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齐峰是二师三十团九连的一名职工,连续5年被团评为"五好职工"、"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党员"以及"和谐小康家庭",他承包的120亩棉花地,年收入10万元,2012年产值达15万元,他自己凭借着勤劳肯干的双手,多元化增收每年收入10万元,被评为连里的"致富能手"。2002年首次承包棉花地的他,由于承包体制,棉花管理技术不过关等原因,片面地追求高产,致使棉花地长期投入不够,土质严重受  相似文献   

2.
<正>"其实我和大家一样,只是团场一名普通的职工,如果说我致富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我找到了一把开启致富之门的金钥匙——科技!"这是二师三十四团九连"致富明星"刘金枝的致富心得。2003年,刘金枝和丈夫从河南老家来到三十四团。那时团场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差;风沙大、住房简陋、交通不便。很多从内地来该团"淘金"的职工,都因为不适应这里艰苦的生活环境而选择离开。生性要强的刘金枝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正>段吉胜、严琼华夫妇是农二师三十六团林园一连职工,他们俩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精明的头脑和科技知识共同创建了和谐美好的家园,成为"和谐小康家庭"示范户和团场职工学习的楷模。1993年、段吉胜和妻子响应团场的号召承包了15亩梨园,由于当初香梨行情不好,他种植的梨园连年亏损,他还要负担两个孩子上学的学费,一家人连生活都难以维持。  相似文献   

4.
<正>9月4日,农二师三十四团十六连职工李双生在承包的80亩枣园里,给饲养的1500多只土鸡喂食。他告诉笔者,今年靠养鸡可获利4万多元。三十四团工会主席张少杰介绍:"目前全团从事特色种植养殖的职工有200多户,种养品种也日益多元化"。据了解,今年该团从事特色种植、养殖的职工普遍增收。  相似文献   

5.
正二师三十四团以"双创"活动促职工增收,通过整合资源、政策引导,激发职工多元增收热情。如今,一个又一个增收致富能手脱颖而出,他们转观念、抓机遇、找市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探寻出一条条各具特色的增收之路。房玉林:致富路上带头人九连职工房玉林被团场评为增收致富能手。今年38岁的房玉林,承包棉田570亩,枣树30亩,养牛28头,还拥有各种农机具6台套。仅2015年房玉林家庭收入达到80多万  相似文献   

6.
马国彦是二师二十七团四连的一名普通新职工,多年来,他通过多种经营方式,勤劳苦干,使自己走上了致富的道路。2005年,马国彦除了承包30亩土地外,还利用团工会小额贴息贷款,在连队集中连片的条田里修建了两座占地面积为4.2亩的育苗大棚,为连队职工、周边乡镇农民提供番茄、辣椒苗。几年来大棚的收入都在5.5万元以上。但是,马国彦并不满足现状。  相似文献   

7.
<正>在农十师一八四团八连提起姬明春,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乐于助人能为老百姓办事的好党员。致富后的他,没有忘记贫困职工,谁家有个困难,他总是热心地给予帮助,邻居家没了面粉,他会毫不犹豫地送过去几袋面粉,谁家来借补种器,他会立即帮别人装好,大家都说他是一个热心人。  相似文献   

8.
正二师二二三团园二连有一位普通的维吾尔族职工,多年来与各民族职工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在他的影响下,这个连队的汉族职工帮助少数民族职工发展种植业林果业,少数民族职工帮助汉族职工发展畜牧业,各民族职工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发展。1980年参加工作的吐洪·吾守,30多年来亲眼目睹了连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家的收入也年年上台阶,他还在团部购买了一套楼房,自己多次被团连评为"五好职工"、"先进生产者"、"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在走上致富和获得荣誉的同时,他越来越感觉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6月下旬,经第二师"道德模范"网上投票和综合评选,三十四团十连职工卢多勇荣获第二师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现年48岁的卢多勇是二师三十四团老职工子女,他扛过枪、种过田,现在是十连的植保员。不做昧心事2013年的秋天是个令枣农们兴奋的季节,红枣还没有开始采摘,已经常有老板打电话咨询,暗示着这一年红枣的价钱不会低。11月12日上午,卢多勇妻子承包的红枣被徐老板收购,卢多勇和妻  相似文献   

10.
吴达志和谭华仙夫妻俩都是二师三十团三连职工,两人都刚刚三十多岁,身体好,勤劳肯干。在三连承包土地以来,每年都有很好的收入,家庭幸福和睦,连队干部职工交口称赞。2002年,两人刚结婚不久,团场实行两费自理承包,她和丈夫自筹资金承包了连队136亩棉花地。刚承包这块地时,地里碱片很大。小两口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把钱省下来购买有机肥,她们每年购买的牛粪都在七八  相似文献   

11.
<正>"农家书屋就是我的黄金屋,我在这里找到了致富的法宝。"这是罗玉英近日被评为三十四团读书之星后说的话。罗玉英是二师三十四团十连职工,近日被评为该团的"读书之星"。2009年,罗玉英开始承包枣树地,由于不懂种植管理技术,连续3年没有产生效益挣到钱。正当她灰心丧气的时候,连队技术员给她送来了一本《枣树栽培管理技术》杂志。她这才明白,种枣树也要讲科技,她从此爱上了读书,不但自己看有关枣树管理的书,  相似文献   

12.
今年54岁的冯应江人称大胡子,他年轻时留着浓密而又长长的胡须,是四师七十三团二连的一名职工党员,也是全连职工的致富带头人。他2007年被四师工会评为自营经济先进个人,2008—2011年又被该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近几年,他不仅自己致富了,同时也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共同致富。几年前,冯应江从该团粮站转岗分流到七连承包土地,当年他承包了90多亩地,由于经营不善造成亏损。2005年他又调  相似文献   

13.
这几天,二师三十四团有100多名女职工被评为"致富能手"。这不,六连职工致富能手任琼华到各连队给职工授课,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很受职工欢迎。该团每年60%的农业收入出自女职工之手。去年,该团6.2万亩棉花、5万亩红枣在受灾的情况下,这些女致富明星、致富能手  相似文献   

14.
<正>农七师一二三团六连职工李和民一家4口,夫妻俩都是连队的一线承包工人,儿子李世豪是团中学初一学生,父亲李宝珍今年已84岁了,一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一家人三代同堂,生活非常幸福。他们家庭曾多年被团授予  相似文献   

15.
在九师一六五团四连有这样一个家庭,夫妻二人传承着父辈拥军的传统,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靠党的富民政策和勤劳的双手,成为了团场远近闻名的致富名星。2009年,他被评为师级劳动模范,他的家庭被评为师团级和谐小康家庭。他们是九师一六五团四连职工戚建军、吴新平夫妇。1998年在团党委大力鼓励职工发展庭院养殖业优惠政策的感召下,戚建军夫妇从亲戚朋友处借了5000元,购回20只淘汰母  相似文献   

16.
正我叫胡玉荣,是七师一二三团十八连的一名承包职工,同时还担任连队女工主任,丈夫孔德军是连队的一名农机职工,儿子今年21岁,正在大学读三年级。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兵团人后代。1986年,我中学毕业后,从事大田承包,一干就是27年。由于我和我的家人勤劳致富,诚实守信,乐意助人,热心为连队和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我多次被师、团评为先进生产者、优秀党员,我的家庭也连续多年被师、团评为"和谐小康家庭"。2011年我被评为兵团优秀共产党员和七师劳动模范。只有勤劳才能致富奔小康。2007  相似文献   

17.
<正>李怀英于2000年从陕西老家来到农二师二十四团六连,2001年与六连职工周晓枫结为夫妻,和年迈婆婆共同生活,因土地条件差,丈夫承包的42亩地,收入低下,主要靠家庭养殖的两头奶牛维持生计。为早日致富,她和丈夫起早贪黑,早晨天未亮,她忙着挤牛奶挨家挨户送牛奶、丈夫忙着放牛。就这样夫妻俩辛勤经营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48岁的乔汉是十师一八二团十一连一名普通职工。自1999年开始单一种植食葵,之后发展种植、养殖和农机,短短十几年的光景,乔汉成了年收入百万元的致富能手。致富后的乔汉没有忘记周围的贫困职工,他通过传帮带使十一连10余户职工靠多元创收叩开了致富的大门。1999年4月,乔汉第一次承包连队的80亩土地,从那时起,为了尽快掌握食葵、打瓜作物技术措施,他每天总  相似文献   

19.
<正>近两年,让95岁的杨佰年老人高兴的事一件接一件:一是2009年自己住上了梦寐以求的楼房,二是作为老"五七"战士,2010年7月享受上了职工待遇。可最让老人开心的是,今年开春,连队领导亲自把"师级和谐小康家庭"红牌牌挂到门上。的确,这就是农九师一六三团北区四连职工杨友文家庭的真实写照。在杨佰年老人的记忆里,他1964年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进疆投奔大儿子杨长安,46年来,儿媳从没有向他抱怨过,无论再  相似文献   

20.
正9月26日晚,农二师三十四团七连职工巩春梅的儿子在灯下写作业,她的丈夫在网上浏览致富信息。巩春梅说:"以前我们家打牌声、喝酒声不断,现在可是大变样,这都是创建和谐家庭的结果啊!"近年,三十四团以创建家庭的小和谐促进社会的大和谐,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