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金色的夕阳下,他开着单位新配发的公务轿车,缓缓地行驶在繁华的街道上。一个多月前顺利升任农业局局长的喜悦,还驻留在满面红光的脸上。刚走过车站,一个熟悉的背影便映入他的眼帘。像大舅!他靠边停下车,径直走了过去。没错,真的是大舅!大舅是乡下人,这次是来城里办事的。现在,大舅的事情已经办妥了,却错过了回乡的末班客车。他抬手看了看表,对大舅说:"今晚不回去了,我到县招待所给你开间房,那里条件很舒适。"他  相似文献   

2.
大舅来了     
正手机响了,电话那头传来母亲焦急的声音:"你大舅来了,说你表哥被纪委带走了,你快回来吧"。接到电话,我脑子里一片茫然。表哥是大舅接近40岁结婚后生下的独子,比我大不了多少。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回乡后一直在村上帮忙做事,前两年当上了村主任。表哥最近几年过得非常不错,去年在城里买了房子,最近还买了一辆汽车。推开家门,大舅"呼"一下子站了起来,满是老茧的双手一把抓住我的右手,"侄娃子,你一定要帮帮你表哥啊!""别急、别急,先坐下慢慢说。"我拉住大舅的手连忙招呼着他坐下。  相似文献   

3.
正家住抚顺市东洲区新屯街道莫地社区104号楼的孟祥祯老人今年76岁了,退休前是抚顺市原调味品三厂干部,已在莫地社区居住了28年。每天清晨,他都要绕着楼房走几圈,到附近的公园逛逛。十几年了,他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提及当年的莫地沟,老人的思绪  相似文献   

4.
正阳春四月,草长莺飞,昌邑市柳疃镇西付村大傅家公园里楼台亭阁、九曲长廊,聚集着听戏下棋的老人,漫步闲聊的年轻人,还有追逐玩闹的孩子,到处是一番热闹的景象。"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没事来公园和老伙计下下棋遛遛弯,咱过的一点儿不比城里人差哩!"西付村73岁的付恩纯老人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在一旁打太极拳的老人接过话茬:  相似文献   

5.
2012年3月的一天中午,陈福保老人照例来到村委会,我先给他盛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饭菜。等他吃饱了,我再拿出梳子和剪刀帮他理发。理完发后,老人穿上了外衣,却忘了扣衣扣,我帮他扣好后,拍着肚子比划着告诉他记住扣扣子,不然冷到肚子会不舒服,老人明白了我的意思,微笑着点头,也拍了拍自己的肚子。一切料理妥当,我给老人倒了一碗水喝,并为他准备好今后两天的粮食。临走前,老人用手比划着告诉我,他的菜刀不  相似文献   

6.
正冬日的罗甸依旧温暖如春。走进玉湖公园,市民们有的坐在草坪上沐浴阳光,有的在公园小道上游玩拍照,还有的在公园里休闲散步……尽情享受冬日的暖阳。随着罗甸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健全,每年冬天,很多北方地区人群就像"候鸟"一样飞到罗甸。正在玉湖公园散步的75岁河北籍老人尹彦清就是其中之一。他说:  相似文献   

7.
尊重弱者     
刘建明 《奋斗》2012,(9):63-63
斯路肯夫是苏联时期的伟大文学家。有一天。他在公园散步时,看到公园的角落里有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乞丐很羞怯。仿佛是鼓足勇气才伸出行乞的双手。大多数路人对乞丐视而不见,有的甚至还指指点点,这让乞丐伸出去的双手更加颤抖。斯路肯夫非常同情乞丐。心想一定要给点钱.至少能让其饱餐一顿。可是,他搜遍了全身也没有找到一分钱。望着乞丐充满期待的双眼和颤颤巍巍的双手,他感到十分过意不去。思索了片刻之后,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爱,是良心的一种自我表白。曲沃供电支公司城市班32岁的共产党员和波,就是用这样的善心,对一个原本素昧平生的老人的关爱一直坚持了5年。如今,他已经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尽管他的工资收入还不算很高,他却按月给老人送去50元零花钱。冬天快要来了,他送去棉衣、棉鞋、棉帽;春、夏、秋季到来之前,他又送去一件件换季的衣服;老人生病了,他给老人请医煎药,同老人拉家常,听老人讲故事,给老人说宽心话。他日复一日不图回报地做着这件事,并决心把对老人的关爱一直默默地延续下去。我有责任让他生活得更好2002年3月的一…  相似文献   

9.
张达明 《党课》2012,(8):22-23
事情还要从2008年说起。这年的5月30日,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首府哈特福德市的公园街区,78岁的老人安杰尔·托里斯去街边小店买了一箱牛奶准备过街回家,突然,一辆小车飞速驶来,将他撞倒又从他身上碾压过去后一路飞奔逃逸。  相似文献   

10.
<正>1930年,我出生在淄博,因家里贫穷,年仅11岁就跟着父亲下煤窑挖煤挣钱。我12岁那年,也就是1942年,在一个深夜里,我大舅李景龙(1938年参加革命,是党的地下工作者)从山里回来,在淄博小煤窑联络矿工,要他们从矿上"偷"炸药支援抗日战争。从此,我就跟着大舅,帮他"偷"敌人的炸药,运往抗日根据地。我们的行动被敌人发觉后,大舅就带着我参加了八路军。  相似文献   

11.
石河子开发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龚皓,主要负责开发区疫情防控、信访、综合治理等工作.身材高大、皮肤黝黑,衣着朴素的他每天工作相对比较繁杂、琐碎、重复,一份份文件传达落实、一遍遍电话沟通核实、一份份报表汇集填报……他保持着每周如一日的工作状态,冲锋在一线、服务在一线.虽然忙碌辛苦,但他从不抱怨,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97年7月21日下午,已经奄奄一息的射洪县离休干部李志信,用微弱而又恳切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呼唤:“我想见——蔡局长,我想见——蔡局长……”半个小时后,县民政局局长、党总支书记蔡绍福风风火火地赶到李志信的病床前。老人吃力地把目光转向蔡绍福,断断续续地说:“你是——国家——最好的干部,百姓——最好的官。”说罢,他紧紧拉着蔡绍福的手,微笑着闭上了眼睛。“你是国家最好的干部,百姓最好的官”,这是一位古稀老人在弥留之际对蔡绍福的高度评价,也是射洪县百万群众对蔡绍福的共同称赞。去年国庆节前夕,蔡绍福光荣…  相似文献   

13.
正在鹰潭的白鹭公园,人们常能看到一对精神矍铄的老人携手漫步。碧波荡漾的白鹭湖和花柳蹁跹的美景,为这对牵着手散步的老人平添了一份祥和与温馨。谁都想不到这对已共同走过74年的老人,历经了怎样的人生传奇。男主人叫陈显明,1928年6月出生于内蒙古宁城。1947年参军入伍。因其身材魁梧,一入伍就被分在十九分区警备团三营机枪连。他于1948年参加了辽沈战役砬子山阻击战,此时已升任班长的陈显明带领全班冲锋在前,  相似文献   

14.
拍案惊奇     
正对唱山歌近日,广西一阿伯在公园听完山歌迷了路,因他只会说壮语,巡防队员只听出他是武宣县人,再未寻得有用信息,于是灵机一动,唱道:"阿弟我幼小离家,龙城创业把家安……"老人对道:"老翁大远武宣人,团聚柳州看儿孙,老翁今年七十有四……"对山歌中,民警了解到老人的情况,通过公安网信息查询,很快联系上其家人。村庄点评:学点才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傍晚时分,海淀区万寿路街道一个社区公园里,响起一阵欢快的琴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拉着手风琴,身边围着一群学生,和着音乐,身体轻轻晃动。天渐渐黑了,但学琴的人们仿佛没有觉察。“天黑了对大家也没有影响!”原来,学琴的是一群盲人学生。  相似文献   

16.
84岁的林萍老人这几天病了,饭不爱吃,觉不愿睡。吉林市北山公寓的护理员一遍又一遍地询问她想吃点儿什么,喝点儿什么?可老人就是一个劲儿地摇头不说话、护理员找不着能使老人开心的办法,就想起一个人来:“让你姑娘来看你吧。”林萍老人的脸上这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不一会儿,一位女同志领着一个孩子急匆匆地赶来了,拉着林萍老人的手问寒问暖.当得知老人头晕、腿抽筋时,就马上到医院给老人买来药,侍候老人把药服下去。周围的人看到林萍和她又说又笑的,都高兴地说:“姑娘,你这几天没来,老太太惦记得够呛。”林萍老人笑呵呵地…  相似文献   

17.
大爱无言     
<正>他是一名法官,兢兢业业的法官;他是一名孝子,远近闻名的孝子;他是一个热心人,坚持自信乐善好施的热心人;他是一个坚强的人,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人;他是一个癌症患者,父母、岳父母四个老人中,有三个癌症患者。多年来,他穿梭于家与医院之间,忙碌在四个老人膝下,送走两个老人,仍照顾着两个身患癌症的老人。他的脸上永远挂着笑容,照顾了这个照顾那  相似文献   

18.
安文斌,西宁市城北区司法局局长,他第一次见到老人,是在1991年,那时他刚调到马坊派出所担任管区民警,也就是片儿警。在辖区入户调查时,他时常看到一位年迈力衰的老人挑着沉重的水桶颤巍巍地向巷子深处走去。老人偶而外出散步的时候.依然孤身一人,陪伴在他左右的,是一只乖顺的小黄狗。居委会的人告诉他.这位孤寡老人名叫张德林.今年已经86岁.独自一人生活在省矿建公司家属院已有几十年了。望着老人孤独的背影.安文斌的心隐隐作痛,他陡然生出一个念头:帮助和照料张德林老人!  相似文献   

19.
扫山人     
张丽 《当代贵州》2014,(28):32-33
正在黔灵山公园里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身穿黄色环卫服,手里不停地摆动扫帚,默默地为这个公园装扮着美丽——他们就是公园的扫山人,杨胜全是他们中的一员。65岁的杨胜全是四川人,在黔灵山公园做扫山人已经6年了,身体硬朗的他干起活来特别麻利。杨伯每天需要从早上7点工作到下午6点。"您不觉得累吗?"记者问,他说:"不累,我也喜欢这些山山水水,这个工作,不仅能保护公园环境,自己也很愉快,我开心着呢!"在黔灵山公园,像杨胜全这样的环卫工人还有50多位,  相似文献   

20.
6年来,为了建设平安社区,他专司社区治保,常年巡防在防止偷盗、排查安全隐患的一线;他担任社区“120爱心应急担架队”队长,累计上门义务护送就医老人230余人次;他不顾个人安危,舍身救火……他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居民安危的守护者”。 他就是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公园北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高玉汉。 2006年的一天,社区书记赵艳秋、主任张玉新来到在家照顾父母的高玉汉家探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