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以来,理论工作者对生态文明及其意义进行了多方面的说明和论证,但至今还无人论及地理环境社会作用这一重要的哲学原理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的基本原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基础和理论根据。因此,研究地理环境社会作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并从地理环境社会作用这一重要哲学原理的角度对生态文明进行哲学的诠释和解读,对于我们全面理解生态文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自觉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平 《工会论坛》2010,16(5):151-152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品,是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所塑造的霍尔顿这一典型形象在文学界和社会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形象的一些尝试性分析和解构,联系当代社会实际,从审美和意识形态等角度深入探究,对其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处于重要地位,它的观点深邃,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精神层面等等。对此,深入学习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迫切需要从哲学的角度,如唯物论、辩证法、历史观与方法论等方面进行解读,通过这样一种哲学解读,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站位高度,有助于我们领会其科学内涵,有助于我们开展生态理论研究,加快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乐山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体系偏重于绿色发展以及生态环保方面等较为浅显的层面,从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等更为重要的层次。乐山市的生态活力很足、生态质量良好,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与生态经济发展的速度极不相协调,生态社会建设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乐山必须从生态伦理价值观转变、生态空间布局、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来加强和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作为生态伦理的一个方面,动物权利论倡导人类敬畏而非亵渎动物的生存权利。从动物权利的角度解读电影《熊的故事》,发现影片中的猎人汤姆经历着从亵渎动物的权利(捕杀熊)到敬畏动物的权利(放生熊)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马英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3):140-140,142
本文向读者揭示了现代社会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现状,展示了生态文学的内涵、发展及意义;继而从生态文学研究的角度,剖析了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产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产业建设,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入手,论述了生态产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等角度出发,探索了生态产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行政生态理论视角下的我国监督行政机制具有里格斯笔下的过渡社会的典型特征,即异质性、重叠性和形式主义。本文运用行政生态理论解读我国监督行政机制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尝试从经济、社会、沟通网络、符号系统和政治结构这五个生态要素来思考我国监督行政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华兹华斯的诗歌。他的诗歌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向往以及对人类破坏大自然的批判。本论文旨在挖掘他的诗作中的生态意识,以期有助于加深后世读者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促使人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华兹华斯的诗歌。他的诗歌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向往以及对人类破坏大自然的批判。本论文旨在挖掘他的诗作中的生态意识,以期有助于加深后世读者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促使人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1.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超越"自然,凌驾于自然之上,万物皆为人类服务;而生态整体主义认为人类"遍在"于自然,为自然一成员,与其它万物处于平等地位。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非洲故事》,发现小说主人公戴维从一位企图"超越"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者,逐渐成长为一位"遍在"于自然的生态整体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
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十九大报告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通过对道教生态观起源的探讨,系统分析了道教教义中的生态思想和道教实践中的生态观,最后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角度提炼其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生态需要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情况日益严重,人类生态需要遭受严重威胁,影响人类的生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大空间提高和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态哲学角度大胆提出"社会生态人"这一人性角色,并对之以体系化塑造,致力于加强民众的生态意识与责任实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生态意识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的价值观,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将从培养农民生态意识对建设秀美乡村的重要意义,农民生态意识现状及农民生态意识培养对策等角度进行探讨,分析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对于建设我国的秀美乡村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和谐生态伦理建构的指向。在科技文化的正确导向下,基于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建构和谐生态伦理必须遵循人本、生态、公正等基本原则,从"认识论"角度,拓宽和加深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认识;从发展观的角度,把握"绿色发展"的方向;从方法论角度,实现科学技术生态化创新,解决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是在社会体验中建构和生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教育新理念。社会生态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逻辑必然性,面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阻碍和困境,从社会生态的视角考量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给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从社会生态的视角来关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实现以学校为中心的,普及全社会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生态学的角度解读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内涵,可以发现,党的执政能力包括发展能力、整合能力、平衡能力、调适能力和净化能力五大方面,五大能力的好坏强弱决定了政治生态系统是否成熟稳定,是否经得起环境变化的考验和内外压力的冲击。这对我们从生态视角重塑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方式、途径及评价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生态"对文化的总体特质、价值指向和未来路途等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却没有引起文化哲学足够的关注.文化哲学视野中的文化生态研究应致力于对一定社会文化大系统内部各种文化关系的探讨,并以此作为解读文化演进和文化变迁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生态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但仍然相对失衡,培育健康和谐的文化生态将是今后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先民的自然崇拜与生态意识的萌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文明古国。在农业文明的社会中,农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最直接和最微妙的,由于人类最初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就决定着他们行为方式的神秘性。本文主要从信仰的角度,阐释先民信仰的起源,自然崇拜与现代生态保护之间契合之处及其对现代生态保护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