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道德建设带来了巨大活力,同时也给道德建设包括社会公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任务。如何认识社会公德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如何弘扬社会公德,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都值得探讨研究。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佛山市对如何加强社会公德建设,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这里结合佛山的实际,对社会公德与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已蕴含着实践公民道德的资源,可以为今日的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借鉴。儒家经典对社会群体伦理的关注,孟子对情感与道德心性之间联系的腔调,以及对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的和谐统一的设计,都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建设文化强国须道德先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国和平崛起、走向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设计,建设文化强国的突破口与核心在道德建设上.文化的精髓是道德,建设文化强国须道德先行,要从官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四个方面全面加强道德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4.
一、加强“三德”建设,要全面把握“三德”间的关系 所谓“三德”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把握“三德”间的关系对于促进道德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与别的事物一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之间在社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中存在一种和谐的联系,这就是完整、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的关系。其完整性反映了道德建设不可分的特征,而互为基础和互为作用则揭示了道德建设依赖性和联系性的特点。这种联系是道德发展到现代文明时代而必然产生的结果,是道德作为支撑人类文明大厦擎天往最关键的因素。鉴于此,要从根本上杜绝孤立和割裂道德行为的现象,须以辩证之法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 ,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与其他民族相较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人道德人格产生的源泉 ,良序美俗的创造者 ,是国人获得和维持家庭和睦幸福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中国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形成的基本前提。在现代社会里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精神遗产仍然能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应当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现代道德文化是对传统道德理念的继承与发展。青年群体既是传统道德理念薪火的传递者,又是时代道德文化的先行者。从文化传播的主体来看,青年群体是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与现代理念碰撞的激活体。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带来的现代化、全球化,迅速深刻地改变着人类。但市场经济进程中凸现了道德危机。面对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危机与共同伦理建设,我们有理由寄希望于中华传统文化作出新的贡献。化解市场经济自发运行的道德悖论,不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激活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必须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原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础上,增加了个人品德的内容,拓展了道德建设的新领域,这对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使人民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具有重大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建新时代中国的文化自信,离不开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土壤的滋养。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蕴含着世代中国人所传承的伦理精神、民族性格和价值追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并以其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对当代人类社会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入挖掘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对于涵养和提升新时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对“诚信”的研究和应用有悠远的历史,并在目前的企业管理中有成功的实践。从各自发展历史看,中国传统的道德诚信与西方文化中的道德诚信具有基本相同的内涵和要求,但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在具体的理解上,两者存在着实质性的区别,并由此影响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诚信行为表现特征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践行道德文化传统理念的监测系统的构建,为高校和国家制定大学生政策与措施,进行大学生道德文化教育与思想指导提供有利依据;也为准确描述与分析当代大学生在传统道德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制定大学生发展战略,从方法论的层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这块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沃土上,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传统。在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内在结合,形成了一整套独具民族特色、顺应历史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今天,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已内化为当代共产党人一种文化心理和思想性格,融化在当代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之中,成为我们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研究探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与当代共产党人价值取向的关系,对于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推进党的建设都具有重大意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纵观我国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一直居于正统地位的儒家文化在诸多方面与“八荣八耻”有很多切合之处,传统荣辱观是构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文化根源,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对中国传统道德观、价值观的传承、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4.
山西简称晋,别称三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三晋文化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在政治、经济、哲学、教育和文化艺术等方面提出诸多主张,其所蕴藏的一系列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影响着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到当今社会的一代又一代人,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那么,在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其与三晋文化有什  相似文献   

15.
张载及其所开创的关学,对传统儒家学派的价值体系进行了整合和创新,其伦理精华“民胞物与”的和谐社会理想与“四为”的儒家道德践履精神,对今天的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构建都有启示意义,西安地域文化建设得天独厚,应该在关学传统的影响下,不断提升其文化建设的人文气质和超越维度,在展示盛世文化的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价值提炼。  相似文献   

16.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对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特别是德治传统的扬弃。以德治国必须加强领导的政治道德建设,同时还要加强人民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发展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应当科学认识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形成与发展,全面把握中国革命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了解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现实意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精神文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厚重的道德文化资源,这些道德文化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资源.马克思主义者非常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中的传统文化的角色扮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不能离开传统文化资源的支撑,这是精神家园的回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不能机械照搬、生吞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而应充分发掘传统道德文化的价值,对传统道德文化进行正学与开新,如此方能使传统道德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方能凸显传统道德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特点、困境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特点在于强调为政以德、以民为本、礼法并用、修身正己、致公无私、内圣外王、举贤任能等.我国传统行政伦理的问题与困境表现为: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解不开的人伦文化情结,等级身份行政伦理体系,忽视伦理制度的构建,忽视法律制度的建设,强调个人道德,忽视社会公德的建立,强调主观责任,忽视客观伦理要求,怀有大同理想,忽略社会发展要求.缺少民主自治观念,注重血缘关系,缺乏民众监督意识.我国传统行政伦理启示我们应重视对官员的道德教化,引导官员加强自我修养,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赋予伦理教化一定强制力.建立有效的监督考察机制,注重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加强行政伦理制度建设,转变权力本位思想,树立平等观念.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未成年人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关键是要站在以人为本,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高度,认清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判断标准,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灵魂,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精髓,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基础,塑造未成年人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