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难忘的1976.09.09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开国领袖,我的爷爷毛泽东与世长辞。我的父亲毛岸青和母亲邵华在家中设立灵堂,父母当时紧紧牵着我的小手,在爷爷的遗像前宣誓,告诉我要继承爷爷遗志,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那时,我刚刚6岁半。屈指算来,不觉40年的岁月过去了,我也从孩提跨入不惑之年,但我依然能够记得当年的情景,并在经历了岁月流年的沧桑后,更加理解父母当时悲痛的心情。  相似文献   

2.
我出生在一个与党联系很深的家庭,爷爷年少参军,跟随着党南征北战。抗美援朝。小的时候。我经常将爷爷的军功章翻出来,触摸着爷爷身上留下的子弹伤痕,听他讲每一枚军功章背后的故事。真实的历史让我从小就对党有一种敬仰之情,崇仰党的伟大。爸爸是一名普通的水电人,印象中的父亲总是兢兢业业地工作,老老实实地做人,周围的人总是在说:“你爸爸真是个好人啊!”。那时我只知道父亲是个党员,一个平凡而认真的党员。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于我们头上的日月星辰,一个就是深藏在人们心中的崇高信仰。从小到大,家庭对我的潜移默化,让我始终积极要求进步,从少先队员到共青团员,成长的路上我一直沿着党所指引的方向追求着。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0,(15):71-71
爷爷训孙爷爷每天接送上小学的孙子,很累。爷爷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会骑自行车了。”孙子说:“爷爷吹牛,你那时还没自行车高呢。”爷爷觉得话说大了,便解释说:“我是站在凳子上骑的。”爷爷怕孙子怀疑。又红着脸补充道:“不信问你爸,  相似文献   

4.
想念黄河     
在西部开发号角劲鸣之际,我不由自主想起了黄河。 那时我独坐于书桌前,眼望着昏黄的灯光,仿佛有一片黄河之水,漫过天际,铺天盖地汹涌澎湃地向我涌来,浑黄色的河水以其粗犷的喉咙唱着雄浑的 交响乐。 我静静地坐着,享受那涌来的河水每一个浪头藏着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谈到黄河,爷爷就说起那泛滥的河水,像一群饥饿的野狼;说起那--木船;说起那些年月里有过怎样的艰辛和磨难。黄河,是一条苦难的河,它给人苦难也使人勇敢。我记忆中的爷爷已有几分苍老,脸上布满皱纹,额前被风雨沧桑冲刷出条条沟壑,手皮裂开,青筋暴起,可他依…  相似文献   

5.
正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英雄形象,而我心目中的英雄是我的爷爷——马永顺。从我记事起,爷爷就整天扛着镐头、拎着水桶去种树,他不但自己去,还让全家人都跟着他一起上山造林,四五岁时,我也加入了"马家军"植树造林的队伍,望着栽好的树苗,爷爷总会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要珍惜林木,保护大森林。如今,爷爷离开我们已经18年了,但他传承下来的严谨家风和环保理念却一直影响着我,指引着我不断前行。响应号召,伐木救国  相似文献   

6.
我的爷爷是一位农民,同时也是一名98岁高龄的老党员,至今爷爷还享受着政府给予的特殊补贴。受爷爷当年冒着生命危险用小独轮车为解放军运送军需物资的战斗事迹的感召,带着对党的热爱,我高中毕业后毅然参了军,期盼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党史文汇》1999年第5期登载的《难忘“五楼作风”》的追忆文章,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拜读此文,我十二分的感慨,一种敬仰、一种思绪、一种渴望与之俱来,禁不住想把自己心灵的共鸣叙说出来。过去,我对这些老领导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事迹也略知一二,但那时他们是历史在自己心目中树起的一座座丰碑,是伟岸的,好似平凡的人不易学到的,可望而不可及。摊忘“五楼作风”》追溯了他们过去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和不同侧面,朴实地再现了他们的高尚品质,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可以学得着…  相似文献   

8.
别说岁月无情,别说往事如烟,多彩的世界怎能预言前行者的脚步。时间可以尘封一切,又可以改变一切,但始终没有抹掉的是我记忆中那层层叠叠“车”的变迁。小时候,我最喜爱的东西就是爷爷那个我眼中旗杆一样高的马车鞭子和那笨拙的钢轴车。爷爷是生产队里的“老板子”头,长着柞树皮一样僵硬的脸且脾气很犟,谁也不能动他那视为“最高权威”的鞭子。爷爷经常赶车去村外的镇里,我也经常能听到关于高楼、汽车以及许多神奇的故事。终有一日,爷爷又要去赶集,我一边扫地、倒水、烫酒,一边哀求爷爷带我去。爷爷三杯酒下肚后,柞树皮一样的脸…  相似文献   

9.
《党建》2015,(6)
<正>和奶奶整理柜子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一张边缘已经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爷爷(冯云)穿着军装,和老战友站在一起,显得精神抖擞、血气方刚。看得出来,这一定是爷爷过去打仗时候留下的照片。以前,我只是从家人的只言片语中听说过一些爷爷年轻时候的故事。看到这张照片,好奇心驱使我缠着爷爷,讲他抗日的故事。"日本人进村里以后就开始扫荡,许多村里人都没躲过鬼子的刺刀。"爷爷坐在沙发上回忆起他的  相似文献   

10.
正泡菜是我们生活中的调剂品。在现代,我们这一代人是吃着妈妈自作的泡菜长大的,可自己是不会泡制泡菜的。每一次吃着别人拿来的或咸或酸的泡菜,心里都有种异样的感觉。记得那时高中住校的我,经常在周日返校时带上满满一饭盒妈妈自制的过油泡菜,可每次吃时都会有些不满意:泡菜是咸的。回家后就会责问妈妈:"妈,别人泡的菜都是酸的,你怎么泡的菜是咸的呢?我吃我们同学的那酸菜炒过后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总记得母亲给我讲她和爸爸来石河子看房子的故事,那时候我还小,在爷爷家待着,父母到石河子看房子,房子刚交工,地下管道长长的地沟还没有填埋.母亲和父亲边走边聊着天,说着说着话,母亲一回头父亲没了身影,赶忙返回找,发现父亲掉到了地沟里.回来给我讲述的母亲笑得乐开了花,每每带我经过曾经地沟的位置,依然会给我讲起这个故事.那时我才知道,在我生活的小镇外面还有一个城市,叫石河子.  相似文献   

12.
正几天前,家里的长辈对我说,希望我能在爷爷的纪念活动上代表我们全家发言。我感谢长辈们给我这个机会。这不但给了我一个表达的机会,也给了我一个思考和自我教育的机会。它督促我把对爷爷的感觉、感情和并不清晰的想法、认识整理清楚。想法是一个混沌的整体,而词句是些清晰的断片,尽  相似文献   

13.
菜玉     
一辆辆彩车开过来开过去,一队一队的腰鼓队、乐器队、舞蹈队敲敲打打、蹦蹦跳跳、飞红挂绿地从街口晃过。这时,街上的人成排成堆。唯独我那丈母娘端坐在街口,守着那个菜担子。她关心的是她的菜,她要不停地翻看,时不时地浇一点点水,蔫了黄了焦了的尾叶子要脱下来,她不允许她的“孩子”(我想丈母娘是把她的菜当孩子看)衣冠不整、精神萎靡。所以,丈母娘的菜担始终是街口那一排卖菜的当中最亮色的。丈母娘好像什么事都不关心,只关心寒暑节气落雨天晴,说穿了也就只关心她的菜。丈母娘说,菜若是烂在地里,不就是一把草了,怪心痛的!岳母娘怪可怜的。…  相似文献   

14.
美丽从子夜开始(诗二首)□白岩青寒露过去是春风爷爷的爷爷讲给爷爷爷爷又讲给我香港没有村史故事就扎根在海水里开花于渔网帆船里沉痛于寒露这个季节里156年过去了回归的心情灿烂了又黯淡统一的话题光明了又坠落海水洗白了历史洗干了岁月洗落了星辰和农事秩序但是永...  相似文献   

15.
爷爷的样子     
《党建》2017,(9)
<正>爷爷生于上世纪20年代,一生都生活在小县城。他去世时,我还未出生,因而我与他竟是一面也未见着。爷爷育有八子,六儿二女,虽说我没见过爷爷,但叔叔伯伯姑姑和父亲的一言一行,却清晰地勾勒出了爷爷的样子。六叔常说,吃亏是福。六叔自小跟随爷爷卖菜。遇到爱讨便宜的客人,待上完秤定了价,必定要多抓一把青菜、多拿两个土豆。爷爷对此总是笑脸相迎,有时还会多赠几棵青葱、几块姜。年幼的六叔问爷爷,为何总让这样的人占咱们便宜。爷爷说:"吃亏是福,吃亏是福!"后来,六叔凭着爷爷教的生意经,做起  相似文献   

16.
<正>走进家住二师三十团双丰镇锦绣小区的八连职工范好学家中,映入眼帘的是一副温馨和谐的场面:范好学的儿子范俊和女儿范媛偎依在手拿漫画书的爷爷身边,听爷爷娓娓叙述着图画里的场景,范好学和妻子李朝霞一个摘着菜、一个正擀面条。此幕并非是一个意外,而是这个家庭时常出现的画面。十几年来他们用生活、工作中平  相似文献   

17.
爷爷的笑容     
杨彬 《广东党史》2011,(9):52-52
爷爷在世的时候,每年春节前都会在村里领到几百元钱。大人们说那是老党员费,老党员有功劳。那时我并不知道老党员有什么功劳,只记得每次领到钱时爷爷的喜悦之情都会溢于言表,与平时不苟言笑的他判若两人。不过他很少用这笔钱为自己买东西,他几乎把这笔钱全部用来给孩子们做压岁钱。我一直以为爷爷高兴的原因是这笔钱让他在奶奶面前有自信的资...  相似文献   

18.
正照片见证伉俪情深我的爷爷李克农于1962年去世。当时生活简朴,也不注意收藏,所以爷爷留给后人的东西很少。如果谈传家宝,一张爷爷亲笔签名的照片,背后倒有一些值得铭记的故事。这是一张爷爷奶奶的合影,拍摄于1940年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爷爷很喜欢,一直珍藏着。1917年,爷爷和奶奶结婚,两人相濡以沫,相敬如宾。虽然聚少离多,但感情深厚,既是恩爱夫妻,又是革命战友。1961年1月,奶奶去世,爷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毛衣     
正每年的母亲节我都会送妈妈一件当年最流行款的毛衣,虽然4月的天气穿毛衣已显得有点热了,可我还是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送着,这缘于我对母亲的一个承诺……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母亲总是穿着一件已分不清颜色且打满补丁的毛衣。那时家里人口多,父母微薄的工资除了供养我们四兄妹吃穿、上学、给年老多病的爷爷抓药外,每月还要给远在河南的外公寄去15元钱的生活费。因此在  相似文献   

20.
我心向党     
赵建勇 《江淮》2012,(9):32
1998年7月1日,是我一生无比激动、自豪和喜悦的日子,因为我终于实现了多年梦寐以求的心愿——我入党了。十多年过去了,想起那一刻,我还是无比的激动,我想把自己入党的心路历程展现出来,与青年朋友们共享。上大学时,我读的是历史系档案专业,填家庭信息表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同学骄傲地在政治面貌一栏里工工整整地写着自己、父亲、母亲、爷爷、奶奶都是党员,心里羡慕得不得了!现在想起来,我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