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爱的礼物     
正"穷也要穷得像一杯清茶,苦涩中带着一缕芳香",这是已故25年的父亲在世时常跟家人说的话。其实,父亲是个文盲,在偶然的机会得到这句话后,仿佛印证着他的心声。从此,就常常拿这句话对我们耳提面命。那时,觉得大老粗的父亲说这样文绉绉的话,忒可笑。然而,以后的生活经历却告诉我,这是父亲送给我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而刚强的母亲从未对父亲这句  相似文献   

2.
刘守林 《党课》2012,(11):107-107
我腕上戴的这块东风牌手表,算起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16岁那年,我考入县城读高中,被选为班干部。由于经常需要值日,没有表极不方便。假期回家,我向父亲提出想买一块表。听我说完理由,父亲停下批阅作业的笔,默默地看着我想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那时乡下戴表的人还不多,买一块表得挣上半年工分。为送我读书,父亲已借了近500元外债,加上母亲隔三岔五的药费和弟弟妹妹们的学杂费,操劳的父亲刚四十出头便现出了深深的抬头纹。想到这儿,我又懊悔不该向父亲提出这奢侈的要求,让他为难。  相似文献   

3.
皮鞋     
我出生在湘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我孩提时的记忆里,周围没有穿皮鞋的,就连乡里的干部也只是一双黄帆布胶鞋,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整天只能光着脚板走路。从我懂事起,拥有一双皮鞋便是一个很奢侈的愿望。我八岁那年,父亲干起了走街串户收破烂的营生。一天,父亲披着满身的雪花扑进屋里,顾不上喝一口母亲递上的热水,便高兴地告诉我,有一件好东西送给我,当时我并未感到惊喜,心想父亲的礼物顶多便是一分钱两颗的纸包糖而已。父亲边说边从装破烂的竹筐里拿出一个蛇皮袋子,又小心冀冀地从蛇皮袋里掏出一个废报纸包。父亲专注的神情终于引起了我的兴…  相似文献   

4.
诗二首     
不知什么原因,现在戴手表的人越来越少了。而计划经济时代,戴手表可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我有一块珍藏了27年的“钟山”脾手表。值得骄傲的是,20多年前,我竟是我们村同龄青年中最先戴上手表的人。那时,尽管一块南京产的“钟山”表只需要三十几元,但对温饱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的老百姓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手表更是一件既时髦又时尚的奢侈品。在老百姓眼里.手表是专给那些在城里上班、吃“商品粮”的国家工作人员戴的,农民根本买不起,更不舍得。  相似文献   

5.
2011年4月28日上午,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吴地村小吴地中洋自然村村民陈亨尧拿出了自己的传家宝——父亲陈海照的一张遗照和当年红军将领方方送给陈海照的一副绑腿。他告诉前来采风的记者:"我的父亲名字叫陈海照,9岁到11岁时经常给红军送信,被国民党抓去两次没有牺牲。当时的红军将领张鼎丞、方方等经常来到我的家里,和我父亲同吃同住。这副绑腿是红军留给父亲的作纪念。红军留给我父亲的还有一件棉袄。"  相似文献   

6.
扬戈  水云间 《党员文摘》2006,(11):20-21
欧洲人普遍很富裕.可欧洲人的生活却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样奢侈。 圣诞节集体退礼物 第一次见识到欧洲人集体省钱是某年的圣诞节。我送给英国朋友艾里克一幅中国字画,他送给我一条围巾。  相似文献   

7.
爷爷有一双皮鞋,涂了桐油,硬邦邦,走起路来特别重,特别响,这双皮鞋还是爷爷当农会主席时彭德怀打仗路过我们老家时送给他的。我一直没见过这双皮鞋,只是听父亲经常自豪地说起这件事情。也常听父亲说起红军两次路过我们老家跟国民党军队交火的零星事情,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我们老家是宜丰和万载两县交界处,两边是绵延不绝的山,中间是田野,是战略要地。第一次打仗是彭  相似文献   

8.
阎文华 《先锋队》2011,(1):50-54
2010年10月19日,是父亲阎武宏去世5周年纪念日,母亲也离开我们3年多了。虽然岁月流逝,但许多事情犹如昨天刚发生一样,历历在目。人的一生中,总有些事情刻骨铭心,总有些记忆挥之不去。儿时记忆中的父亲从我记事时起,父亲就很忙碌,总是一心扑在工作  相似文献   

9.
晓农  冯都 《党史纵横》2002,(10):18-20
"买"不起手表的大官 曾山一生没有买过手表,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 以曾山的地位,不论建国前还是建国后,买一块手表是一件很容易的事.1930年4月,红军攻克了赣西名城吉安,曾山被选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省苏维埃政府在城内组织筹款,几天内筹集银洋五万多元,黄金十几斤.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转战陕北时,用着一块桔黄色的毛毯,这是延安利民毛纺厂赠送给他的一件珍贵的礼物。这块质料很好的毛毯成为毛泽东当时个人生活中的一件最时髦而又最实用的物品。然而,在中央机关撤离延安、转战到安塞王家湾这个偏僻的小村庄时,他却把这件爱物送给了一个普普通通的警卫战士。在那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毛泽东的行李算是中央前委机关人员中数量最多、份量最重的了。两个白铁皮制成的箱子,走到哪里带到那里,里面装的全是一叠叠马兰纸和重要文件,还有一本本参考书籍和军用地图,沉甸甸的。可是大家清楚,这两个铁皮箱非常重要。毛泽东无论是指挥…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我带回家一只鸡蛋,兄弟姐妹们众说纷纭——有说我捡来的,也有说是偷的。父亲见我一言不发,他把那只鸡蛋煮熟让我吃,而且对全家人说:“我想这只鸡蛋一定是别人送的?”我听了,眼泪立刻涌了出来——对于这只鸡蛋,正是我的一位邻居同学从家里偷来送给我的,  相似文献   

12.
正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我的女儿璇璇已有了自己的女儿。前几日,女儿打来电话问候,闲聊之后,我便问她:"孩子马上就到百日了,买什么礼物送给她呢?"话音刚落,我俩竟异口同声道:"尺子。"是的,一把尺子。曾经送给女儿的礼物,一把普通而又特殊的尺子。记得女儿读小学时,一天放学回家后,她委屈地撇嘴:"昨天作业多,很多同学都抄作业。同桌不会做,明明是他抄了我的作业,可是唐老师却批评了我。"女儿呜呜地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
陈知建 《湘潮》2012,(1):25-27
1961年3月,刚过完58岁生日的父亲,突然离开了我们。那时我正在北京四中读初中。3月16日上午,父亲的秘书陈克勤突然把我从课堂上叫了出来,告诉我父亲病危,要我们兄妹立即随他飞往上海。我先是一惊,随后想到父亲一生打败了无数凶恶的敌人,经历了无数艰险,已经两次挺过了心肌梗塞,这次也绝不会被打倒的。但一下飞机,给我们一人发了一块黑纱……父亲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时,我还不满16岁。从此;我要想了解父亲,只能从资料和别人的回’忆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14.
边辑 《党史文汇》2013,(1):15-15
杨老太太: 你们好吧。 现在托朱小姐之便,前来看望你们。一件皮大衣是我送给您的,两件衣料是送给开智夫妇的。  相似文献   

15.
日前,笔者偶然从一本旧杂志中翻到胡适先生给中国公学第十八年级的《毕业赠言》,读后深有感触。他说:“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学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相似文献   

16.
正安徽广播电视台原党委书记、台长张苏洲涉嫌受贿贪污一案近日开庭。检方介绍,张苏洲先后14次共收受南京某公司董事长程静414万元和价值12.39万元的百达翡丽手表一块,巡视组将进入安徽广播电视台,张苏洲害怕被查处,误以为程静共送给其800多万元,委托他人退还给程静830万元。  相似文献   

17.
沈阳某机关干部张某问:我于1997年2月26日上班时,在办公楼内拾得一块价值1600多元的手表,因不小心没拿住,手表掉在地上摔坏了。丢表人王某找到我,称表是他的,我把表摔坏一事告之,并将摔坏的表还给他。但他让我赔偿,我觉得不合理,可又说不清楚。请问我是否应当赔偿?  相似文献   

18.
郭庆晨 《党课》2014,(5):79-81
元朝时,参议中书元明善作为元朝廷派遣的副使出使交趾国。交趾国国主想通过使臣讨好元朝廷,便送给元明善一些金银作为礼物,却遭到元明善的婉言谢绝。对方说:“你们的正使都收下了,你是副使,为什么反倒拒收呢?”元明善略微沉思了一下,回答说:“正使收下是安小国之心;我不收,是严守大国之体。”从这件事情上,既看出元明善在与他国邦交中顾全大局、不乏圆机通融之智,也说明坚持做人的准则是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父亲葛接调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他一生中最引以为荣的就是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最无怨无悔的就是选定了革命道路并坚持到底。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开始,我便在全国以一个长征后人的身份宣讲长征故事。在这一过程中,我从亲友、同事零碎的讲述和回忆中,"听"到了更多关于父亲……"抗捐抗税"走上革命道路父亲出生在江西省于都县一个叫葛坳的小山村,据说祖上是客家人,祖籍应  相似文献   

20.
正那是个初春周日的下午,橘色的阳光正好透过玻璃窗斜射到屋子里我的小床上。父亲下乡回来,从包里掏出一本书递给我,说送给我迟到的生日礼物。我还在为爸爸没有给我过生日而生闷气,没有吭声,只是随手从父亲手里接过了一本封面绿里吧唧的小册子,上面印着一只大猩猩龇牙咧嘴的样子,名字叫《智擒大猩猩》。从那天下午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开始,我就掉进了疯狂而原始的亚马逊雨林,和哈尔罗杰兄弟在丛林中探寻大猩猩的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