然是志愿服务活动,就应当主要由社会力量主导。政府可以对志愿服务给予支持,包括政策与经济上的,公务员也可以当志愿者,但政府组织公务员做专门展示,去“引领”志愿服务,是喧宾夺主的行为,有违志愿服务的本意,也不利于志愿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徐丽  林锦莲 《法制与社会》2013,(18):190-191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表现之一。在新的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弘扬志愿精神,服务社会大众,是高校和地方团委做到"两个向下"的重要途径。校地志愿者资源的不平衡,志愿工作开展的"断层",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匹配校地志愿者资源,加强二者之间的协调和利用,是作者研究的主要目的,旨在抛砖引玉,不断促进志愿服务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李敏 《行政与法》2008,(4):80-83
自1981年中国政府代表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UNV)代表在北京签约决定互派联合国志愿人员以来,中国与境外的志愿服务交流不断加强。2008年奥运会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越来越多的中国志愿者将走出国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但中国志愿者出境从事志愿服务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并未引起学者尤其是法学者的足够重视。本文在考察我国地方和国外立法实践的基础上,分别从中国志愿者出境问题和相关法律冲突解决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以推动境外志愿服务活动沿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第一条 为规范援外青年志愿者选派和管理工作 ,促进青年志愿者援外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援外青年志愿者是指利用国家对外援助资金 ,由专门机构选派到发展中国家 ,直接为发展中国家当地人民服务的青年志愿人员。   第三条 援外青年志愿者主要被派往对中国友好的发展中国家从事教育、医疗卫生和其他有益于发展中国家公益事业发展的服务。第四条 援外青年志愿者是国家援外人员的组成部分 ,以志愿人员身份到发展中国家工作。第五条 商务部是援外青年志愿者援外服务的主管部门。受商务部委托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负…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新形式下共青团工作服务社会的新探索。近几年来,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但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运行中存在一些实际困难,需要社会各界支持,需要党政部门的政策倾斜。另外,要进一步加大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宣传力度,推动这项事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众在自然灾害中作为应急志愿者而在救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组织性、有序性和专业性,一定程度上也加重救灾负担,同时也给自身安全增加风险。日本的志愿者救灾活动有比较长的历史,也建立了比较规范的管理体制,国家对社会自发形成的应急志愿者在组织、协调、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应急志愿者服务现状,借鉴日本应急志愿服务的优秀经验,为完善我国应急志愿者服务提出合理的管理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个体并非缺乏志愿服务动机,但信息不足阻碍了其参与意愿。研究借助社会组织评估场景,采用调查实验的方法,探究有关社会组织评估的政府信息公开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个体的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实验结果发现:与控制组相比,在实验组中提供更加全面的社会组织评估信息有助于提升公众的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和预期频率,该过程通过影响公众感知的组织声誉水平来发挥中介效应;且对于过去参与频率较低的公众而言,信息公开的影响效应更大。研究认为,政府信息公开不仅有利于缓解公众志愿服务参与过程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合法性,还具有动员“沉睡”的志愿者的巨大潜力。研究结论直面当前志愿服务实践发展的现实问题,也拓宽了信息公开议题在公共管理学术研究中的解释场景。  相似文献   

20.
八面来风     
《江淮法治》2013,(1):38-39
合肥市:出台《志愿服务条例》本刊讯《合肥市志愿服务条例》于2012年10月31日经合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12月21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查批准。条例对志愿者权利和义务、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范围、支持和保障等内容进行了规定。条例的出台,倡导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鼓励、推动和规范了志愿服务活动,保障了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了该市志愿服务事业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