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人才测评 开发人才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才测评是一种知人、识人的系统方法 ,对人才资源开发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人才资源开发中 ,运用人才测评必须解决好人才测评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区域合作开发人才资源,顾名思义,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或者多个地区之间, 通过民主协商,以契约的形式结成“联盟”、“集团”, 在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引进与稳定、配置与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联合和协调行动。这是二十世纪末以来人才资源开发出现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它标志着人才资源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开发、由单个地区自主开发向多个地区联合开发、由内向型开发向  相似文献   

3.
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杨保娥浅谈当今世界都非常重视知识和人才的重要地位,视知识和人才为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努力开发人才资源,合理利用人才资源。党中央站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做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的原则。十六届三中全会对人才问题又作出了重要论述,进一步提出要积极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收和用好各类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完善激励制度,形成优秀人才脱…  相似文献   

4.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开发得好,可以实现经济腾飞;开发不当,则会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延误或影响我国的“四化”建设的进程,因此,探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用好现有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今人才竞争百舸争流、人才流动频率加快的现状,我们深感用好留住现有人才十分关键,它既是无锡市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事人才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和构筑人才资源高地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论大型国有企业人才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治国 《前沿》2006,(8):13-15
在剖析大型国有企业人才状况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先进的人才资源管理经验,以人才资源可持续开发观点为指导,建立了大型国有企业人才资源可持续开发“6S”系统,即可持续人才观念开发、可持续人才引进、可持续人才培养、可持续人才使用、可持续人才激励、可持续人才文化运营;并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实际,提出了人才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资兴市更新识人用人观念,全面启动人才工程,重用本地的,引进外来的,培养未来的,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能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的环境和机制,努力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 资兴市从稳定现有人才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用好现有人才苜先是充分信任,  相似文献   

8.
《就业与保障》2014,(12):42-42
10月28日,2014年福建省企业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高峰论坛在福州举行。作为2014年中国·福建海外人才创业周的系列活动之一,本次论坛由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主办,福建省人事人才研究所、福建省人才研究会、福建省企业经营管理者评价推荐中心、人民网福建频道、福州汇天下企业管理资讯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旨在进一步落实福建省“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厘清影响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难点和症结,推动企业人才资源的科学开发、创新开发,以更有效的企业人才资源开发驱动福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跨越发展,为人才培育与管理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9.
黄鹏 《桂海论丛》2001,17(6):80-83
人才资源开发是事关广西"十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全局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目前广西人才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如社会对人才吸纳力明显减弱;"人才紧缺"与"人才过剩"矛盾尖锐;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重重等等.文章就此提出了广西"十五"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渠道和确保开发渠道畅通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0.
创新型人才资源是人才中的高层次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甘肃省开发创新型人才资源,必须在正视人才资源开发现状和创新型人才资源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创新开发观念、思路和战略。  相似文献   

11.
◎“大开发观”是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大开发观”首要树立开发人才资源的观念◎“大开发观”重在开发人的潜在能力◎“大开发观”侧重于青年人才的开发◎  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青年人才资源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崛起,人才资源逐步取代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的大趋势,适时提出了人才“大开发”的新理念。这种新理念就是关于人才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战略性、方针政策和措施性的综合决策,是全方位、全过程、一体化人才开发的科学体系。可以这样说,如果社会…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随团到美国参观考察,就美国人才资源开发问题,从政府、市场、用人单位三个层面,较全面地了解了美国在人才吸引、培养、使用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特点。我们感到,在美国,用人单位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体,在人才资源开发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在人才资源开发中发挥着宏观调控的功能。 一、用人单位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体 知识经济时代,用人单位自身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决定了它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体,所有的管理者都负有人才资源开发的责任,必须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去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培训人才、激励人才。 1.发现人才的视…  相似文献   

13.
深圳经济特区人才资源开发有许多特点,如:以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人才总量的快速发展;以企业作为人才开发的主战场;以优秀青年人才作为主要开发对象;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人才质量的提高,以全新的理念挖掘人才价值;以灵活的机制激励人才;以灵活、宽松的环境便利人才的引进与交流等。这些都值得广西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学习和借鉴。广西在人才资源开发上存在许多不足,应借鉴深圳的经验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4.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才资源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先进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只有人才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才不断涌现,才能使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才能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造福于民。因此,开发好人才资源,是人事部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和实实在在的措施。必须结合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实际,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当前,辽宁最大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于人才这种资源,要坚持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协调,要秉承人才资源的衰变和可再生性规律.树立具有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人才观,即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人才理论,在人才的当代内部和代际之间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桥梁,在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发展需求的资源基础的前提下,实现人才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以促进人才开发、使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才开发战略刘承芳围绕宜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积极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好人才开发战略工程,走科教兴县之路。根据我县人才现状和人才结构,就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谈...  相似文献   

17.
论人才资源开发的规律性与协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又才 《政策》2004,(3):36-37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具有决定性的战略资源。人才资源开发问题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必须把人才工作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开发人才资源,要研究和把握其科学性和规律性。人才资源开发是有  相似文献   

18.
一、武汉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路 1.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武汉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开发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工程”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培养和使用提升到事关武汉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掘人才的潜力,用人才优势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着眼于武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人才结构和布局,促进人才  相似文献   

19.
谢宁炬 《浙江人事》2007,(11):42-43
经过几年的努力。桐乡市的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到2006年底万人拥有人才数达到了824人。但人才资源的总体状况和人才外流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人才总量仍显不足,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仍未缓解,高层次人才所占比重依然偏低;人才资源分布不均现象仍未扭转,外出求学的高校毕业生回桐工作人数偏少,引进的人才稳定性较差,外流情况比较严重。2006年我市引进人才1482人,外流人才244人,  相似文献   

20.
全国和自治区人才工作会议以来,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新战略,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