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权·保障     
正什么是调解协议书?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书是劳动争议双方达成调解的书面证明,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文书。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应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经调解员名为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协议书应包括哪些内容?(1)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劳动者的姓名、年龄、民族、住址、工作单位、职务、身份证号码、代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机制的完善是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尤其是解决群体性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我国现行的2007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针对我国原有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在实践中暴露出的诸多弊端,对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制度作了较大修改,但仍存在亟待完善之处。劳动争议的解决应区分争议类型建立不同的处理机制,赋予当事人一定的程序选择权,进一步规范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制度,构建法院附设调解制度,加强与劳动争议诉讼制度之间的衔接,平衡保护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正面对面调解法就是把纠纷当事人叫到一起,当面摆事实、讲道理,达成调解的方法。通过面对面地倾听当事人陈述、可以从情、理、法多方面对双方进行讲解和规劝,并最终经过数番耐心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协议。面对面的调解方法一般是针对简单的纠纷来使用的,或者双方当事人分歧不大,或者矛盾不尖锐,或者当事人之间有着一定的感情基础。像劳动争议小额争  相似文献   

4.
维权保障     
正调解协议书有什么样的效力?根据(劳动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这一规定明确了调解协议的效力。经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其效力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调解协议具有民间合同的效力。调解协议是由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的,类似于民间的合同,且有调解委员会的居中调解,以当事人的诚信作保证,故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当事人不应随  相似文献   

5.
劳动争议,亦称劳动纠纷,即劳动关系双方因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而发生争议的总称。劳动争议处理,是对已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国家规定的专门机构依法解决的全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十章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根据《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我国目前劳动争议处理实行“调解一仲裁一诉讼”或“仲裁一诉讼”的体制。因调解程序当事人具有选择权,故笔者将主要针对“仲裁一诉讼”的体制实践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实践》2008,(8):35-35
问:哪些人是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当事人?答: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问:劳动争议第三人参加仲裁活动有何规定?答: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仲裁活动或者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仲裁活  相似文献   

7.
正背靠背调解法就是在调解时,不让当事人进行直接地沟通,而是由劳动争议调解员分别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使双方不断让步,分歧逐渐缩小,从而达成调解的方法。背靠背调解法一般针劳资双方当事人之间对抗比较激烈,双方的"火气"都很大,情绪波动厉害.劳资双方对事实的认识出入也很大,分歧也较大,难以沟通的  相似文献   

8.
人民调解,又称诉讼外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使双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群众自治活动。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设立在村民委员  相似文献   

9.
一、仲裁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一)仲裁的概念 仲裁是指纠纷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由第三者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和方式。根据仲裁的定义,其构成应具备以下要素:(1)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2)解决争议的第三人是当事人选择的;(3)非司法机构的第三人为解决争议作出的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仲裁是一种重要的非司法诉讼解决争议的方式,除民商事领域外,还广泛地应用于其他方面,如我国常见的劳动争议仲裁、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等。本文所述的仲裁,如无特别说明,均指解决财产权益纠纷的民商事仲裁。  相似文献   

10.
劳动争议调解的工作原则,是每个劳动争议调解员在调解劳动争议纠纷中所必须遵守的活动准则.它是劳动劳动争议调解工作长期积累的经验总结.体现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就是处理劳动争议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具体地说:(一)合法性原则。所谓"合法",是指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在调解、仲裁过程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二)公正性原则。所谓"公正",是在处理劳动争议的过程中,调解和仲  相似文献   

12.
施惠芳 《学习月刊》2011,(18):44-45
调解,是指当双方当事人之间发生权益纠纷,由第三方居中主持,依据一定规范,对纠纷当事人进行疏通劝导、从中斡旋,促使当事人依法自愿达成协议,以达到息事宁人、和睦相处、维护社会安定与和谐的目的。目前我国调解主要有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仲  相似文献   

13.
维权·保障     
正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是什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就是处理劳动争议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具体地说,劳动争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四条:(一)合法性原则。所谓"合法",是指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在调解、仲裁过程中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相似文献   

14.
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作为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为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构建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工会的性质和职责决定了其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应当积极发挥作用,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一、工会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劳动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工会依法参加劳动争议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相似文献   

15.
劳动仲裁,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自愿将劳动争议提交劳动仲裁机构,就其争议的事实与责任,根据法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做出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判断和裁决。它是劳动争议处理的  相似文献   

16.
[背景]交通事故引发的纠纷,因为量大面广,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起来非常困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以前,交通事故纠纷的处理主要有三种办法,第一是自行和解,第二是交警充当调解人,第三是事故双方当事人争执不下最后不得不上法院解决。三种方式都有弊端。因此,引入大调解,高效、快速、简便地解决因交通事故引发的争议,成为交警部门和人民群众一个共同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法院调解,亦称诉讼调解,是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和结案方式。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它能够及时、有效、彻底地解决民事权益纠纷,提高办案效率,减少诉讼成本,对于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是目前我国法院运用较多的一种处理民事诉讼的结案方式。可是,近年来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进行,现行调解制度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法院调解在实践中遇到了种种问题,调解率呈下降趋势。如何使我国的调解制度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解决社会纠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目前人民法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维权保障     
正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特点有哪些?企业劳动争议调解是由我国劳动立法规定的一种企业内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它在企业职工代表大会领导下,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指导下,通过推选等方式产生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照国家法律、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遵循一定原则,调解处理本企业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协调和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良性发展。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维权保障     
<正>什么是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是企业内部解决劳动争议的机制,是企业依法设立的、调解企业内部劳动争议的群众性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我国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了。1993年国务院出台了《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该条例规定,企业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1994年制定的劳动法肯定了这一制  相似文献   

20.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而发生的争议。这种争议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政方面或个体工商户,另一方是职工(个人或集体)。下列争议属于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