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意识形态概念的复杂性及其研究进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概念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概念起源、内涵演变、情感色彩与学科领域等方面,与此相联系,意识形态概念的研究范式可以概括为利益论、张力论和符号论三条进路.利益论是由马克思开创的社会学进路,将意识形态理解为社会利益冲突中的思想观念;张力论是由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进路,将意识形态理解为社会心理的晴雨表和调节器;符号论则是由符号学、语言学(特别是语用学)、传播学、人类学以及批判理论衍生出来的文化研究进路,将意识形态理解为知识、意义与权力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意识形态存在样态、生成逻辑、发展动态等方面的考察,马克思揭示了意识形态的社会结构关系、社会历史属性和政治功能属性。在阐释意识形态基本属性的过程中,马克思不仅阐释了意识形态如何表现其思想力量,而且深刻揭示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生成逻辑,这对我们理解统治阶级如何将自身的意识形态转化为国家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又如何在复杂思想生态中建构和延续其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律意识形态的概念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意识形态是一个具有相当分析力与解释力的学术概念。法律意识形态概念的重提具有哲理与法理的双重理论基础与支撑。同时,回顾新中国法学六十年的演进历程,无论从法学研究角度还是从法律实践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形态概念在我国法学界的重提都具有迫切的现实必要性。法律意识形态概念重提与再思应当包括概念分析、结构与功能分析、社会化实证分析等几个向度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4.
姚红艳 《求索》2012,(11):130-132
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科学理解,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前提性意义。意识形态曾一度被视为批判性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由于具体革命形势的变化,被作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个必要环节而被承认。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之后,列宁开始了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形成,在具体操作的意义上,成为需要加强的工作并有了具体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苏令银 《前沿》2008,(8):12-15
意识形态的问题是一个现实性很强而又敏感的理论问题。在各种政治理论文献中,以及我们日常的政治生活中,意识形态这个概念被广泛使用着。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部分,意识形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各国的学者们在他们所处的时代,根据他们对意识形态的理解,给意识形态下了不同的定义,在意识形态的研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这方面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要使全党特别是各级各类领导和意识形态工作者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自觉掌握意识形态领域反和平演变斗争的主动权,必须总结意识形  相似文献   

7.
社会整合功能是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这一功能的发挥需要通过意识形态在现实中的运行机制来实现。其中,文化表征和符号是意识形态运行的载体,建立"霸权"是意识形态得以运行的有效手段,获得认同是意识形态有效运行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遵循意识形态运行机制,才能实现其社会整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领导俄国意识形态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列宁围绕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意识形态具有论证和捍卫统治阶级合法性的政治辩护功能、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批判引领功能、汇聚革命力量和团结社会建设力量的凝聚整合功能。正确理解这些重要论述和实践经验,对于当前我国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容易引发争论的内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些概念没有从根本上搞清楚。因而有必要对科学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一元意识形态和多元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党的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马克思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等概念进行辨析,以澄清一些模糊或者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揭开了意识形态内涵的神秘面纱,并把这一概念推进到大众视野。然而,不少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虚假的意识"、"颠倒的意识"这一解读维度之中。实际上,马克思把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看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强调意识形态是反映社会存在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在思想意识中的系统反映。它是一种属性,而不是实体。要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逻辑内涵,应当关注以下维度的分析:认识论意义的意识形态,主要阐释了意识形态的虚假性特征;价值论意义的意识形态,主要揭示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本质;社会学意义的意识形态,主要分析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其来源、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孙宜芳 《湖湘论坛》2020,33(1):33-42
意识形态与群众都是历史唯物主义中极其重要的概念,由于马克思没有明确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等原因,导致学术界对这两个概念的解读存在着明显的割裂化倾向。穿透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与群众概念的文本论述,特别是把群众概念置于意识形态视域中,就不难发现,马克思在阐述他的意识形态理论时,分别在群众的历史向度、价值向度、实践向度等视角上展现出群众是意识形态哲学批判的依托工具,是意识形态理论类别辨析的崭新视角,是意识形态功能彰显主要对象的鲜明意蕴。准确把握马克思的意识形态与群众概念之间蕴含的奥妙所在,对于深化理解这两个不同概念以及开辟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新视角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梳理和借鉴西方一些思想家有关大众文化意识形态功能的理论,研究分析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发挥意识形态功能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以先进文化引领大众文化,以民间文化丰富大众文化,以现代化的手段发展大众文化,从而发挥意识形态的政治教育功能、道德教育功能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以实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识形态具有多种社会功能 ,整合功能是其中之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国家意识形态 ,面对我国社会结构日趋繁复、经济领域与文化领域日益分化发展的态势 ,必须发展并强化其整合功能。为此 ,必须探索新的整合方式与整合手段、途径 ,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整合 ,从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与主导性。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的社会整体结构中,法治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意识形态,它源自于经济生活并且反映着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法治一方面维护着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巩固生产资料私有制并且强化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另一方面法治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它通过宣扬"自由"、"平等"等观念并且借助于国家权力来维持阶级统治。法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护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同时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5.
虚假意识、阶级意识、统治思想、观念上层建筑构成后学阐释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概念的多重视角。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语境中,"虚假意识"之虚假性不仅指作为意识形态具体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颠倒性,同时也指意识形态一般把特殊利益说成普遍利益的虚伪性;"阶级意识"从根本上揭示了意识形态一般的实践主体和核心内容,包括统治阶级的思想与革命阶级的意识两种类型;"统治思想"凸显了特定时期统治阶级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并没有在统治阶级的思想与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之间简单划等号;"观念上层建筑"形象地勾勒出意识形态一般在社会结构中的空间位置,阐明了其社会历史根源。在此种"意识形态一般"与"意识形态具体"结合的视阈中,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概念便能获得统一性理解而不是被任意肢解阉割。我们不能把原典作家对意识形态具体的殊相批判与对意识形态一般的共相揭示混淆。  相似文献   

16.
试论德育功能的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澍军 《长白学刊》2005,55(1):60-64
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德育的功能就同时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种特性.德育功能的自在性与自为性,是其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的前提性条件;德育功能的阶级性与非阶级性,是其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的的基本形态.德育的非阶级、非意识形态性功能问题,实际是它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功能效应的共同性因素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具有三个层次,分别是生存劳动、生产劳动和自由劳动。生存劳动作为绝对的自然事实,没有被建构性,因而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而生产劳动因受到国家制度的政治规整,被赋予了合法性制度框架基础的功能和作用,具有意识形态性。自由劳动作为现实运动最终的结果和特定观念对抗现实世界,也被变成一种普遍价值,因而也具有意识形态性。在当代,无论是在奠定并夯实国家社会主义执政基础方面,还是在决定国家制度变革和调整方向方面、强化劳动者的阶级认同并社会认同和塑造强有思考力的劳动群体方面,继续强调劳动的意识形态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是被用来解释世界如何运作以及被用来证明一群人追逐他们自己利益的合理性的一系列观念。作为哲学和政治之子的意识形态分有了哲学和政治的双重特性,特别是其因先天地浸染了政治的色彩而往往沦为政治的工具。只有把政治改良成为不再是为一小部分的人谋利益的工具,进而将其改良成为所有的人获取幸福的依靠的时候,意识形态才能超越其狭隘性、虚伪性和欺骗性而还原其独立的品格。  相似文献   

19.
李福岩 《长白学刊》2020,(3):48-53+157
完整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首先要从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辩证法这四重维度入手,由此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社会性、历史性、实践性、政治性及其现时代发展和价值。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辩证法这四重维度看,马克思在对现代社会意识形态批判和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总体性与特殊性存在的蕴涵,意识形态的虚假与真实及其他相关蕴涵,意识形态的先导、维护或批判功能的蕴涵,意识形态的过程性与相对独立性的蕴涵。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拥有三重思想渊源:一是法国唯物主义,二是德国古典哲学,三是英法德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马克思沿用了特拉西的意识形态概念形式,但超越认识论维度,在存在论维度揭示意识形态从观念出发改变世界的空想性;德国古典哲学砥砺马克思实现对意识形态理解的存在论革命,并激发马克思在政治社会学视域、功能学维度赋予意识形态概念以现代涵义;19世纪上半叶英法德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展开的全方位的尖锐批判,为马克思展开自身意识形态批判的具体内容提供了历史材料和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