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加入WTO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挑战 1、意识形态方面的挑战。随着我国加入WTO,西方一些国家会借此机会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其主要表现:一是宣扬政治多元化,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即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二是宣扬经济私有化,否定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说什么与其羞羞答答地搞私有化,不如公开搞私有化,国有企业没有了,国有企业就搞好了;三是宣传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些错误的思想理论观点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尽管是支流,但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的冲击和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有些人借经济体制改革之名,极力鼓吹在我国搞私有化。私有化都有哪些论点?它们错误的实质是什么?现将近来一些期刊上针对私有化观点的批驳综述如下:一、驳“产权改革论”有人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产权不明晰”,“所有者缺位”,“名义上人人所有,实际人人皆无”。对于这种观点,有人撰文指出,它抹杀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照搬西方产权理论特别是科斯定理,是完全错误的。1、社会主义国家的全民所有制是不同于私人产权制度的新型产权静度,其本质特点就是全国人民这个群体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2、从我国对国有企业所有权的法律规定、收益归属是否明确、产权所有者的  相似文献   

3.
《前线》1997,(11)
不要乱扣“私有化”的帽子经济学家杨帆最近在《上海金融报》撰文提出,国企改革必须先摘“私有化”的帽子。他说,我国的渐进式改革一直是绕过国有企业和姓“公”姓“私”的理论争论的。但是国有企业的亏损已成为国家的一个大包袱,使用股份制、破产兼并、产权买卖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去年一次私营经济理论研讨会上,一个私营企业主发表了一篇题为“藏富于民——国家富强必由之路”的论文。该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中国目前确实处于一个相对私有化的进程之中”,这种私有化的特征,一是“私营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成分中的比重在增长,日益成为这个国家的纳税主体”;二是“愈来愈多的个人成为原国有企业的股东或者所有者”;三是社会上“私有财产急剧增长”。(2)在这个过程中,农村是“私有化的源头”,“‘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私有化的序幕”。(3)“改革的结果出现了大陆的私营企业,培育了一批土资本家,开放的结果是引进了外资,迎来了  相似文献   

5.
私有化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孙桂英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但是目前社会上流行着一种与此截然不同的看法,即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私有化。其理论依据是“所有制...  相似文献   

6.
六十年代末期,西方国家相继出现的经济滞胀,动摇了凯恩斯主义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地位。在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进行反思时,许多西方经济学家逐渐认识到:要摆脱滞胀,就必须“回到亚当·斯密去”,即给私人经济以更多的自由,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他们奏起了七十年代自由放任思潮复兴的序曲。现在,自由放任思潮风靡着整个西方世界,成为“凯恩斯革命”以来西方经济学界最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近些年来,干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错误思潮大体可分两大类,一类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一类是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文章主要分析新自由主义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危害。新自由主义在经济方面的主张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反对公有制,宣扬彻底私有化;二是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和调控,主张完全市场化。这些主张都是绝对错误的,具有深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薛安泰 《求实》2001,(4):10-11
本文围绕国有企业是否可以买卖的热点问题 ,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国有企业是可以买卖的。文中分别从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国有企业为什么可以卖以及以往所卖的都是什么样的企业进行了论述 ,并针对卖国有企业就是“私有化”、“削弱公有制经济”、“国有资产流失”的说法谈了自己的认识。文章最后提出 ,要按照邓小平所说的 :“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相似文献   

9.
“趋同论”是西方学者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逐渐“融合”的理论。对“趋同论”需要作专门的研究、分析和批判。本文所涉及的则是国内一些与私有化有关的,即能够成为私有化理论依据的趋同论观点。其中主要是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性质和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一些论者认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经济和股份公司的发展,表明资本主义所  相似文献   

10.
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经济理论中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潮,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是构成新自由主义的主要经济学流派。它们都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推崇在发达国家对国有公司实行私有化。新自由主义理论的中心论点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错误的价格政策和过多的国家干预,结果造成了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不当,减慢了经济增长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Western Marxism)或“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是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思潮,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在当代西方学术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一种自称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为方向的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宽阔,几乎涉及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它不仅关心纯哲学问题,而且更关注社会政治理论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最初是20年代初期由匈牙利、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的某些观点及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政策及策略提出批评而兴起,继而在20年代中期以后,由西方学者加以理论的展开而逐步成长为一种广泛的世界性思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有特定的内涵,“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有一些基本流派及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某些共同的理论倾向或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关系到国家命脉,民族兴衰;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命运。单项产权改革并不能解决国有企业的所有问题。要搞好国有企业,必须转变思路,把重点从讨论“国退民进”,“产权私有化”等转移到管理科学上来。本文分析了当前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争论的问题症结所在,分别从管理的性质,国有企业的绩效以及一些实例来证明国有企业能够搞好,而改革与管理相结合则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关键,重点是转变思维模式,加强基础管理,战略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1998年第3期《经济问题探索》发表王维红的文章指出,当前有一部分人认为,“产权清晰”就是要把国有企业的产权分配到个人或法人持股,甚至有些人认为,为了把国家产权垄断打破,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产权分掉,随便怎么分都可以,分了以后,市场自然会帮助国有企业形成一个好的结构。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提倡进行前苏联“休克疗法”式的私有化。前车之鉴已经证明它会给我国带来一场空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所存在的制度缺陷集中表现在产权制度上,国有企业属于全体社会成员这种固有的产权特性,使之不可能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依靠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最根本的是推行非国有化改革。为此,应当按照“分类改革和抓大放小”的基本思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战线。在制度创新过程中,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某些问题,同时必须明确非国有化并不等于私有化,也不会导致所有制结构的全面私有化。通过非国有化改革,我国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将改造成为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进而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是在西方国家广为流行的一种当代性文化思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阶段,后现代主义在这一时期迅速崛起并崭露头角,作为一种风靡欧美的文化思潮,它在70年代和80年代声势夺人并震...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出现了一股借经济全球化来否定国家主权、鼓吹“人权高于主权”的新干涉主义思潮。这股思潮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干涉他国内政、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主要理论基础。经济全球化能不能在没有国家主权的情况下发展呢?这是必须从理论上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既使国家主权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但又离不开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7.
近来国内许多媒体经常引用西方国家的报道说,东欧国家尤其是匈牙利、捷克经济转轨获得成功,经济已经回升云云,称颂甚多。然而,从我所接触到的匈牙利百姓以及收集的大量资料数据,并根据多年来我对匈牙利及东欧问题的跟踪研究来看,那些报道只反映了西方国家和某些利益集团的看法,是非常片面的。事实上,匈牙利十年来所走过的道路是失败的,私有化使人民和国家利益遭受的损失是严重的。  相似文献   

18.
王军魁 《理论研究》2013,(5):42-44,49
伴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思潮洞开了中国的大门,各种思潮杂然并存。在这些杂芜思潮中滋生蔓延的民主社会主义,其实质是奉西方民主社会主义为圭臬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由最初附着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到近来有人喧嚷的“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其在我国演进的谱系,可谓几度泛起。而要正本清源,肃清其进一步扩散的可能性,当务之急是探明其衍生、蔓延的原因。社会转型带来的利益格局的重组与阶层分化.共产主义运动低潮与西方和平演变的推行,西欧、北欧“福利国家”实践成就的示范效应,以及思维认识上的阙限是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我国泛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当代西方一些思潮也逐渐介绍进来,各种介绍当代西方思潮的译著和论著与日俱增,各种介绍当代西方思潮的课程和讲座也颇受欢迎。这对于我们研究西方文化,推动我国的文化建设有着积极作用。但是,介绍当代西方思潮,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贯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方针,而不是不加分析、批判的“纯客观”介绍,更不是良莠不分,盲目推崇,否则,就会在社会上一部分人当中,特别是一些青年学生当中造成消极的影响。当代西方思潮的出现,绝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是有极其复杂的社会和历史原因的,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各种基本矛盾,对于我们研究西方社会问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在对当代西方思潮评介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批判地借鉴其中的某些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回答当代西方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种种挑战和诘难,从而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有目的地选择当代西方流行的一些主要思潮,进行准确的介绍,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是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本刊从今年第一期开始,已陆续介绍了当代西方的一些经济思潮(以后还将陆续介绍)。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从本期起,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些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当代西方的哲学、文学等方面的思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最近,施密特在接受中国学者专访时说,国有企业是中国人民的命根子,应该否决私有化。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涉及上百万亿资本的所有制改革问题。改革不会有理想化的结果,必须学会设定底线和目标。当年,中国的国企改制采用了抓大放小的策略,总体上是成功的。中国对一些不关乎国家根本的国有企业大胆进行私有化,而对十几个重要领域的国有企业采用资产剥离、兼并、重组等办法,既保证了效率低下的国企不再成为国家的负担,也在重要领域保证了国家对经济的掌控。剩下的国企大体是垄断性的,关乎国家安全,其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