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黎源 《探索》2002,(6):106-108
庄子是一位伟大的哲人,他的思想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内容,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探讨庄子心灵深处的尖锐矛盾——想“有为”被迫“无为”,有利于揭示庄子虚无主义“无为”处世哲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一站在历史的巅峰上,我看到正有一条蜿蜒的圣脉从远古伸向未来。就在中国的一位伟大哲人感悟时间的不驻与永恒,临水兴叹“逝者如斯”的时候,在地球的另一端,一位被列宁称为辩证法奠基人之一的古希腊伟大哲人赫拉克利特,也在临水感悟,发出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咏叹。谁说公元前的那个五六百年,不是人类的黄金岁月  相似文献   

3.
有则故事耐人寻味: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寻找成功的秘诀,哲人递给他一颗花生说:“用力捏捏它。”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便碎了,剩下花生仁。然后,哲人教他再用力搓搓,结果红色的皮也被搓掉了,只留下了白白的果实。哲人再教他用力捏捏,年轻人迷惑不解,但还是照着做了。可是,不论他如何用力,却怎么也捏不碎这粒花生仁。哲人语重心长地告诉年轻人:“虽然屡受打击与磨难,失去了很多东西,但始终都要拥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这样才会有美梦成真的希望啊!”  相似文献   

4.
丑树     
老子和他的门徒经过一片森林,看见几百个木匠在那里伐木,他们正在造一座大宫殿。整个森林几乎都被砍光了,但是只有一棵树屹立在那里。老子让他的门徒去问,为什么整个森林几乎都被砍光了,唯独这棵树被留下来。门徒走过去问木匠:"你们为什么不砍这棵树呢?"  相似文献   

5.
有位哲人说过,只有一次的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但有的人宁愿用它来换取那些不甚宝贵甚至是浪费生命的财富,把全部生命耗费在名声、金钱、权力的积聚上。在他们临终时,当如此悔叹:我只是拥有过生命,但生命的价值为负增长。在山西临汾,有个名叫乔安有的人,正是这样的人的典型代表。他为了实现自己的“名、利、官”,采取了“闹”的办法:为出名而闹,为谋利而闹,为升官他还是闹,可谓把“闹”发挥到了极致,把“闹”作为人生“发展的硬道理”。为名而闹乔安有,1951年1月出生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的一个偏僻农村,1973年9月就读于山西师大,1976年1…  相似文献   

6.
据说,精神家园一说,来源于一个真实故事:传说中讲一个永世流浪的小矮人,在土地上漫游,寻找通往他的想象中的家园的路……所以寻找精神家园,就是在寻找真理和幸福。学者周国平说过:"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一定是这六个字:善  相似文献   

7.
1990年5月20日,一位报界哲人在北京去世,终年82岁。友人戴文葆先生撰文道:“我认为先生最后成为一思想家,有胆有识,忧国忧民,肯定是不肯瞑目安息的。他终于舍弃了躯壳,但我相信学术思想史上将来会有他的名姓,他的精灵还在祖国上空徘徊。记得他的文章中常说:‘不管是对是错,这是我的祖国!’我确信他还在海峡两岸的上空徘徊,一定仍旧思潮澎湃,睁眼悲悯我们这些后死者,仍和我们一道思考困扰着、折磨着我们的当代的问题。”这位哲人就是已故的知名日本问题专家、政论家、“台盟”领导人李纯青先生(1908—1990)…  相似文献   

8.
罗小丽 《先锋队》2013,(19):52-53
武磊是一位在山西书坛乃至中国书坛有影响的中青年书法家。他以笔墨为生命,孜孜以求,在书法创作与探索的道路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以山西书法事业发展为己任,积极参加书艺活动,传道授业,提携后人。武磊,山西武乡人,字老固,号梅香子、印堂后人、南山门徒,别署  相似文献   

9.
在广东省韶关市有一条繁华的街道,名叫“风度路”,是为纪念唐朝宰相张九龄而命名的。张九龄是韶关曲江人,唐玄宗的丞相,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担任丞相的岭南人。清初大文人王夫之称赞他为“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0.
美国哲人约翰逊有句格言,说是“成大事不在力量大小,而在于坚持多久。”本文的主人公,就是一个虽无大权大钱,但却因持之以恒扶贫帮困而成就大事的人。他,就是共产党员、衡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案件侦察大队副大队长李新凯。2005年4月4日上午,一名40多岁的警察搀扶着一个50多岁的农民走进了衡阳市169医院。候诊处,病号有气无力地拍打着胸口。一位护士走过来安慰病号:“你不用着急,你当警察的老弟给你交钱办住院手续去了。”病号摆了摆手,说:“他不是我老弟。我叫申健庭,是邵东县流光岭镇杨新村的农民。他叫李新凯,是衡阳的交警。他帮我不是一天…  相似文献   

11.
沙家店战役的第三天,周副主席在梁家岔沟口忙着安排慰问从前线下来的伤员。猛拾头,看见沟底大树下搁着一副担架。周副主席快步下到沟底,走近担架,揭开被单一看,见担架上睡的战士大腿负伤,因流血过多,已昏迷不醒。担架跟前有两位老乡,一位捂着肚子趴在地上,一位蹲在地上唉声叹气。周副主席指着那位蹲着的老乡说:“这位同志伤很重,请你快些把他抬到后方医院去吧。”那位老乡指着趴在地上的那个人说:“他得了肚子痛病,一路直嘶声,走到这搭孬好抬不动了,我也急得没法子。”周副主席立即对身边的警卫员说:“你快把这位老乡送到医疗站去看看。”警…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2月10日,一个阴霾而冰冷的日子,在阿拉善盟阿左旗图克木苏木最西端的西尼乌素嘎查,一位深受牧民爱戴的优秀基层干部,溘然倒在他工作的路途上……人们在他离去的地方,自发地燃起堆堆火焰,摆起了香案,点起了排排长明灯,以最盛大、隆重的蒙古礼俗向他依依送别:“呼格吉勒图,我们的好儿子、好兄弟,一路走好!” 撕心裂肺的呼号,表达了对他无尽的思念,也是对他不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作为领导者要善于用人之长。而一个高明的领导者,不仅要善于用人之长,更要学会用人之短。日本人川口寅三辅在其撰写的《发明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善用缺点”。比如台风,常给人类带来灾害,但把台风带来的雨水蓄积入水库,就可以用来发电,等等。因此,他强调说:“甚至可以认为,人类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与能否巧用缺点有关。”一位哲人曾说过:“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对于下属的缺点和毛病,领导者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把缺点和毛病看成是凝固不变的东西,而必须辩证科学地加以具体分析。有些缺点和毛病,如果换一种场合,可能就…  相似文献   

14.
班子与圈子     
《新唐书》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哲人崔祐甫做宰相不到二百天,就引荐任用了八百人。有一天皇帝问他:有人说你所引用的人往往沾亲带故,这是怎么回事?崔祐甫没有否认“所用多涉亲故”的事实,却振振有词地讲了这样做的一番道理。他说:“臣为陛下选择百官,不  相似文献   

15.
一位哲人说得好:“思想如翅!”这话颇有哲理、耐人寻味。为什么?因为思想长上翅膀,那就会在蓝天永远飞翔!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从某个意义上说,就是思想飞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这样的话:自由总是一定秩序下的自由。市场经济是给经营者以竞争自由的,但许多人只抓住了“自由”二字却忘记了“秩序”的重要性。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对于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很有意义。(一)从本质上说,人是带社会...  相似文献   

17.
廷玉 《党建文汇》2009,(9):53-53
圣人问众门徒:“为什么生气的时候,我们会大喊大叫?”门徒们思考片刻说道:“因为我们失去了理智,我们的喊叫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你不能同对方心平气和地说话吗?虽然你很生气,但是他离你那么近,为什么要大声喊呢?”圣人问。门徒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是没有一个令圣人满意。最终,圣人解释说:“当两个人怒目以对时,他们的‘心’离得很远。为了跨越距离的障碍让对方听见,他们不得不呼喊。  相似文献   

18.
说到做到     
张锋 《实践》2004,(9):47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说“与“做“的距离.的确,对待“说“与“做“的态度,关乎为人之高下,为事之成败,为官之优劣.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特别强调全党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其本质要求就是一句话:说到做到.……  相似文献   

19.
沉重的十字架──张永芳参与“门徒会”错误纪实江沉十字架下,他无数次面对“耶酥”顶礼膜拜,把灵魂交给了“真主”,而把共产党员的崇高信念抛到了九霄云外。他是怎样蜕变的?请看:37年前,面对鲜红的党旗,他举起右手,庄严地宣誓,实现了他的夙愿。此后在“甘为人...  相似文献   

20.
一位哲人说 :“只有灿烂的思想观念之花 ,才能结出丰硕的经济发展之果。”回顾绵阳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 ,每次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都无不是以思想大解放为先导的。真理标准大讨论 ,拆除了“两个凡是”的樊篱 ,拉开了以联产承包为标志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生产力标准大讨论 ,举起了“科技兴绵”的旗帜 ;“三个有利于”标准大讨论 ,达成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共识 ;加速“两个转变”大讨论 ,为绵阳的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天 ,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前 ,思考绵阳如何跨入 2 1世纪的时候 ,笔者以为 :在发展观念上 ,必须树立“可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