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欢 《瞭望》2009,(24)
《瞭望》新闻周刊今年第23期刊发的《安全生产督查中的同华矿难》一文,揭露了煤矿改革扩建中存在的隐患,发人深思。频频发生的矿难似乎已使公众的心灵麻木,不管是2002年震惊国人的繁峙悲剧,还是去年8月1日的娄烦矿难,哪一次不是缘自利益的驱使,对安全隐患的忽视?  相似文献   

2.
从来没有人像公交司机那样长年置于广大市民直接监督之下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武汉、上海、广州等城市深入公交单位、家庭调研发现,公交司机是一个正面关怀较少、负面关注较多的特殊群体。他们不只是劳动强度高,风险压力大,经济生活艰难,职业病多,不少人英年早逝,而且经常遭受怨气,不被社会理解;而生存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服务水准,又会引起社会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3.
四大机制化解内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大机制的明确提出,标志着如何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进入了新阶段“为什么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为有诸多社会矛盾特别是错综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处理,需要协调”,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告诉《瞭望》新闻周刊。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7,(3)
《瞭望新闻周刊》编辑部:贵刊文章以实为本。尤其是《瞭望论坛》栏目的文章,每期话题都能紧扣时代节拍。如《“十一五”开局关键在落实》、《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坚持党的建设走在前面》、《生产安全需要社会监督》、《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等等,都正确解读了党的方针政策,引导读者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5,(45)
请您将目光投向这本全新彩版的《瞭望新闻周刊》。求新求变是新时代的潮流,优良纸张、全彩印刷、文图并茂,则是期刊出版的潮流。为了让您看到一本更加赏心悦目的《瞭望新闻周刊》,为了使您更加便于阅读,《瞭望新闻周刊》将告别她诞生24个春秋以来的新闻纸黑白印刷风貌,让炫目的五彩缤纷带我们共同走进更高的专业理想境界。这是您的期待,也是我们的期盼。  相似文献   

6.
辛言 《瞭望》2008,(37)
《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34期推出了封面文章《期待持久的影响》,这组报道对奥运会带来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及后奥运时代中国经济的走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奥运会后,读者很关注中国的后奥运时代,特别是奥运标准能否在中国持久坚持,奥运理念能否发扬,奥运场馆能否充分利用,为保障奥运顺利进行而实施的服务、交通、环保、安全等诸多方面的举措,能否持续下去。《瞭望》新闻周刊针对这些问题,通过采访有关专家进行了回答。  相似文献   

7.
《瞭望》新闻周刊编辑:读完贵刊第36期专题报道中的《无序开发侵蚀海岸带》一文,感慨良多。以前更多的是听到关于陆地资源的有关报道。感谢《瞭望》,你们的报道让我们了解到“蓝色国土”的  相似文献   

8.
熊萍 《瞭望》2006,(44)
作为远隔千里巴山、地处“天府之国”的读者、集报刊爱好者,经常阅读《瞭望》新闻周刊,受益匪浅。因此,我们已去邮局订阅了2007年度《瞭望》新闻周刊。《瞭望》新闻周刊内容深刻,有特色、有艺术、有风采。她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读者。期刊图文并茂,布局合理,排版艺术、新颖活泼。图文清晰度高、印刷质量好。她是华夏  相似文献   

9.
每次读《瞭望》新闻周刊的专题报道,都有许多收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关系着每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读罢今年第13期《瞭望》新闻周刊的专题文章《社保中国化取经》后,在感受到我国在社保方面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深感我们应当从那些比较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不缺乏社会救助的理念,比如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就是社会救助的信念基础,  相似文献   

10.
感谢读者     
当您看到这期《瞭望》新闻周刊的时候,新的一年就要迎面而来。辞旧迎新之际,《瞭望》新闻周刊编辑部向所有支持,关心《瞭望》的读者致以新年的问候! 2006年是《瞭望》新闻周刊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作为新中国第一本新闻周刊,一改延续25年的黑白面孔,以全彩印刷的外衣衬托着丰厚的内容,比肩世界主流时政周刊。  相似文献   

11.
备受海内外关注的《清史》编纂工程启动已近3年,预计2012年结项时将出版3200万字、长达近百卷的煌煌巨著从1644年到1912年,清朝历史前后延续了268年,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朝代,对近现代中国有很大影响。在我国,易代修史传统绵延不断,经久未绝。但清朝覆亡已90余年了,至今仍没有一部理想的大型清史。民国初期编纂的《清史稿》存在许多历史局限和谬误。修一部高水平的清史,一直是史学界的心愿。数亿元预算编纂《清史》成崇德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清史》编纂工程能够提上日程,《瞭望新闻周刊》作出了很大贡献,2001年《瞭望新闻周刊》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5,(46)
请您将目光投向即将推出的全新彩版《瞭望新闻周刊》。求新求变是新时代的潮流,优良纸张、全彩印刷、文图并茂,则是期刊出版的潮流。为了让您看到一本更加赏心悦目的《瞭望新闻周刊》,为了使您更加便于阅读,《瞭望新闻周刊》将告别  相似文献   

13.
在贵刊创刊二十五周年之际,谨向《瞭望新闻周刊》表示衷心的祝贺! 作为《瞭望》的一名老读者,在我心中,它早已如老朋友一般。从1981年到现在,老朋友已走过二十五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处于时代的尖端、社会的主流!期发行量列居我  相似文献   

14.
突出发展的民生内涵,是社会主义中国必然选择据《瞭望》新闻周刊了解,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提出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近年来种种惠农政策的最新之举。历观本届政府执政4年以来,农村居民,这个中国最大、也是最需要发展的群体,始终是中央惠民政策最为关注的对象。自2004年中央提出减免农业税后,  相似文献   

15.
“两会”期间,《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部分省委书记、省长和市长,请他们谈了本地区的发展构想,字里行间奔涌着改革发展的热浪,令人激动感奋。尤其是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提出的“全面小康要看百姓认可度”(2006年《瞭望新闻周刊》第11期)的观点, 让人耳目一新,不胜感慨! 全面小康作为一个奋斗目标,是由若干指标体系,或曰若干“幸福指数”构成的,是  相似文献   

16.
目录·反馈     
《瞭望》2005,(32)
《瞭望新闻周刊》编辑部:《瞭望新闻周刊》我收到必读,常常感到欣喜、欢畅。贵刊从政治、经济、管理、社会等多层次多方位报道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前瞻性、指导性很强很好的文章,我以一名军人的身份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17.
被喻为“上地医院的孕育者和舵手”的于小千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我们想通过上地医院来探索政府责任。我们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公平,二是效率。”  相似文献   

18.
瞭望新闻周刊:你们好!我是一个初识《瞭望新闻周刊》的大学生,昨天我在校阅览室里第一次阅读贵刊,贵刊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提笔给贵刊写一封信。  相似文献   

19.
反馈     
《瞭望》2007,(7)
《瞭望》新闻周刊编辑部: 2007年1月15日出版的第三期《瞭望》新闻周刊文章——《基金火爆风险伴生》,在云南基金迷中引起很大反响。近日我们走访了部分读者,他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文章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昆明市西山一中杨朝进说,基金这两个字目前已经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我校就有一些教师买了基金,但对基金知识、基金信息、基金走势等不太了解,因此他们迫切希望了解到这方面的资讯。这篇文章让我们读到了我们急切需要了解的一些信息。文中从基金如何成为2006年大赢家、追根溯源、目前存在的风险、呼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等四方面进行了分析,及时地反映了百姓需求和关注的热点问题。热点、难点抓得准,分析得深。  相似文献   

20.
《瞭望新闻周刊》专访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在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前夕,《瞭望新闻周刊》就中美关系问题采访了正在北京出席“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的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芮效俭对《瞭望新闻周刊》说: 美国和中国有很好的合作,也一直在共同磋商许多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我觉得两国之间最重要的问题是战略上还缺乏信任。布什总统这次来访的重要性, 就在于要通过与胡锦涛主席的对话,使两国之间互不信任的程度降低。这有助于减少美国人的担心。美国越来越重视中国。中国正在成功地发展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无论是科技、经济,还是最近的军事发展。因此,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美国国内的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