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柚 《党员文摘》2021,(3):60-61
1我爸早两年还是很帅的,这一点我必须先说清楚。现在他有了啤酒肚,其实也很帅,这一点我也没法否认。有一次,我跟我爸说:"要不你别喝酒了,算算你买酒的钱,省不了多久就够给我买一个手机了。"我爸反问我:"我什么时候说过不给你买东西吗?为什么要我戒酒?我不喝酒哪来的钱给你买东西?"我第一次开始思考,这个啤酒肚越来越大的男人是不是真的爱喝酒?他每次和别人出去吃饭,点那么多菜,有几样是他喜欢的呢?那他喜欢吃什么菜呢?  相似文献   

2.
他下班回家时,儿子也放学回家了.儿子让他买布郎吃,他说什么布郎,儿子说一种水果,美国进口的.他说哪有这样东西,儿子说有,我同学都吃了.他说既然有这种东西,说不定人家会送我们,你看看人家送的东西里面,有没有这种布郎,儿子没去看,儿子说没有,里面只有荔枝、龙眼、芒果,没有布郎.他说没有怎么办呢?你吃荔枝吧,那是水果之王.儿子说我不吃荔枝,我要吃布郎.他跟儿子说话时,一个人笑着走了进来,来人喊他一声钟局长,一脸卑谦.他不是很熟,便说你是?来人说我是××呀,上午来找过你.说着.把一个包放在他跟前.他好象想起来了,便说你是××呀,又  相似文献   

3.
中奖记     
王发财真的发了财。他买的体育彩票中了特等奖,奖金高达300万元。整整一夜,王发财兴奋得都未合眼。天一亮,他就来到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等着兑奖。刚走到门口,就被一个满脸横肉的年轻人叫住了,“喂!你来干嘛?”“我是来领奖的。”那个年轻人拿过王发财的彩票看了看说:“现在刚上班,兑奖只怕还得个把小时。你要是不想等的话,把彩票卖给我算了,我还会多给你两万。”“卖给你?”  相似文献   

4.
朋友是做证券生意的,整天满世界跑,难得见他一面。我们通常的联络方式是打电话。有一天晚上,他打电话来,我们东南西北地聊。他突然问我:"如果让你花一元钱,可以买到你哪一天会死的信息,你买不买?"我想了想,摇摇头说:"不买。""为什么?""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知道自己哪天死。  相似文献   

5.
近日,笔者在一座名山门前排队购票,忽有一车队呼啸而入,我也跟随其后,却被拒之门外。工作人员告诉我,人家是领导。我听后不知所措。回家之后,和邻居谈起这件事,众人都笑我傻。他们告诉我:现在,有些领导在自己管辖范围内旅游、看戏、看电影等活动一般都不买门票。难道我错了吗?是不是有什么规定?我查了不少资料,没查到新规定,反而查到: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董必武原本喜欢看京剧,每次去剧场都是自己掏钱买门票。可后来发现有几位按规定跟随他的保卫人员进剧场是公家购门票,心中顿感不安。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不仅自己买门票,还为工…  相似文献   

6.
张雨生 《唯实》2003,(4):93-94
买盗版书很不光彩。据说 ,在西方文明国家里 ,买一本盗版书 ,就像做了一次小偷 ,自愧而不安。但我还是不隐讳 ,我买过盗版书。我买书只有两种选择 :一是想读的 ,需要的 ;二是价格合理的 ,最好能打点折扣。是不是盗版 ,我识别不出来 ,也没办法问。真问 ,能问得出来吗 ?是盗版 ,谁会承认呢。在瓜摊上 ,你问卖瓜的 :“你的瓜是甜的 ,还是苦的 ?”人家不仅不回答 ,还怀疑你有精神病。有人说 ,盗版书好识别。“印刷粗糙 ,纸张低劣 ,错字连篇。”这是曾有过的情况 ,也是极而言之。同样 ,正版书又何尝没有这种情况 ,出版社出的劣等书还少吗 ?当今之…  相似文献   

7.
为希望吆喝     
每天清晨6点,酣梦中的我就会隐隐约约听到一个中年男子的吆喝:“买粽子哟——醪糟汤圆——”我已把这吆喝声作为我按时起床的信号,也作为自己不敢懈怠每一天平凡工作的忠告与鞭策。这是一种传统而落后的行商方式,比坐商要辛苦得多。有一天,我在买他粽子的时候,与他闲聊起来。他说,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他就骑着这辆载有200多斤货物的三轮车沿街叫卖,估计一天至少得骑100多公里路程。我问他一天要吆喝多少次,他笑着说:“没算过,不过我一分钟至少吆喝3次。全天上街14个小时,用于休息的时间不足半小时。”我默算了一下,他一天至少要吆喝2500多次。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他说,他每一次吆喝都是极其认真、卖力的。当我问他生意  相似文献   

8.
打火机春秋     
吃罢晚饭,陈县长出去转悠,他习惯性地拿出一支烟,也习惯性地掏打火机,但他掏遍了全身也没有掏出来。他无奈地走向一商店,摸出一元钱让老板拿一个打火机。这时,县纪委仇书记醉薰薰地路过这里,撞见了他,问他干什么,他说买打火机。仇书记说:"那玩艺儿还要买吗?明天到我办公室,我送你十个!"待仇书记走远了,陈县长骂道:"你熊个逑,老子在位时比你风光多了!"  相似文献   

9.
底线     
一次,一位在江南开锁厂的老板说他的买卖很兴旺,日进斗金,很快要上市了。我问他何以如此发达?他答曰:"现在的人富了,有钱有物,自然要加锁买锁;再有,我的锁科技含量高,一般技术很难打开,而且不断技术更新,所以市场总在我手里。"我笑道:"我的一位好朋友说世界上他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锁,因为锁是对人不信任,是用来防人的。"锁厂老板眉毛一挑说:"不防人  相似文献   

10.
县长一行人到胡瓜镇检查工作。开完会,刘镇长小声对他说:“您的西装袖子上掉了一枚纽扣。”县长抬手一看,真的少了一粒,他说:“准是掉在你这里了。我回县里有急事,你帮我找找。这套西装是我出国时买的,花钱多少不说。问题是上面的纽扣在国内很难买到。”刘镇长满口答应。  相似文献   

11.
牛锐  杨思明 《先锋队》2015,(8):41-42
现在生活好了,家庭经济状况也宽裕了,但一些家长仍然很纠结,原因是有的孩子似乎永远也不知足,他们的花花点子层出不穷,不胜枚举,令父母难以招架。比如孩子有了一个书包,见到另一个新书包,又一定要买;孩子在商店看到玩具,立即要买,妈妈说回家拿钱,他会哭闹不止。父母有时也会感叹:自己小时候什么也没有,也觉得很幸福,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有了,为  相似文献   

12.
宫维民同志: 我碰上一个消费上的问题,请你给我指点一下。每当换季时,商场就挂出牌子,减价处理一些商品,我买不买?还有,我想买家电,比如电脑,但是,电脑发展很快,价格变化很大,我买不买?请你给我讲讲在购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长春 刘刚 刘刚同志: 来函收到。所谈的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这里涉及到一个如何科学消费的问题。 谈消费有个前提,就是需要。你需要了,才能买。要买,也是选你中意的和你能买得起的。就说换季买东西的问题,不能说买或不买。一般老百  相似文献   

13.
见贤思齐 《党员文摘》2023,(7):M0002-M0002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喜欢养鸟,他的同事卡尔却说:“鸟太脏,我是绝对不会养鸟的。”詹姆斯说:“你敢和我打个赌吗?你只需将一个空鸟笼挂在房中,那么你就一定会买一只鸟装进去。”卡尔说:“这不可能!”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春节前,我和儿子到市场筹办年货,正溜达着,我的目光被果摊旁的冻梨吸引了。"咱们买一筐回去吃吧。"我跟儿子提议。"家里有那么多新鲜水果都吃不完呢,还买啥冻水果?再说,也没营养。"儿子说。也是,家里的冰箱里不仅有苹果、橘子这些常见水果,还有榴莲、火龙果、哈密瓜这些经长途运输而来的水果。在寒冬腊月里,居然还能吃上大西瓜、水蜜桃,这在20世纪70年代——那个只能啃冻梨的年代,是我做梦也不敢想的。小时候,每到年跟前儿,父亲就会四处托人弄一张水果票,买一筐冻  相似文献   

15.
漫画幽默     
结果 一个给受贿的官员当秘书的女子当庭作证,法官严厉地问: “你知道作伪证会得到什么结果吗?” “知道,上司说给我买一枚钻戒和一件小貂皮大衣。” 条件 丈夫问妻子: “如果我的生活中也有了莱温斯基,你能原谅我吗?” 妻子说:“能。不过,你得先当上总统。” (据《漫画月刊》)  相似文献   

16.
答询     
党务问答 犯了错误的党员是否可以继续担任入党介绍人? 我是一名预备党员,还有半年转正。不久前,我的入党介绍人因经济问题受了处分。请问,他是否还可以继续做我的入党介绍人?对我入党是否会产生不利影响?盘锦 肖可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到花鸟市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前标着:这只鹦鹉会两种语言,售价300元。另一只前则标着:这只鹦鹉会四种语言,售价600元。到底该买哪一只呢?两只鹦鹉都是毛色光鲜,  相似文献   

18.
正有这样一则寓言。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老人前来点化他。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你如何用它?"乞丐回答说:"这太好了,我可以买一部手机呀!"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要买一部手机?""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哪里去乞讨。"乞丐回答说。上帝很失望,又问:"假如我给你10万元呢?"乞丐说:"那我可以买一部车。以后,我再出去乞讨就方便了,  相似文献   

19.
正编辑同志:我爱人是一名基层单位的领导。前不久,他单位的一名职工在工作期间用办公电脑观看综艺节目,被暗访的县纪委工作人员发现,因此受到行政警告处分。我爱人因为负有领导责任,被组织上进行诫勉谈话。这些年,他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多次受到市县表彰,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自从组织上对他进行诫勉谈话之后,我公公、婆婆的心情一直很低落,担心他的事业受到影响。请问编辑同志,党员干部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会被进行诫勉谈话?诫勉谈话属于组织处理吗?会不会影响表彰、提拔?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党员》2014,(1):79-79
在困难面前,人一般会有两种思维,即呈现困难和解决困难。两种不一样的思维会带来不一样的底气,而这种底气最容易呈现在客户那里的是对产品的自信与否。相信业绩能完成,而且能想出办法,这种文化理念不是某一个人需要有的,而是整个销售团队都需要的。销售团队最关键的是要有赢的信念:一定能搞定。销售人员内心的力量、张力和霸气非常重要。他约不到客户,就会想,“我还不信我约不到你”,那他就一定能见到。“你不想见我是吧?没关系。你不买是吧?也可以。但是我一定要见到你。你给我一个不买的理由,我就要给你一个选择的理由,一个购买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