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自然旅游资源及其可持续开发管理的必要性自然旅游资源是自然地域综合体的景观形态表现 ,是由多种地理环境要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有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气候和生物等[1] 。在世界各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 ,由于旅游资源的无序开发和粗放经营带来的生态环境质量的破坏 ,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巨大负面影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何着眼于长远利益、扬长避短 ,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旅游开发、科研机构广泛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世界旅游组织 (WTO)、世界旅游理事会 (WTT…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论坛》2007,(10):I0014-I0014
云南省泸西县地处红河、昆明、文山、曲靖四州市交汇处,与贵州省黔西南遥 遥相望,是红河州通往贵州及西南各地的一个重要通道。境内最高海拔2459米,最低海拔821米,年均气温15.2℃,年均日照2112小时,年均降雨量979毫米,无霜期272天,境内资源十分丰富,地下矿藏有煤、铁、钴、铅、锌、锰 、镁等21余种,其中煤探明储量达16亿吨,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36万千瓦,可开发量33.3万千瓦,现已开发24.92万千瓦,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喀斯特地貌特征显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4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阿庐古洞就在县城境内.  相似文献   

3.
风景名胜区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自然文化遗产和宝贵的财富,是稀有的、不可再生的国家资源。风景名胜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资源的保护、规划、开发、管理问题,需各级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以及风景区管理机构的共同努力,通过保护使其长久的保存,供人们浏览、观赏和利用,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的大事。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管理,各地因主客观条件不同,或多或少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风景资源的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以莆田市的凤凰山风景区为例,它是福建省仅有的两个与城市城景相融的风景区之一(另一个是厦门鼓…  相似文献   

4.
泸沽湖地处美丽的滇西北高原群山环抱之中的滇川交界处,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南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云南省级旅游区.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泸沽湖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泸沽湖"女儿国"迎来了绝佳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大力推进泸沽,湖景区生态文明的建设和旅游发展工作,精心打造"女儿国"旅游品牌,走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新型道路,增强泸沽湖地区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都匀斗篷山     
都匀斗篷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都匀市西北面,距市中心22公里。主峰海拨1961米,山上有峰峦、峡谷、溶洞、溪流及瀑布等景观。 景区原始森林覆盖率近90%,是中国距离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海拔1800米的高山台地上,有原始吉林近百公顷,林木根部全部长在岩石缝隙之中,随处可见树抱石、石抱树、树搭桥的奇异景观。山雄、谷幽、水秀、林美,风景资源具有极高的观赏、旅游价值,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6.
试论广西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个民族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随着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 ,一些不合理的开发对民族旅游资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给民族旅游文化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和负效应 ,影响了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民族旅游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必须处理好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相互关系 ,坚持保护先于开发的原则 ,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 ,方能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文化旅游是重要的旅游业态。笔者认为,南宁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以挖掘文化底蕴,提高文化品位为重点,整合以下资源: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绿城风光文化资源、古镇古宅文化资源、会展文化资源。对这些文化资源的开发,以形成系列的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层次和文化品位,使南宁旅游从一般走向精品,从而解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西部,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央要求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机遇下,如何开发、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开发利用信阳市红色文化应从六个方面入手:加强三市旅游合作,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提高整体旅游竞争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旅游进入问题;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优化组合,突出重点,推出精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的知名度;结合丰富的绿色资源,打造信阳市红绿结合的旅游景观。  相似文献   

9.
原生态旅游资源是人们欣赏、享用、未经开发、没有被污染和破坏的原始自然景观,它是开发原生态旅游的基础和前提,保护原生态旅游资源是实现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人们的生态游览权、生存权、经济发展权以及资源的公共性、法治的供给不足等,都对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挑战,为此应当健全法治体系,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建立健全原住民的生态补偿制度、原生态旅游的利益分享机制,增加原生态旅游资源的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0.
红枫湖景区     
正红枫湖风景名胜区距离贵阳市区26公里,水域总面积57.2平方公里,是贵州西线黄金旅游第一站。湖域四周遍布枫树,金秋时节,枫叶似火,红叶碧波,风景优美,故名"红枫湖"。湖中分布着大大小小170多个岛屿和不可胜数的天然溶洞,形成"山里有湖湖里岛、岛中藏洞洞中湖"的奇妙景观,是一个融高原湖光山色、喀斯特岩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风景名胜区于1981年建立,1987年列为贵州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是国家4A级旅游区。  相似文献   

11.
气候资源是旅游开发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基础。为了充分开发利用铜仁市的旅游气候资源,本文将综合铜仁市10个气象台站近50年气象资料研究以下3方面内容:(1)根据铜仁市各区县的温度、降水、日照、风向风速等气象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对铜仁市旅游气候特征及舒适度进行分析;(2)铜仁市旅游气候景观的开发利用和旅游气候产品设计;(3)在综合旅游气候资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开发建议,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铜仁市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今年36岁的孟开武是京山县绿林镇祁家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自1998年担任祁家村村主任后,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他将祁家村打造成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绿色生态景观村,带领村民走出了生态与旅游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旅游发展思想的实践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可持续旅游发展,是指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当代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需求,并通过现有旅游资源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在确保文化完整性、基本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支持系统的同时,实现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模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是经济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交集,并涉及生态经济、生态社会和社会经济各个领域。这一思想要求,“在资源利用上,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在经济发展上,要协调旅游产业结构,并促进旅游业与相关行业部门的协调发展;在社会进步上,要考虑旅游区的社会承载力,力求…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和游客流量的不断增多,风景名胜区的治安秩序出现了案件频发、旅游安全隐患加大等突出问题。对此,可采取加强旅游安全宣传、实施多种勤务手段、组建旅游治安联防体系和建立野外救援机制等多种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5.
沈阳市发展工业旅游的SWOT分析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市工业旅游资源丰富、吸引力强、工业旅游开发条件良好,开展工业旅游有利于提高区域工业的综合效益、丰富区域旅游产品体系、拓展区域旅游客源市场、提升区域形象和知名度及区域竞争力。沈阳市发展工业旅游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沈阳市的实际情况对沈阳市发展工业旅游的条件进行了SWOT分析,并分别从政府、市场、企业三个角度提出了促进沈阳工业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峨眉山风景区,自2003年以来,通过投资近40亿元,完成27个重点工程项目的“中国第一山”建设,已实现建设成果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转换。2006年,峨眉山风景区又荣获了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第一名、中国风景名胜区游客满意十佳、中国最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  相似文献   

17.
镇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当地的饮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饮食文化方面的底蕴也相当深厚,因此完全具备开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条件。然而,到目前为止,镇江在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方面的开发十分有限,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与需求完全不能匹配。本文从镇江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镇江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原则,对镇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做出一些合理的构思。  相似文献   

18.
位于云南省旅游业“一个中心五大旅游区”中心区域的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自然与人文资源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品质高端,是昆明乃至于云南省旅游业的重心之一。在对禄劝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分析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景区开发;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培养旅游人才,实现绿色开发;加强区域协作,健全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丰富都江堰市旅游文化内涵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是文化性很高的经济产业 ,又是经济性很高的文化事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根基 ,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没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旅游业就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都江堰市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素有“天府之源”的美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都江堰、青城山、龙池三大核心景区 ,有青城后山、青城外山、灵岩古刹等 72个主要旅游景区点 ,形成了融历史文化、水文化、宗教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五大特点的四季…  相似文献   

20.
甘孜藏区人文旅游资源具有类型丰富,原生性资源众多;地域文化特色浓厚,品味高;高品质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和谐共融;原生态环境与文态环境脆弱,保护难度大等特点。甘孜藏区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存在文化旅游市场发育不成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欠内涵,民族文化研究不深入;文化旅游产品形式单一,游客参与性差;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短视行为多,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等问题。要顺应世界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甘孜藏区文化旅游,就必须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加强区域旅游开发合作;加大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保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提升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