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长的点滴     
正眨眼间,儿子航航已经五岁了。回想起几年来他的成长经历,幸福之感油然而生。清晨,我还在朦胧的睡梦中,"爸爸,起床了,大懒虫。"耳畔突然响起了清澈透亮带着丝丝坏笑的声音。当我为好不容易过着周末睡个安稳觉而被他搅黄而"大发雷霆"时,他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迅速跑  相似文献   

2.
王文华 《党课》2011,(12):79-80
爸爸过世10年了。每年父亲节,我会再看一遍他当年写的信。他还在时,我倒没有看得这么仔细。嫌信的内容八股,觉得自己很聪明,这些事还要他来说?10年后,我发现自己并不聪明,而且我也正慢慢变得跟爸爸一样八股。  相似文献   

3.
<正>出生于1921年的瞿独伊是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杨之华夫妇的女儿,她在革命的大风浪中成长,经历过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见过许多革命伟人。当初的花季少女,如今已是耄耋老人。她的满头银丝,记录了随父母风雨同行、追寻真理的艰难人生。独伊回忆说:"在我模糊的记忆中,父亲瞿秋白戴着眼镜,面容清瘦,他话不多,很温和。母亲不让我简单地叫‘爸爸’,而是让我叫‘好爸爸’,我就是一直这样称呼的,而他也亲切地称我‘小独伊’。在我的心目中,瞿秋白就是我的慈父。"  相似文献   

4.
4、爸爸说:我的娇娃就姓李,单字敏  我 3岁离开爸爸,直到 1949年 5月再见到爸爸时,已经是个 12岁的女孩子了。爸爸亲我,爱我,但他从不惯我,娇我。别看他老叫我“娇娃”,那只是称号而已。  在苏联呆了七八年,回国后才开始学中国话,认中国字。这种方块字认起来多难,记起来多麻烦。我除了学习之外,爸爸还要我练习毛笔字。这对我来讲,难度就更大。困难大也得学。他不光严格要求我必须天天抽空练习,还在百忙中为我由浅入深、由易渐难地写出仿帖,让我去一笔一画地扎扎实实地练毛笔字的基本功。我记得爸爸给我写的第一仿帖是:…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父亲金茂岳于1906年5月5日出生,病故于1987年7月17日。他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我仍然特别怀念他。父亲在世时曾说:"以前大家叫我老金,现在怎么称金老了?"弟弟胜利说:"那是尊称,现在我都是老金啦。"哥哥说:"我在延安时候同学们就叫我老金。"爸爸说:"无论是老金、金老,还是金局长、金厅长、金院长、金主任、金队长……我一直是金大夫。"当时,我还调侃地说:"我也是金大夫。"父亲慈  相似文献   

6.
星光之美     
正我在上小学之前,是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因为经常发烧,医院就成了我常光顾的地方,爸爸的脊背则成了我的"温床"。从家里背到医院,再从医院背到家里,在迷迷糊糊中,始终有个熟悉的旋律从爸爸嘴里哼出,成为激励我战胜病痛的良方。"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那个闪闪的红星,宛若我  相似文献   

7.
1966年乌云翻滚的5月,一天下午,7岁的小吴 彰低着头离开景山学校,他觉得周围一切都变了, 几个月来常听小朋友说他是"大坏蛋"的儿子,他感 到抬不起头来。这天,老师布置写批判吴晗的稿子, 尤其一定要他写。他的姐姐吴小彦那时在北长街小 学上五年级,在她的心目中,爸爸是那么慈祥可爱, 令人尊敬,他绝不会是坏蛋。这些天她从学校回来, 一看到爸爸妈妈就止不住哭,吴晗把她搂过来说: "彦,爸爸知道你委屈,爸对不起你,等你长大了就 知道爸爸是好人了。"他俩从学校领回的批判稿,还 得由吴晗夫妇痛苦地代为起草,再由他俩含着泪水 抄好上交。  相似文献   

8.
赵文静 《党课》2013,(7):101-102
超市门口,一个三十出头儿的男子正在拿着手机打电话,满面笑容的,声音极尽温柔:“乖,叫爸爸,叫呀,好乖,再叫,叫爸爸,爸爸给你买玩具了!”我才看见,他的脚下有一个大大的玩具盒子。“嗯,真听话,乖,再给爸爸唱,  相似文献   

9.
《湘潮》2020,(4)
正陈干事带来几名战士护送转移,人员交接完毕,正要返回部队,张院长拉住他,转身向小李子介绍:"陈干事是赵科长的爱人,也是小妮的爸爸,小妮从出生就没有见过他。"转头又对陈干事说:"得了,老陈,赶紧去看看老婆孩子吧!"正说话间,赵科长带小妮来了。"小妮,这是爸爸。"小妮怯生生地躲在妈妈身后,默不作声。陈干事拿出一个竹蜻蜓递给小妮,笑了笑:"没事,孩子和我太生疏。下次见就好了。"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2001,(12):29-30
我给毛主席写信问:到底您是不是我的亲爸爸 回国以后,我无时无刻不感到爸爸的存在.他就在我身旁,就在我的生活中:我学的课本中,听的广播里,看的报纸上,哪儿哪儿都有爸爸--毛泽东的名字.我心想:他一定是个非常非常能干的人.  相似文献   

11.
接到爸爸粟裕病危的通知,经上级批准,我从部队赶回北京,赶到解放军总医院。此时,爸爸已生命垂危。1984年2月5日下午4时30分,我陪爸爸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旅程。如今,爸爸虽已离开我们多年,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谆谆教诲,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12.
正不知在什么地方看见这样一句话:"左手代表给予,右手代表收获。因为有了左手的温情给予,才有了右手的收获幸福"小时候,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妈妈拉着我的左手、爸爸牵着我的右手,一家人快乐地走在风中的乡间小道上。我们三人,两高一矮的影子,在夕阳的余晖下被拉得老长。傍晚的清风徐徐自耳边穿过,拂起的碎发挠得我脸发痒,余晖中的乡间小道上就洒下了我们欢快的笑声。每当我累了的时候,爸爸就会用他那长满了老茧的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16,(5)
正接触过我父亲阎肃的人都会有个共同印象,就是他一点架子没有,对所有人都非常客气。这么多年,爸爸没教过我什么大道理,但一直示范着一件事:与人为善,尊重身边每一个人。和他一起出门,在院里不管是见到花匠、扫地阿姨,大师傅、小战士,他一定会主动微欠上身大声打招呼:"您好。"我小时候觉得老爸好歹也是个艺术家,怎么一点派都没有。和老爸  相似文献   

14.
<正>1984年的那天,董贵生从包里掏出阵亡通知书、抚恤金和粮油票摆在桌子上,又拿出装有杨模山遗物的军挎包。杨爸爸沉默了,杨妈妈顺势操起手里的菜刀追在他后面一路喊:"我不要这些东西,你还我儿子,还我儿子!"  相似文献   

15.
肖遥 《廉政瞭望》2014,(1):79-79
正我工作后第一次送礼,说出来好丢人,因为学历被人事部门弄错了,我去找人事科科长,他推三推四的,我表姐给我点拨:"你去他家里找找他吧,记得带些东西。"老军工厂技术员出身的爸爸就把他画了几个月的一幅山水画拿出来,那是他认为最贵重的心意。听说科长还有收集酒瓶的嗜好,我又把我爸舍不得喝的西凤酒倒出来,把酒瓶揣上,忐忑不安地来到科长家。还好,科长那天不在,我红着脸把礼物丢给他老婆,好像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一样仓皇逃离,后来见到他我紧张得要死,怕礼物送得不合人家心意,怕人家拒腐蚀永不沾给我难堪。科长果然欲言又止了好几次,终于有一次忍不住了,沉着脸对我说:"我收藏的是瓷瓶,把你送的玻璃瓶拿回去。"  相似文献   

16.
袁明 《红岩春秋》2010,(2):39-42
从爸爸袁超俊、妈妈钟可玉在革命队伍里的成长,到他们相识相爱,再到结婚组建家庭,直到我和大妹袁青两个"红岩孩子"的出生,始终得到周恩来夫妇的呵护照顾与关爱。我们一家人对这一段经历倍感珍惜。  相似文献   

17.
像爸爸那样去生活孔玲最后一次与父亲通电话,我的哭诉深深地伤害了他。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我永远也听不到父亲的声音了……去年10月,我与在西藏阿里的爸爸通了一次电话。我要爸爸不要太劳累,多爱惜自己的身体。爸爸还是像往常一样,说他一切都好,叫我别挂念。当我问...  相似文献   

18.
美文佳品     
《支部生活》2013,(8):52
风景独好春天来了,我登上一列开往南方的列车。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位老人,靠窗坐的是老人的儿子。火车开动了,跑得越来越快。车上仅有的几个小孩都很安静,倒是小伙子很兴奋,看到什么都觉得好奇。他一边把手伸到窗外,感受吹过的风,一边兴奋地向老人喊:"爸爸,我看到树倒向后面了!"老人微笑着看着他的儿子,告诉儿子:"不是树在动,而是火车在动。"我旁边坐着一对夫妇,听着父子的对话,都悄悄地笑这  相似文献   

19.
正前不久读《姜仕坤》,我一口气把书读完,又在建党节前夜内心澎湃时翻阅此书,再想想近一年我在清镇的工作轨迹,感慨颇深。脱贫攻坚,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却是姜书记朝朝夕夕为晴隆人民所想之事,从推动烤烟种植到"晴隆羊"养殖、从治理土地石漠化到创造出脱贫攻坚"晴隆模式"等等,无不倾注他的心血。"要把利益让给老百姓,  相似文献   

20.
张朝和,北京市百货大楼糖果柜台售货员。1996年被评为市商贸系统销售先进个人,之后连续两年被评为"张秉贵式售货员",1998、1999连续两年获市"爱国立功标兵"称号,2000年被评为百货大楼三星(最高)级营业员。国庆50周年时,在观礼台上,江总书记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接好你父亲的班啊。"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之子,父亲那句"想入党就得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格儿"的话时时在提醒着他,入了党的他也时时提醒自己-- 我曾向妈妈问起爸爸入党的情况,妈妈说:"你爸爸争取入党时,那可真是个实心眼儿。我听他说过:'想入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