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莉 《理论学刊》2020,(5):32-39
两性平等和妇女解放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两性关系、实现妇女解放,首要的是实现妇女的经济解放,因为经济解放是一切解放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实现妇女的政治解放和精神解放,政治解放和精神解放是实现妇女解放的重要保障和基本路径。正是基于这一理路,马克思在晚年的"人类学笔记"中对两性关系和妇女解放问题展开了历史考察和思想探索。马克思晚年的这些可贵探索和思想成果,对于实现两性平等和妇女解放,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性别和谐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耀 《福州党校学报》2005,(5):27-30,69
两性关系是影响最为普遍的社会关系之一,性别和谐是人类最基本的和谐。从两性对立的角度来研究认识现实社会中的男女不平等问题,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使妇女解放事业走入误区;单纯的男女平等和女性解放运动也难以解决两性所面临的困境和尴尬。妇女解放运动理念需要进行现代转向即以和谐的视角替代对立,平等看待、处理两性关系问题将更有利于促进男女两性自由和全面地发展,有利于促进性别和谐。性别和谐与经济和谐、阶层和谐、民族和谐、区域和谐、代际和谐、生态和谐等一样,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女性意识的觉醒——浅析《紫色》中茜莉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爱玲 《理论学刊》2007,(5):126-127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紫色》充满魅力,它通过书信的方式表达了一个黑人妇女茜莉女性意识从混沌到明晰的觉醒过程,揭示了黑人妇女所遭受的压迫和不平等,从而指出黑人妇女只有自尊、自立、自强,才能获得平等、尊重和爱。小说也寄寓了作者自己对妇女解放的独到认识和见解,展现了女性意识回归现代两性关系后双性和谐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商品交换的“实质不平等”是指交换未能使当事人获得最大利益,有三种情况:“形式不平等”带来“实质不平等”;“形式平等”,由信息不对称带来“实质不平等”;“形式平等”,由垄断-竞争关系带来“实质不平等”。在垄断-竞争的二元经济模型中,垄断性经济和竞争性经济相互交换产品。垄断性经济以提高的价格提供数量不变的产品,竞争性经济以不变的价格提供数量增加的产品,反映了商品交换的“实质不平等”。我国若干部门劳动报酬呈相反方向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商品交换“实质不平等”的存在。对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经济来说,更重要的是使商品交换的“实质平等”在更大范围内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中央苏区歌谣中,体现男女两性关系的歌谣占有较大比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细读这类歌谣可以发现:身体与伦理恰恰是解读中央苏区现实社会中两性关系的关键因素。首先,身体洁净借助中共政权支持成为男女两性的共同追求,成为与反动男性、落后女性进行区分的标准,更成为影响两性关系以及妇女解放的重要原因。其次,基于身体洁净之标准以及自身政治需要,中共极力推动女性解放,倡导男女平等,进而使得女性在婚恋问题上坚持自由原则,并对男性提出新的情感诉求,这势必造成两性关系重构。最后,中央苏区女性在服从中共政治革命前提下开始了推翻旧伦理的实践,然而这一过程中革命与家庭伦理如何兼顾又成为一个难题,这关乎男性对两性关系问题的担忧,更关乎中共政权和军队的稳定。最终,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维模式在中央苏区新伦理中得到了保留。  相似文献   

6.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平等思想的集中表达。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讨论了两种前后相继的平等形态,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按劳分配的平等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按需分配的平等,宣示了平等具有高低不同的位阶,即平等不是共时态静止不变的,而是历时态不断演进的。通过批评按劳分配平等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权利”,马克思阐明了他对平等的根本信念,认为平等必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并最终消灭阶级;平等必须超越自我所有原则并反对天赋的应得;等等。马克思相信,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们所能拥有的平等将变得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好,最终达到人类平等的理想范型和完满状态,即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结果平等。  相似文献   

7.
凯·尼尔森对罗尔斯公平正义论的正义原则进行了比较与指头,着重指出“差别原则”与“平等自由原则”和“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之间存在内在矛盾,资源和利益的不平等分配并不能实现人们平等的自尊,同时也因为差别原则所导致的实质性不平等,而使自由成为“无用的自由”,尼尔森在指头中构建,提出了平等正义论的两原则,力图将平等贯彻始终,实现两个正义原则在平等维度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8.
王凛然 《世纪桥》2009,(18):21-22
本文探讨了陈独秀平等思想的来源、内容,并对其作出了初步的评价。陈独秀的平等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思想和个人成长经历;内容包括政治平等、经济平等、人格平等等几个方面;研究陈独秀的平等思想在学术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凛然 《世纪桥》2009,(17):21-22
本文探讨了陈独秀平等思想的来源、内容,并对其作出了初步的评价。陈独秀的平等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思想和个人成长经历;内容包括政治平等、经济平等、人格平等等几个方面;研究陈独秀的平等思想在学术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主张让所有人在起点上都拥有平等的资源,强调个人选择的责任性,以及通过保险市场来弱化或减少人们在市场竞争中因无情的运气、后天的残障等引发的不平等,通过转移支付、国家规制的方式来减少先天残障者可能面临的不平等。但是,由于德沃金资源平等理论的前提预设不周延,致使资源平等的核心要素荒岛资源、嫉妒检验和虚拟保险市场的存在不仅不利于缩小不平等,反而会扩大不平等。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对社会制度、社会整体价值偏好引发的不平等无能为力,更对个体的资源转化能力差异引发的不平等束手无策,以致允许多种形式的结果不平等大张旗鼓地存在。在此意义上,德沃金的资源平等含有明显的不平等意蕴,可通过差异平等进行修补。  相似文献   

11.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谭光定 《探索》2005,(2):181-183
我国的司法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设计者和实施者都面临共同的困惑: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怎样构建司法独立体制。法官独立作为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自然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对这一被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如何构建法官独立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特征,无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还是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指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贫困问题是令人十分担忧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贫困的消除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因此,扶贫方式的选择是我国政府财政面对的重大课题。在当前,政府要通过改革不合理的财政分配制度,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等措施,来逐步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不分的弊病很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现党政职能的科学分开。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理顺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等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党的领导和发挥国家政权机关职能作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党政关系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虽经长期探索,至今没有彻底解决.思考我国的党政关系必须从新的视角注入新的理念.从政党比较的视角,通过与自己历史比较、与本国现实比较、与苏共比较、与西方政党比较,进一步认清我国党政关系特点、本质和基本思路,是研究我国党政关系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党内选举失真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党内选举中存在种种失真现象 ,由此构成对干部权力合法性的严重挑战。要提高党内选举质量 ,应该以改革和完善党内权力结构为前提 ,以构建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为关键 ,以实施“城市带动农村”战略为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