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赢得国际社会的关注与民众的尊敬。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她的个人命运同整个缅甸息息相关。她与军政府最终达成一些共识。2002年5月6日,昂山素季无条件获释。通过解除施加在她身上的桎梏,缅甸也许将能逐步实现全国和解。  相似文献   

2.
贫困中的挣扎──近期缅甸经济的发展和问题林锡星缅甸的自然和人力资源极其丰富,但它的经济发展与自身潜能极不相称。缅甸1988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200美元,明显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370美元。尽管如此,缅甸的绝对贫困程度并不显著,因为缅甸有大量的廉价...  相似文献   

3.
缅甸佛教的现状李晨阳上座部佛教传入缅甸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封建社会,佛教一直长盛不衰;在佛教受压制的殖民统治时期,佛教民族主义是缅甸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思想旗帜。1948年缅甸独立以后,在吴努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佛教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缅甸和泰国...  相似文献   

4.
美国总统奥巴马成功连任后,于2012年11月19日对缅甸进行了历史性访问,成为第一位访问缅甸的美国总统,引起世界的瞩目。奥巴马访问缅甸表达了美国政府对缅甸政治改革的奖励和支持,对争取与西方逐步重建关系的缅甸政府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缅甸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1988年军政府再次接管政权以来,缅甸民主化一直是国际热点问题之一,不仅影响着缅甸与美欧关系,也牵动着中关的地区利益。中美涉缅利益各异,在处理缅甸问题的方式上也存在较大分歧,在国际场合发生争议。不过,从2011年开始,缅甸开启广泛的政治经济改革,美缅关系明显改善,双方少了很多对抗色彩,中关在...  相似文献   

6.
缅甸政局向何处去张惠霖缅甸军政府头面人物──缅甸国家治安建设委员会主席、政府总理兼国防部长和王军总司令丹瑞大将1992年4月接替苏貌执政已经有两年时间了。这期间,缅甸局势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我认为,缅甸政局发展变化中有两个新动向很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因...  相似文献   

7.
佛教对缅甸独立以来经济发展的影响缅甸是一个信仰上座部佛教,历史悠久的东南亚国家。其国土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人D4233万(据1992/93年统计)。缅甸发展经济,其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缅甸全国可耕地面积为1061.1万公顷,不仅人均耕地多,而且土地肥...  相似文献   

8.
缅甸华人华侨华文教育郝志刚中缅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在长期友好交流中结下了深厚的“胞波”友谊。在历史上有许多的中国人到缅甸谋生,经商和定居,在缅甸形成了人数众多的华侨华人群体,缅甸华人华侨华文教育也随之而产生。1962年以后缅甸政府推行国有化政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缅甸政治转型对中缅关系带来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外不少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从不对称权力结构和本体性安全的视角,对中缅双边关系的历史与现实进行理论探索,分析缅甸对中国产生依赖性与离心力的结构限制。本文认为,缅甸对中国形成既依赖又偏离的两种倾向是由中缅不对称结构关系决定的,在此结构下缅甸对自身本体性安全的关注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政治转型后的缅甸在对中国的依赖与偏离的博弈中孰强孰弱,主要取决于不对称权力结构中缅甸的本体性安全是否能得到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0.
缅甸反政府武装与政府握手言和林锡星1993年10月,缅甸最大的反政府武装克钦独立军同缅甸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举行和谈,后来沿泰国边界的克伦、孟和克伦尼(克耶)也分别同中央政府举行了和谈。缅甸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分别与单独的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集团进行双...  相似文献   

11.
缅甸第一个经济特区曲永思1962年到1988年的26年间,缅甸政府一直执行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使一个美丽富饶的缅甸沦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缅甸经济脱离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处于崩溃的边缘。1988年9月18日,以国防军总参谋长兼国防部长苏貌将军为...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的缅甸农业木生农业基本情况缅甸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沛,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战前,稻谷产量曾居世界前列,平均每年出口稻米100万t左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独立后,缅甸农业发展缓慢,直到60年代初才恢复...  相似文献   

13.
缅甸萨尔温江东岸形势与中国西南对外开放郭健初缅甸国内形势基本稳定以来,萨尔温江以东广袤的北掸邦高原成了各种矛盾的新聚集点。这是因为,萨尔温江东库不仅仅是当前缅甸民族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地区,同时还存在着各种独立和相对独立的政治利益集团,以及困扰政府的毒...  相似文献   

14.
张添 《东南亚研究》2023,(4):17-39+154-155
缅甸在军方重新接管政权两年多来,国内危机持续外溢,在国际上遭受西方制裁等危机。既有文献从军方合法性、反对派动员和大国博弈的角度去解读,但仍难以系统诠释缅甸危机的僵局所在,也即缅甸内部政治互信与国际信任赤字相互叠加的结果。缅甸在政权更迭后,无法由内而外塑造“我群”共识,与国际行为体产生难以调和的认知歧异,继而生成了多重身份危机,包括遭受制裁、难以“重新融入国际社会”的转型身份危机,难以继续融入“东盟大家庭”的地区身份危机,以及与大国关系失衡的中立身份危机。缅甸的国际身份在2011—2020年的转型十年间逐步明晰,而在2021年转型受挫后,外交困局也随之而来。通过案例分析发现,缅甸看守政府改善外交处境的前提是努力确保国际身份清晰化,同步争取外部共识。鉴于中短期内缅甸难以确证转型身份和中立身份并回归“正常国家”,通过“东盟方式”重塑地区身份仍是最不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和欧盟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压力下,缅甸为了摆脱困境,改变了过去一贯坚持的立场,终于在1997年7月23日加入了东盟。此后不久,缅甸又加入了孟加拉湾沿岸国家经济合作组织。这不仅有利于缅甸本国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包括中国大西南在内的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缅甸著名政治明星──昂山素季林锡星四海为家,重归故里昂山素季1945年6月19日生于仰光,父亲是缅甸国父昂山将军,母亲杜钦季是一位社会活动家,(1960至1967年)任缅甸驻印度大使,其兄昂山吴(现年52岁)长年寓居美国。其夫迈克·阿里斯博士是英国人...  相似文献   

17.
1954年至1962年以吴努总理为首的缅甸自由同盟政府执政的时期,这个时期缅甸华人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与中缅政治、外交关系紧密相连。中缅关系越好,缅甸华人经济也就更好。以下按产业对仰光的华人经济况进行简单的阐述。1、进出口业。1958年,仰光有进出口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缅甸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逐步实现政府执政和国家发展的转型。缅甸的政治改革措施前所未有,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并收到了一些积极效果。未来,缅甸的改革进程将继续推进,但面临诸多深层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会对中缅关系造成一定影响,但中缅双方的合作主流不会改变,中缅关系发展大势向好。  相似文献   

19.
缅甸的外资立法与政策林锡星缅甸是东南亚中南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全国面积约67万多平方公里。缅甸地大、物傅、人稀。全国只有5000万人口。在全国6760万公项土地中,只有12%被开垦为耕地。全国的江河水容量为7亿英亩英尺,目前被开发利用的仅为1%。一...  相似文献   

20.
缅甸大毒枭──坤沙林锡星坤沙于1933年出生在缅甸东部排邦靠近中国边界的丹洋莱莫弄占大寨,祖籍中国云南。其时,他的祖父张纯武已承袭莱莫地区土司。父亲张秉尧(缅名坤爱),二叔张秉舜。坤沙原名张奇夫,受过中文教育。母亲懒向宗,是缅甸血统人。坤沙三岁丧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