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和众多家庭一样,这也是一个幸福美满、十分令人羡慕的家庭,一个由户主孙志华、妻子马加芹、儿子孙凡、婆婆候爱琴组成的四口之家,孙志华和马加芹结婚25年,小两口恩恩爱爱,相敬如宾,尊老爱幼,悉心经营着这个家庭。孙志华是四师六十八团三连的职工,今年46岁,担任大场保管,为人热  相似文献   

2.
3.
<正>在三师四十一团有一户平凡而又和谐美满的家庭,女主人叫周允、男主人叫贾中立,人们提起这户人家,无不对其点赞。因为这对夫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辛勤耕耘,依靠党的好政策和运用学习掌握的农业科学技术,不但率先脱贫,过上小康生活,他们的事业也因此蒸蒸日上,贾中立走上了连队领导的岗位,担任九连的书记兼连长,周允调到社区成为一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他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分享给职工群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48岁的周允是三师四十一团社区的工作人员,是团场里率先脱贫走上致富之路的名人,曾多次被评为团级的"三八红旗手""先进生产者",获得师级"科技致富能手""和谐小康家庭""最美家庭"等多项荣誉称号。勤劳敲开致富门1993年,周允夫妻俩毅然决然告别家乡,相互扶持来到当时发展比较落后但充满各种希望的四十一团。当时,所有的年轻职工在刚到连队时,每个人都分到几十亩地,但这些地都是荒地。一片荒凉的景象,加上艰苦的环境,陆续吓跑了  相似文献   

5.
今年36岁的杨艳霞,下岗后开办餐馆两年获利4.5万元,在自营经济的道路上勤劳耕耘出小康生活。 1997年,杨艳霞在农九师一六九团贸易公司担任保管员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就在这一年,公司经济效益下滑。公司决定裁员,她在公司领导没有公布下岗名单之前,毅然向领导提出了辞职,在人生的道路上又重新寻找新的发展目标。她经过两年的市场调查,筹集资金,学习烹饪技术,办起了“天天酒家”餐馆。  相似文献   

6.
正1992年,余耀华由河南平玉县迁来十二师二二二团良种连。刚到良种连时,领导安排他跟随班组承包,各种生产资料由连队统一垫支,产品上交单位统一处理,每月预发生活费。年终决算下来,扣除各种垫支和生活费用外,所剩无几,仅能维持家庭日常生活。1994年夏收以后,团连领导放开了手脚,允许他们单独承包,政策相对优惠,一时拿不出成本费用的,暂时仍由连队垫支,决算时全部扣除,但生活费用必须自理。余耀华觉得是  相似文献   

7.
今年35岁的黄新良,是1998年来到农四师六十八团二连参加工作的,上有67岁老母亲,下有11岁的儿子,是一个典型的三代同堂的家庭。夫妻俩从给别人打工、承包土地干起,一家人一干就是13年,硬是靠勤劳的双手和浓浓的亲情,在贫瘠的土地上共同耕耘着幸福,筑起了和谐美好的家园,2010年被评为兵、师、团和谐小康家  相似文献   

8.
人勤春来早,心喜憧憬多.农二师二十九团二十连承包户丁国栋来到自己的棉花地里开始忙碌了起来.丁国栋今年比往年更为积极、乐观.究其原因,丁国栋说:“是团场好政策加上二十连党支部对我真心帮扶,让我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相似文献   

9.
<正>农四师七十一团三连职工宋军生,今年47岁,妻子付萍今年44岁,儿子宋佳23岁,大学毕业,已结婚生子。如今已经当爷爷的宋军生和妻子、儿子、儿媳、孙子一家5口人居住在一起,生活幸福美满。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46岁的张银满,是十师一八一团七连的一名普通职工,说到他们家,无人不竖大拇指,他和妻子陈婵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辛勤耕作,依靠团场的好政策,走种养结合的道路,在一八一团七连这片贫瘠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率先脱贫致富,如今已过上了小康生活。他乐于助人、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美德也在连队传为佳话。他曾获得过团场"青年标兵"、"致富能手"等荣誉,2014年被评为团级"和谐小康家庭",2015年被评  相似文献   

11.
2月28日,春节刚过,在灿烂的阳光下,四十多岁的王雷正在自家的枣园里忙碌着。平整土地、加固边墙……虽然天色很冷,寒气逼人,但王雷却大汗淋漓。王雷是农三师五十三团良种连的职工,种植了20亩枣园。这几年,他积极参加团连举办  相似文献   

12.
13.
农九师一六七团二连女职工李新敏是团场的老先进,她作为军垦第二代,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辛勤工作了28个春秋。她在获得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自诒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章、兵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之后,近日又喜获农九师劳模称号。  相似文献   

14.
正机缘巧合,生意人变成种地农工2008年,年仅22岁的王燕伟经过同乡介绍,从河南老家来到南疆阿克苏开始了他的创业梦想。刚到阿克苏时,人生地不熟,只有初中文化的王燕伟,几次遭遇招工屡屡碰壁,最后经朋友介绍,决定将自己从老家带来的几万元拿出来,在阿克苏闹市区租了个店铺,开起了兽药店。别看王燕伟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闲暇时总是总爱  相似文献   

15.
农九师一六四团农机站回族职工马和平和妻子杨晓琴结婚22年,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从结婚就一直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他们勤劳致富,妻贤子孝,家庭和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当地传为佳话。结婚头两年,由于杨晓琴不是职工,生活来源仅靠丈夫一个人维持,日子过得相当贫困。1991年,团里开始吸纳新职工,她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毕竟自己可以参加工作了,可要是真的上岗,孩子当时还不到一岁正  相似文献   

16.
正在农二师二十七团四连汪贵军的辣椒地块,笔者看到夫妻俩正忙着除草、打药等田管工作,去年他承包的75亩辣椒纯收入19.8万元,被连队职工群众亲切地称为"辣椒手"。据了解,今年48岁的汪贵军,是农二师二十七团四连老军垦的后代,1981年4月他沿着父辈们的足迹,积极响应团场安排,参加了工作,当过砖厂工人、干过机务、植保,最后在四连当一名普通的种植职工。2003年到2006年,汪贵军在连队承包了30亩甜菜,夫妻俩起早贪黑,不怕吃苦,勤劳肯干,注重科学管理。他们承包的30亩土地从未亏损过,年收入都在2.8万元以上。2007年,连队4支条田中有一块45  相似文献   

17.
在二师二十一团六连,一提到肖家恩家,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们夫妻恩爱,互相提携,尊老爱幼,热心助人,百岁高龄的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他们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受到了单位领导和职工的一致好评。今年48岁的肖家恩,2000年从老家来到二十一团六连,一直和今年满100岁高龄的父亲住在一起。儿子儿媳去年刚  相似文献   

18.
<正>清晨六点,很多人还沉寂在睡梦中,可在四师七十一团邹学明家中,一盏孤灯映射着主人的勤劳,每天清晨,邹学明都准时起床,夜以继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七点开车赶到10公里外的新源县菜市场提菜,八点半返回,然后整理菜、卖菜,这样繁重单一的工作,邹学明已经干了18年了。现年49岁的邹学明1999年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