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韩 《党史文苑》2009,(4):50-51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分别提出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深化改革与不断创新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完善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人在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前后相继提出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和和谐动力论等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3.
向德平 《探索》2002,23(1):17-20
邓小平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改革动力论”,形成了社会发展的系统动力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改革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由"改革动力论""改革本质论""改革系统论""改革标准论""改革战略论""改革主体论"等一系列思想共同构成的科学体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邓小平改革理论的内涵,对于当前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其胜 《世纪桥》2009,(7):15-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围绕“社会主义为什么要改革”、“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怎样改革”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改革动力论、改革性质论、改革目的论、改革方向论、改革条件论、改革战略论、改革方法论、改革评价论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极具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改革思想;邓小平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试论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探索阶段、形成阶段和新的发展三个阶段,形成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并孕育着"和谐动力论"这一新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新的变化,为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南方谈话"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社会发展动力论、唯物辩证法和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论的时代化运用和发展,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设了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改革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的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13页)这既说明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又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在中国现代化的驱动力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和拓展了"改革动力论",提出了"改革创新动力论";在现代化的模式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全面实现现代化的两大创新性构想--社会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构想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构想;在现代化的视野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开放的文明观和积极的机遇观.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突出贡献,就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时代主题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和社会主义领导核心论等一系列科学论断。这些论断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思想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社会上形成了一些认识误区。为了打赢改革的"攻坚战",必须坚持改革信心不动摇,消除改革失效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消除改革"补课"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消除改革主体政府论、精英论;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不动摇,消除改革重点偏移论;坚持改革为了人民利益,消除改革唯经济发展论。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邓小平理论的实践生长点是: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的应运而生;二、社会主义改革动力论的应运而生;三、社会主义对外开放论的应运而生;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应运而生;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理论的应运而生;六、社会主义经济论的应运而生;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的应运而生;八、社会主义文化论的应运而生;九、社会主义“一国两制”理论的应运而生;十、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全新理论程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新理论。这个新动力论,不仅为唯物史观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一般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增添了理论光辉,而且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注入了活力。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含...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社会为蓝本,对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矛盾展开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并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三大具体社会矛盾。列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俄国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和必然性,提出了"人民内部不一致"的重要思想。斯大林在继承列宁社会矛盾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两类社会矛盾"的观点,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又否定社会基本矛盾,提出了"完全适应论"的错误观点,导致苏共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三十年来若干重大理论命题提出的线索与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三步走"发展战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命题提出的线索和过程分别进行概略回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回顾十月革命后的整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在革命方面,列宁"一国胜利论"提供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和信心;在发展方面,列宁"社会主义市场论"解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党建理论保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外交理论为社会主义寻找机遇。信仰、动力、方向与机遇四个维度旨在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也是为科学解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陈云提出三主三补论,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取向的渐进改革提供了思想先导。在改革开放起步时期,陈云提出主辅论和鸟笼比喻,着眼于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搞活经济,为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新的改革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全面改革时期,陈云提出搞好宏观控制与搞活微观的统一论,对稳步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铺垫作用。陈云的改革构想,是与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相互贯通的。  相似文献   

18.
正这里说的"两论",即是理论与舆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革命时期靠"两论起家",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的飞跃;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靠"两论当家",实现了中华民族由根本扭转命运到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飞跃,还需要"两论强家"。"两论强家",需要在理论宣传上着眼举旗定  相似文献   

19.
略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石仲泉发展动力探索的历史回顾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这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长期末解决的问题。一是在理论上不清楚,二是在实践中有偏误。列宁虽然讲过,在社会主义社会对抗消失了,矛盾还存在,但斯大林却认为“政治上和道义上的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论认为人的需要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个体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论的中国化实践正是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的。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论的精髓在于正视人的现实需要,坚持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建立"真实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