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近年来反分裂斗争实践反复证明,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极端思想是“三股势力”赖以生存的土壤,是催生民族分裂、暴力恐怖活动的温床,是严重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毒瘤。本文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和新疆的一系列领导讲话精神,探索了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去极端化”工作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彧 《实事求是》2020,(2):105-112
美育在新疆高校去极端化工作中处于中介和情感协调的特殊地位。从美育视角出发,通过审美教育,能够激发新疆高校学生自觉自愿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内在情感。新疆高校去极端化工作可以利用美育的情感教育本质,遵循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原则,以开设美育课程、开展艺术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校园文化以及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践等具体措施,积极探索新疆高校去极端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宗教极端主义思潮在新疆呈现暗涌泛滥之势,暴恐活动猖獗。其在思想上鼓吹宗教极端主义,不断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民族仇恨。在行动上,与民族分裂、暴恐势力勾结,形成集暴力、恐怖、极端三位一体的分裂势力,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破坏和威胁,成为危害社会的毒瘤。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充分认识"去极端化"在反恐维稳、"防渗反分"中的作用,本文拟探索从根源上遏制极端思想渗透蔓延的措施、对策,夯实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群众基础,维护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4.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是引领新疆工作的旗帜和方向,做好新形势下"去极端化"工作必须坚持围绕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当前,新疆的"去极端化"工作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为国际反恐维稳提供有益借鉴。但在课题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部分领导干部重视程度不够;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够好;"去极端化"立法工作远远滞后于实际需要等,为此需要以教育工作为切入点,坚决抵制宗教对学校的渗透和影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宣传和引导;加强宗教人士政治素质培训等多措并举,做好新形势下"去极端化"工作。  相似文献   

5.
如何加强少数民族高职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以抵御宗教极端思想对学生的渗透及毒害,已成为新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共同课题。文章从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对新疆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去极端化"教育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去极端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疆针对当前极端问题的严重态势,通过运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并结合打击极端行为的实践经验等实现了对极端行为的有效打击。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在去极端化立法方面需进一步地发展与完善。本文通过对去极端化相关政策、法律的发展历程、去极端化相关法律适用现状的梳理以及去极端化相关法律的完善思考,以期新疆在执法与司法领域更好地打击极端一般违法及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宗教问题是事关社会稳定的基础性问题。21世纪以来,新疆宗教极端化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总体上来看呈现出极端宗教势力恐怖主义化,非法宗教活动总体频发,宗教异化世俗生活问题严重等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新疆"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暴力恐怖事件时有发生。非法宗教活动量大面广,屡禁不止,宗教极端思想传播较快、较广,宗教极端势力快速发展,成为严重危害社会的潜在危险,是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的现实治理难题。新疆乌什县依麻木镇拜什铁热克村是南疆典型的维吾尔族群众聚居的村落,宗教氛围浓厚。作为个案的微观视角,拜什铁热克村始终坚持党的基层组织阵地堡垒建设、坚决抵御宗教极端向未成年群体和教育领域渗透、重视大众媒体、互联网的舆论引导作用、加强对宗教人士和伊斯兰经学院的管理引导等"去极端化"治理的具体实践、特色做法,对分析南疆基层组织"去极端化"治理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疆社会深受极端化思想的危害,"去极端化"就是用社会的正能量祛除被扭曲的极端化思想。和布克赛尔县作为由19个民族组成的新疆边境蒙古族自治县,是一个多元文化汇聚的地方,而"和文化"则是自治县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近几年,通过对"和文化"的探讨与实践,目前全县形成了各族群众和睦共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结合县域实际,将"和文化"战略与自治县"去极端化"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相应措施,必将增强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生活的主要逻辑,如自我保护、怀疑、功利、追求完美等,逐步确立了法律在社会调控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并促成了人们对于法治的信仰,可以说生活逻辑是法治发展的动力。而同时,法治也会对生活的逻辑加以改造,或促生新的生活逻辑。因此,把握生活的逻辑与法治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法治政府理论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篇章,是一种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理论,直接作用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从理论逻辑来看,法治职能是政府各项职能的立足点。在中国,法治政府理论经历了从“法制政府”到“法治政府”的深刻转型过程,这种变化也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特点与改革需要。从历史逻辑上看,法治政府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法治从一种政府治理的工具式手段转变为今天渗透国家治理各部分的自觉选择。从现实逻辑上看,法治政府建设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主体工程,以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立场,依法行政是其核心命题,数字法治政府建设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对资本主义法治观的评价与批判是从两个维度展开的:一是对盛行于资产阶级中的对法律的认知、法治的意识及法治理念的评价与批判。这是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的逻辑起点;二是以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为武器,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法哲学理论进行的彻底批判。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的形成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本质特证是对保护人的权利和自由的高扬与关注。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的本质特征是:法律制度的天然使命是保护人的权利和自由。然而,法律制度最根本的目标应当是解放人。当完全实现了人的解放之时,就是法律制度完成历史使命之时。  相似文献   

12.
莫良元 《求实》2012,(6):60-62
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逻辑的安定性特质之间存在着内在矛盾性关联。在识别与衡量判断中,法治逻辑关涉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多维的价值基础,需要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变迁与法律的至上性和安定性之间确认衡平向度与机制,以期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在法治逻辑维度的制度依赖中得到规则化与系统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姜裕富 《求实》2017,(8):13-20
在一般的逻辑中,国家与社会的分离为社会成长创造了必要的空间,但在中国特定语境下,社会成长自有特殊的历史、政治和法治的逻辑。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自己的执政目标,始终坚持对党、国家和社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从政治上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与执政党的双重角色,导致政党、国家、社会三方有效互动明显不足,制约了独立的社会成长。从法治上看,坚持党的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目标的提出,为构建法治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提供保证。我国的执政党、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理想模式应该是,执政党在领导、建构社会成长的同时,将法治意识融入政党与社会,使社会成长有更大的政治空间,也使党的领导和执政有更大的社会空间和法治内涵。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同志关于法治建设的系列论述,特别是他当年建设"法治浙江"的众多做法和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其中不少内容在建设"法治中国"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相关论述中都得以充分体现。从建设"法治浙江"到建设"法治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领会。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法治建设主流观念表现为唯理主义建构观,其重视设计国家的法律制度而忽视总结提炼地方的法律实践.当前,各地方的法治举措频繁,“地方法治观”逐渐明晰.从“法治国家”到“法治地方”的观念转型,有益于在经验总结与反思基础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法学界对地方法治的研究已初具规模:在概念上,“地方法治”仍有争议;在地方法治必要性上,学术界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角度对其进行了论证;在地方法治的路径上,学术界对湖南、广东等省的地方法治经验进行了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有力回应。概括总结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原则,是深入开展其研究的前提。习近平法治思想有其特定的三重逻辑,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人类法治文明思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法治实践分别构成了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站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上的伟大法治实践,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维度阐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理路,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供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中国"具有丰富的内涵,"法治中国"既要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去建设,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又要吸收现代法治精神的内核,顺应当今世界法治建设的历史潮流。"法治中国"与"法治兵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法治兵团"建设的推进还存在个别领导不重视、兵团内部各师发展不平衡、个别领导干部法治观念淡薄、行政法律地位不明确等困难,需要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严格实行法律知识资格任职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加强执法检查、加强组织领导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人类必将走向"自由人联合体",这是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两种制度的长期共存,以及当代资本主义深层矛盾的逐渐暴露,构成了当代世界发展的现实逻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相结合基础上生发的实践逻辑。这一实践逻辑具体包括实践目标、实践理念、实践手段三个基本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环节,科学地回答了"世界往何处去"的问题,回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面临的时代问题,继承发扬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有着深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新航程。作为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来说,要切实担负起为党选准用好干部、依法依规选好干部的历史重任,落实好“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的要求,从培养干部法治素养入手,选拔具备法治思维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20.
麒嵩 《前线》2014,(8):122-122
有这样一个历史传说: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大臣叫壬里国,他与另外一个大臣中里缴打了三年官司。因为案情复杂,无法判断,国王齐庄公请来了当时的神兽“廌”,相传“廌”能辨是非曲直,它的角顶向谁,谁就一定有问题。结果,壬里国的诉状读完,“廌”没有动;而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廌”就用角顶翻了他。于是,齐庄公判决壬里国胜诉。“法”字的来源就和这个“廌”有关。“法”的繁体字写作“灋”,由“水”、“廌”和“去”三个字组成,其中,“水”字代表对待每个人应该像水一样公平公正;“廌”字代表着要能明辨是非曲直;“去”字则表示一旦判定对错,应该坚决去恶扬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