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面孔     
《廉政瞭望》2013,(24):9-9
67岁的杭州文澜中学校长任继长,自2004年起,每天在食堂为学生打饭,至今9年。他的窗口总是排队最长。打饭时总问学生够不够吃,吃得好不好,学生都亲切地叫他“打饭校长”。有人怀疑他作秀,  相似文献   

2.
20年前刚进大学的时候,好心的高年级老乡便提醒我们,在学校里"吃饭"也是一门学问。我对此不以为然。不过,一两个月过去了,我们还真在吃饭这件事情上,发现了一点"学问"。入学不久,便有系里的学生会、团总支的人前来游说,动员我们新生作为"干事"加入。事隔不久,这些新鲜的"干事",的确就在开始干事——就是为招纳他们的"部长""组长"们打饭。而且自然形成了一条"规律":凡是为学生会、团总支的学生干部们打饭,或是平常端茶递水跑得欢的,在这些干部读到大  相似文献   

3.
<正>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爷爷总是对我说:"那些年,没有饭吃,野菜、树皮甚至是皮带,我们都照样煮着吃!你还嫌饭不好吃……"虽然不明白,但我眼中的爷爷不管什么时候碗里的饭都吃得干干净净。还记得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奶奶总是对我说:那些年,过年能有件没有补丁的衣服穿是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啊,你还嫌衣服不好看……"虽然不理解,但我眼中奶奶的衣服总是缝缝补补又三年,哪怕到现在也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传统媒体服务了二十年,与网络媒体接触也有三四年。目前对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同时都有“染指”,可谓“脚踏两条船”。面对近几年来网络媒体风起云涌的发展,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参与,传媒业者都在思索着、实践着,寻找着适应自己的发展之路。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为“传统媒体吃饱今天的饭,网络媒体种好明天的田”,这一形象化的标题真妙,妙就妙在其“时间”定位上,一是吃“今天”的饭,一是种“明天”的田,我认为这一时间定位是非常确切的,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我与教育打了近四十年交道,最大的梦想就是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有书读,有饭吃,成人成才。"2015年12月12日,记者在乐至县见到了杨与齐老人,85岁高龄的他反复提起他的"中国梦"。从1954年到乐至中学任教导主任、校长兼书记近四十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杨与齐在食堂发现了两名特别的学生:一个学生只买饭、不买菜,而另一个  相似文献   

6.
打年糕     
小时候,只有到了快过年的时候才有年糕。农村人比较喜欢用自己家的米到作坊里去打年糕,一打就是百来斤,浸在一个大缸里,足足可以吃上一个春节。老家一带很多村子都有年糕作坊,每年到了农历年底,母亲就会挑上一担粳米和糯米到作坊,而我总会用一张报  相似文献   

7.
十九岁快结束的时候,来给我说亲的人多了起来。我猜是父母给我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打了招呼,要不然,怎么一下子这么多媒人上门。很快,我被安排和一个铁匠的儿子相亲,对方在一个乡镇的集市上有一间铺子。二叔把这家人夸得像一朵花一样:父母明理,儿子成材,家庭条件优越,嫁过去肯定不受罪。  相似文献   

8.
冯唐 《廉政瞭望》2012,(8):67-67
为稻粱谋,做俗事,时间过得快。在香港三年了,仔细想来,香港有饭无局。时间当横轴,金钱当纵轴,香港的饭可以被这两个轴分成四类:没钱没时间的饭,没钱有时间的饭,有钱没时间的饭,有钱有时间的饭。  相似文献   

9.
月丫儿 《党课》2020,(1):100-101
我的故乡在关中平原,那里有远山、小河、黄土嫄,更有连绵成片的农田。因为地理条件和气候原因,关中多种植小麦和玉米。上世纪80年代末就举家搬迁到了黄河三角洲的我们,到现在仍执拗地保持着吃面的习惯。说起吃面,我想起上学时最爱听打饭阿姨报菜名:“拉面、煖面、炒面、拌面、刀削面、炸酱面、油泼面……猫耳朵。”如果不是每次都有这个“猫耳朵”做结束语,你会以为她的面食品种多得永远也报不完。  相似文献   

10.
1938年夏,我从八路军四纵队调政治部宣传科。当时政治部只有组织科夏科长、宣传科许之干事,其他各科干部都到地方临时开辟工作,或到友军帮助工作。不久,我们33大队(后改晋察冀七团)送来一对日本夫妇,他们是打马兰峪金矿俘虏的工人,夏科长让我暗中注意看管。男的叫小林,40岁。由于语言不通,开始他们很拘谨,后来逐渐熟悉了。他们很能吃苦,夜晚行军从没掉过队。小林抢着跟我去打饭,行军时帮宣传科勤务人员赵平拿东西,到平西后就调走了,走时真有点难割难舍。  相似文献   

11.
时间即生命     
正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的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着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因为时间即是生命。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有人珍视他的时间,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这道理人人都懂,可很少人真能积极不懈的善于利用他的时间。我自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我不打麻  相似文献   

12.
我是大兴区榆垡镇刘家铺村党支部书记,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打小我就有一个梦想——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我今年57岁,不瞒大伙儿,直到初中毕业,我都没穿过袜子!为了这个梦想,我高中刚毕业就报名参了军。后来我脱下  相似文献   

13.
内容为王     
<正>初冬,县城里举办以"治水"为主题的县市区摄影联展,几百张照片,都是绿树、清水、鲜花、蓝天……有一张照片挂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把我吸引住了:一个农村的工地上,刚刚通了自来水,几个农民掬起水在喝,一束阳光打在他们的脸上……图片内容打动了我。照现在的话语体系,这是一张极有"诚意"的照片。都说摄影是一门光影艺术。但对我这样一个门外汉来说,宁愿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节俭     
张莹 《共产党人》2004,(11):53-54
母亲是个平凡的农村妇女。农村女人好评价,有本事、中常本事、没本事,只这三个层次,就可形成一个简单而完整的评价体系。这里的“本事”,是指做事的能力。农村人祖祖辈辈为求生存、过日子奔波操劳,所以有本事是很关键的。有本事的农村女人不但操持家务是一把好手,干起犁田、拉车、收割、打碾、运输等重活儿,也敢与男子汉们一比高低,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更有甚者,遇到生活中的一些变故与大事,还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地出主意、想办法,甚至挺身而出去处理。母亲虽算不上特别“有本事”,但也不似另外一些窝囊婆姨,这也不会做那也做不来。在许多事情上,母亲好像都只能做到中游状态。比如门外的各种农活儿,家里缝新补烂、做菜打饭,母亲都会做,做得还都不错,  相似文献   

15.
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硝烟散尽、河山重整,那段悲壮的历史、那份真挚的情怀,却不曾改变。家住贵阳市的老红军安仲华,出生在四川省青川县板桥乡。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留下幼小的他和奶奶相依为命。1935年初,红四方面军来到青川,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分财物的革命斗争,并建立了县、区乡苏维埃政权组织。"15岁的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参加红军的,当时就一个念头,跟着红军部队有饭吃,还有枪来打坏人……"安仲华说。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在新社会长大的青年。在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时候,我有幸和吕士才大夫在一个医疗队工作。就在那紧张而又短暂的日子里,他给了我亲切而又难忘的关怀。我们青年人在上火线前都打了入党报告,表示了自己准备在战火中接受考验的决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綦江县古南街道办事处(原古南镇)农场村原村委会主任廖德云,在征地拆迁中索贿13万元,案发入狱.一次,检察官审完廖德云时已接近中午,就从县检察院机关食堂打了有鱼有肉也有汤的饭菜给他.可是廖德云对眼前的饭菜不屑一顾,说:"吃的啥子哟,棒棒饭(即街头下力人吃的饭)也端给我吃……"  相似文献   

18.
1933年的元月我在四川巴州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当时只知道跟这些兵走有饭吃不挨饿。红军每到一处都杀富济贫,千方百计为穷苦百姓办好事,使我逐步觉悟了起来,知道世界上有了共产党、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等等,明白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红军部队是为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于是,我在行动上、工作上也自觉和不自觉的为贫苦百姓办起好事。1943年部队到达四川巴东县时,我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相似文献   

19.
认识一万人     
10多年前,我在饭局上认识了一个人,至今也没忘记。这个饭局是谁请客,已记不清了。饭吃到半道,一人进屋,站定,如戏曲中的亮相,眼里露出宽厚的轻蔑,好像看一帮小学生下馆子。众人见此公皆起立,趋前拉手的、帮助卸下背包的、挂衣服的各自忙乎,像有分工一样。他坐定,扫视一圈众人,对他们微微点头,看来彼此都  相似文献   

20.
<正>黑黑的房子、黑黑的窗口,一只黑黑的手递出两个用80粉蒸的馒头。这不是恐怖影视中的镜头,是我们支农时在一个偏远、贫困连队里排队打饭时的一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