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高志英,一师沙水处水库管理所的一名普通闸点职工,提起她的一家人,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们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家庭和谐,他们用生活的酸甜苦辣、点点滴滴诠释了家是爱的港湾的真谛。高志英上有87岁的公公,中有患自闭症的大姑子,其实比她就长两岁。有一个女儿,去年大四刚毕业,现在阿克苏打工,虽说五口之家,女儿常不在家,家里就她和丈夫、老公公、大姑子,家虽然不大,但这个家始终充满了幸福、充满了快乐。  相似文献   

2.
<正>在二师二十九团梨华社区,有一位被老人们称赞的"好闺女",她用自己的辛勤与真爱,悉心照顾着一群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她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真情书写人间大爱,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她就是二师二十九团蓝翔敬老院院长王丽萍。  相似文献   

3.
家风抵万金     
正家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个家庭有了好的家风,这个家庭就很和睦很团结;千万个家庭有了好的家风,我们这个社会就很和谐,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就有了向心力和凝聚力。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出竹,直似儿孙。这是郑板桥先生倡导的家风。曾国藩的家训里有一句话":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所谓"撑起  相似文献   

4.
正在农二师二十二团八连有一个令人羡慕的三口之家,他们夫妻恩爱,相濡以沫;他们尊老爱幼,热心助人;他们礼让邻里,团结互助;他们教子有方,精心培养下一代。他们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点滴情诠释人间真爱,受到连队居民的一致好评。他们就是和谐小康家庭谢建平一家。  相似文献   

5.
徐志民 《实践》2014,(12):38-38
<正>记者随着科左中旗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梅园雪来到保康镇巨宝山村村民房殿军家,为的是给他家送去"测土施肥建议卡"。一进屋,只见几个老庄稼把式正围在一起唠种田的事。看到梅园雪,他们就像见到老朋友,全没有客套话,把梅园雪围在中间,这个问他家该用什么种子,那个问肥该怎么施。梅园雪胸有成竹,一一为他们答疑解惑,好像早就为他们备好了答案。提起梅园雪,科左中旗的农牧民如数家珍:"她就是我们种粮人的圆梦人,她把全旗玉米单产提高了300斤,创造了亩产2300斤的全区玉米高产纪录,让我们旗连续9年粮食总产位居自治区第一名……"  相似文献   

6.
黄平县计生局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用真心、真情、真爱去践行"三个代表",用自己的行动把党的温暖送给了人民群众,用真情换来了广大群众的赞誉,演绎了当今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流传着"五个一"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步步深入和减员增效力度的不断加大,部分国有大型企业非在岗职工党员数量急剧上升.大庆油田公司党委根据社会、企业和非在岗职工党员的需要,探索创建了油田社区党员联系服务站模式并取得一定效果.如何让非在岗职工党员有"家"、"有所为",使社区党建更具活力,社区管理、服务更上档次?怎样让一些有志于、热心于公益事业的非在岗职工党员在社区这个大平台上奉献真爱?这是许多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对经历过地震的人们来说,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因为家是地震后人们所有精神的寄托。"4·20"芦山地震中,家园的损毁让芦山的老百姓心碎,也让全国人民牵挂。时隔整整一年,当记者重新回到这个曾经饱受摧残的地方,最关切的问题就是他们的家建好了吗?如此多的困难和矛盾"4·20"芦山地震后,很多百姓家没了,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这个巨大的疑  相似文献   

9.
正在六师红旗农场农八连,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夫妻恩爱,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热心助人。他们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有家就有爱、家和万事兴的真切内涵,成为十里八村乡亲们交口称赞的模范家庭,分别被农场、六师评为"和谐小康家庭",2013年又被兵团  相似文献   

10.
正武大捉奸被踢伤后,潘金莲依旧和西门庆每日"做一处"。但他们也知道,武二总是要回来的。这让他们的好兴致骤然降温。好在,他们有王婆。王婆给他们出了个主意,让他们分两步走:第一步,把武大结果了,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第二步,等待夫孝满日,大官人娶了家去,做个长远夫妻,偕老同欢。当天夜里,潘金莲就亲手用西门庆提供  相似文献   

11.
<正>这是农二师二十九团十三连一个平凡而朴实的5口之家。邵道理和刘海兰夫妻都是二十九团十三连的普通职工,他们育有一儿二女。66岁的母亲一直跟随着他们生活。他们生活在一起20多年,家庭中所有的成员都在为这个家全身心地付出,一切都是那么普通而又寻常,在这个家中,他们相互照顾、相扶相携和睦相处,演绎着人间最真、最平淡的幸福。2009年、2010年他们的一家被师、团授予"和谐小康家庭"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2.
"家"是一个字,里面有平坦、有曲折,还有不起眼的点点滴滴。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是沙漠中的绿洲,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它都会为你排忧解难。在天康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你都可以看到一个个兢兢业业、尽心尽职的工作者。与其说他们是工作者,还不如说他们是与天康荣辱与共的建设者、开拓者。刚刚进入天康这个大家庭,我  相似文献   

13.
<正>农六师奇台农场一0八社区城管办职工刘月英18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并把一双儿女送进了大学的校门,一家4口享受着天伦之乐。用她丈夫的话说:"我们家全靠我的妻子,不然这个家就难以维持,更谈不上让两个孩子上大学了。"15年前的一个下午,当时正在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70岁的陈洪国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有患病多年卧床不起的90岁老母亲,有大他岁的贤妻,还有3个健康活泼的女儿他与妻子王凤云1967年结婚以来,相知相守,相濡以沫;作为丈夫,他做到了关心爱护家人;作为父亲,他做到了慈爱善良;作为儿子,他做到了百事孝为先。多年来,他在这个大家庭里用真爱和理解,与家人相伴走过了47个春秋,一大家子人和睦相处、四代同堂共同渡过了前半生当中最轻松、最舒心的时光,用真爱铸就了一个幸福温暖的港湾,连续三年荣获八师一四八团和谐小康家庭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正在兵团第七师一三七团金边南路社区,有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他们热心为社区服务,维稳巡逻、清理垃圾、扶贫济困……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多年来,这支200多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用他们实际行动感动着社区的居民,几乎所有的居民都说:"他们是我们这个美丽社区里的最美的人……"  相似文献   

16.
<正>"连心工程"是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于2009年11月启动实施的一项以扶贫帮困为主要内容的为民工程。一年多来,大武口区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参与、无私奉献,用热心、用真爱去温暖和帮助困难群众,使帮扶对象真正得到实惠,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我很色。我承认。一听到他们说"男人嘛,长相无所谓的",我就来气。一想到这句话的潜台词是"男人嘛,有事业就行了",我就更来气。一想到这个"事业",其实说白了就是指钱,我就气得胃疼。说男人长相无所谓,那是纵容。说男人有"事业"就行了,那是势利。这种观点又纵容又势利,用一种虚伪来掩盖另一种虚伪,我不同意。男人怎么就长相无所谓呢?这简直跟说"美国人嘛,国际法无所谓的"一样没道理。我的"色",可以追溯到初中时代的"初恋"。初中的时候,我们班最英俊的男生,坐在我后面。他有全班最酷的平头,最长的腿,最白  相似文献   

18.
幸福人家     
正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归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代替的温度;家就像是一瓶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宽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内涵。在我们身边,有一个这样的家庭。他们是九师一六八团北区八连邹肃礼和戎颖家庭。今年69岁的邹肃礼是一位团场退休医生,戎颖是一名连队退休职工。他们养育了3个女儿都已成家立业,现在都在团场的各个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结婚43年,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正郑开琴是一师十三团二十连的一名女职工,1964年出生于四川省。1990年,她听朋友说新疆遍地是黄金,只要有一双勤劳的手,就能致富。为了摆脱贫困生活,她来到一师十三团,认识了同样来自四川的小伙刘守玉,他的朴实能干打动了郑开琴,从此开始了婚姻生活。初到男方家时,妹妹们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位肯嫁给他们这样家庭的漂亮嫂子。年迈体弱多病的婆婆用信任的目光把"家权"交给了她,从此郑开琴便挑起了家庭重担。  相似文献   

20.
正虽然中外都有"代沟"这个东西,但好像没有一种代沟比中国"60后"和"70后"与他们父母之间的代沟更深。依我看,这是一条世界顶级水平的代沟。一位经常坐飞机出差的中国朋友想让一直坐火车硬座的母亲更舒适地回老家一趟,就对她说:"我有里程兑换的免费机票,这个月不用就作废了,要不你坐飞机回老家一趟?"结果他母亲不仅不回去,还担心"浪费"儿子的"免费"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